【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页岩储层的传质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终端
本申请涉及页岩油藏试井解释及数字模拟
,特别涉及一种页岩储层的传质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终端。
技术介绍
在页岩油藏的开发系统中,随着裂缝中的流体逐渐被采出,页岩基质中的流体会沿着压力梯度从高到低的方向,从基质中逐渐向裂缝流动,通过裂缝流向井筒,而页岩储层中基质-裂缝间的传质效率对页岩中流体的流动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其中,传质效率为基质-裂缝接触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流体的质量。因此,准确表征页岩储层中基质-裂缝间的传质效率对于页岩油井产量的确定尤为重要。相关技术中,基质-裂缝间的传质效率一般使用窜流方程进行计算,而使用窜流方程计算时,需要先确定窜流方程中的形状因子,再将形状因子代入窜流方程中得到传质效率;其中,形状因子是基于对基质-裂缝间的质量传递过程为稳态特征的情况下而设定的常量参数。相关技术中,由于在油井生产期间,基质-裂缝间的质量传递过程也会出现非稳态特征,而形状因子是基于稳态特征设定的常量参数,导致基于稳态特征设定的形状因子确定的窜流方程不准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页岩储层的传质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基于待研究岩心的饱和岩心离心实验的实验数据,确定所述岩心的不动层厚度和常量系数,以及,基于所述岩心在预设压力下的压汞实验的实验数据,确定所述岩心的孔隙的最大直径、孔隙分形维数和迂曲度分形维数;/n基于基质压力控制模型、渗透率应力敏感的函数关系和分形有效渗透率化简的函数关系,确定无因次压力模型;/n基于所述不动层厚度、所述常量系数、所述孔隙的最大直径、所述孔隙分形维数、所述迂曲度分形维数以及所述无因次压力模型,确定多个无因次基质压力;/n基于所述多个无因次基质压力,确定第一平均压力;/n基于所述岩心的基质平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储层的传质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待研究岩心的饱和岩心离心实验的实验数据,确定所述岩心的不动层厚度和常量系数,以及,基于所述岩心在预设压力下的压汞实验的实验数据,确定所述岩心的孔隙的最大直径、孔隙分形维数和迂曲度分形维数;
基于基质压力控制模型、渗透率应力敏感的函数关系和分形有效渗透率化简的函数关系,确定无因次压力模型;
基于所述不动层厚度、所述常量系数、所述孔隙的最大直径、所述孔隙分形维数、所述迂曲度分形维数以及所述无因次压力模型,确定多个无因次基质压力;
基于所述多个无因次基质压力,确定第一平均压力;
基于所述岩心的基质平均压力的第一函数关系和所述岩心的裂缝压力的函数关系,确定基质平均压力的第二函数关系;
响应于所述岩心的裂缝压力为固定值,基于所述第一平均压力以及传质参数的函数关系,确定第一传质参数;
响应于所述岩心的裂缝压力为变量,基于所述第一平均压力以及所述基质平均压力的第二函数关系,确定第二平均压力,基于所述第二平均压力以及所述传质参数的函数关系,确定第二传质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储层的传质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传质参数的三维函数关系和所述传质参数的无因次函数关系,确定所述传质参数的三维无因次函数关系;
响应于所述岩心的裂缝压力为固定值,基于所述基质第一平均压力以及所述传质参数的三维无因次函数关系,确定第三传质参数;
响应于所述岩心的裂缝压力为变量,基于所述基质第二平均压力以及所述传质参数的三维无因次函数关系,确定第四传质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储层的传质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基质压力控制模型、渗透率应力敏感的函数关系和分形有效渗透率化简的函数关系,确定无因次压力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基质压力控制模型、所述渗透率应力敏感的函数关系和所述分形有效渗透率化简的函数关系,确定页岩基质压力的控制函数关系;
对所述页岩基质压力的控制函数关系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得到所述无因次压力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页岩储层的传质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基质压力控制模型、所述渗透率应力敏感的函数关系和所述分形有效渗透率化简的函数关系,确定页岩基质压力的控制函数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渗透率应力敏感的函数关系和所述分形有效渗透率化简的函数关系,确定基质综合渗透率的函数关系;
基于所述基质综合渗透率的函数关系和所述基质压力控制模型,确定所述页岩基质压力的控制函数关系;
其中,所述渗透率应力敏感的函数关系为:
所述分形有效渗透率化简的函数关系为:
所述基质综合渗透率的函数关系为:
所述基质压力控制模型为:
Pm|t=0=Pi,
所述页岩基质压力的控制函数关系为:
其中,
其中,k为渗透率;k0为绝对渗透率;km为非线性渗透率;ct为岩石综合压缩系数;为孔隙度;μ为流体粘度;Pm为基质压力;Pi为初始条件下基质压力;Pf为裂缝压力;rmax为所述孔隙的最大直径;Df为所述孔隙分形维数;DT为所述迂曲度分形维数;δ0为所述不动层厚度;a,b为所述常量系数;γm为基质的渗透率模量;Lc为裂缝与基质中心的距离;x为距离;t为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页岩储层的传质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页岩基质压力的控制函数关系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得到无因次压力模型,包括:
获取无因次的第一函数关系;
基于所述无因次的第一函数关系,对所述页岩基质压力的控制函数关系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得到所述无因次压力模型;
其中,所述页岩基质压力的控制函数关系为:
所述无因次的第一函数关系为:
γmD=γm(Pi-Pf),
所述无因次压力模型为:
其中,α,β为非线性系数;
其中,
其中,k0为绝对渗透率;ct为岩石综合压缩系数;为孔隙度;μ为流体粘度;η为导压系数;Pm为基质压力;PmD为基质的无因次压力;Pi为初始条件下基质压力;Pf为裂缝压力;rmax为所述孔隙的最大直径;Df为所述孔隙分形维数;DT为所述迂曲度分形维数;δ0为所述不动层厚度;a,b为所述常量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山,马新华,吴建发,张鉴,吴天鹏,岳圣杰,陈月,邸云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