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磁路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769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磁路传感器,属于磁路传感器领域,包括轭铁、连接杆、两个永磁体、两个衔铁、两个安装板以及两个绕线支架。两个永磁体的N极或者S极与轭铁的中部抵接,衔铁安装于永磁体背离轭铁的一侧。两个安装板分别安装于轭铁的两侧,绕线支架套设在永磁体上,两个绕线支架均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滑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双磁路传感器可以同时产生两组电动势信号,便于利用和分析,同时,连接杆与轭铁为滑动连接,在接收到振动时,连接杆可以快速的带动绕线支架同步振动,从而提升双磁路传感器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磁路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路传感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磁路传感器。
技术介绍
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输入的运动速度转换成线圈中的感应电势输出。它直接将被测物体的机械能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工作不需要外加电源,是一种典型的无源传感器。在磁电式传感器中一般设置有弹性件,以传递输入的运动。现有的磁电式传感器在未使用时,利用安装板的弹性形变来使线圈的位置,但是在初始振动时,安装板的设置也会令线圈的移动更加的困难,从而导致灵敏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双磁路传感器,以改善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磁路传感器,包括:轭铁,所述轭铁呈“工”字形,所述轭铁包括两个空间以及一个将两个所述空间连通的安装孔;两个永磁体,两个所述永磁体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空间内,所述两个永磁体的N极或者S极与所述轭铁的中部抵接;两个衔铁,两个所述衔铁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空间内,两个所述衔铁与两个所述永磁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衔铁安装于所述永磁体背离所述轭铁的一侧;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分别安装于所述轭铁的两侧,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永磁体间隔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连接杆与两个所述安装板均滑动连接;以及两个绕线支架,两个所述绕线支架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永磁体外,所述绕线支架的直径大于所述永磁体的直径,所述两个绕线支架上均绕有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设置有接线端,两个所述绕线支架分均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双磁路传感器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安装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轭铁之间,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杆平行设置,所述绕线支架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轭铁,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绕线支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绕线支架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可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可选地:所述双磁路传感器还包括:两个接线板,两个所述接线板相对设置,所述接线板与所述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轭铁安装于两个所述接线板之间,两个所述接线板与两个所述空间一一对应设置;延伸杆,所述延伸杆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块,所述延伸杆与对应的所述接线板滑动连接,且所述延伸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延伸杆的轴线延伸;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接线板滑动连接,所述卡块沿所述延伸杆的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卡槽的长度;以及自动控制组件,所述自动控制组件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线圈连通,当所述自动控制组件得电时,控制所述卡块朝向背离所述卡槽的方向移动,当所述自动控制组件失电时,控制所述卡块朝向所述卡槽移动。可选地:所述自动控制组件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卡块和所述接线板之间,所述第三弹性件令所述卡块具有朝向所述卡槽移动的趋势;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一线圈连通;以及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二线圈内,且所述磁性件与所述接线板滑动连接,所述卡块与所述磁性件连接;当所述第二线圈得电时,所述磁性件带动所述卡块朝向背离所述卡槽的方向移动。可选地:所述双磁路传感器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延伸杆滑动连接;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定位块与所述接线板之间,所述第四弹性件令所述定位块具有朝向背离所述接线板移动的趋势;以及控制绳,所述控制绳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块连接,所述控制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磁性件连接。可选地:所述自动控制组件还包括手动控制结构,所述手动控制结构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延伸杆滑动连接,滑动所述滑块以使所述卡槽打开或者封闭。可选地:所述手动控制结构还包括: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延伸杆滑动连接,且所述齿条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齿条和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延伸杆的轴线垂直;以及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与所述延伸杆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齿。可选地:所述控制杆还能够沿所述延伸杆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延伸杆滑动,所述延伸杆上设置有固定槽,滑动所述控制杆以使所述控制杆上的齿卡入或者离开所述固定槽。可选地:所述延伸杆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延伸杆的轴线垂直,且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卡槽连通,所述齿条和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延伸杆的轴线延伸,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所述控制住杆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双磁路传感器直接利用连接杆来令两个绕线支架达到同步移动的目的,从而令两个绕线支架上的线圈可以同时产生电动势信号,这种双磁路传感器可以同时产生两组电动势信号,便于利用和分析,同时,连接杆与轭铁为滑动连接,在接收到振动时,连接杆可以快速的带动绕线支架同步振动,从而提升双磁路传感器的灵敏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双磁路传感器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手动控制结构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延伸杆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接线板的示意图。图中:110-轭铁;111-空间;120-永磁体;130-衔铁;210-安装板;220-第一弹性件;230-第二弹性件;240-支撑杆;300-连接杆;310-固定块;400-绕线支架;410-第一线圈;420-导线;500-自动控制组件;510-第三弹性件;520-磁性件;530-第二线圈;540-手动控制结构;541-控制杆;542-滑块;543-齿条;600-定位组件;610-定位块;620-第四弹性件;630-控制绳;700-接线板;710-通孔;720-凹槽;800-卡块;900-延伸杆;910-卡槽;920-第一滑槽;930-第二滑槽;940-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磁路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轭铁,所述轭铁呈“工”字形,所述轭铁包括两个空间以及一个将两个所述空间连通的安装孔;/n两个永磁体,两个所述永磁体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空间内,所述两个永磁体的N极或者S极与所述轭铁的中部抵接;/n两个衔铁,两个所述衔铁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空间内,两个所述衔铁与两个所述永磁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衔铁安装于所述永磁体背离所述轭铁的一侧;/n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分别安装于所述轭铁的两侧,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永磁体间隔设置;/n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连接杆与两个所述安装板均滑动连接;以及/n两个绕线支架,两个所述绕线支架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永磁体外,所述绕线支架的直径大于所述永磁体的直径,所述两个绕线支架上均绕有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设置有接线端,两个所述绕线支架分均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磁路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轭铁,所述轭铁呈“工”字形,所述轭铁包括两个空间以及一个将两个所述空间连通的安装孔;
两个永磁体,两个所述永磁体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空间内,所述两个永磁体的N极或者S极与所述轭铁的中部抵接;
两个衔铁,两个所述衔铁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空间内,两个所述衔铁与两个所述永磁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衔铁安装于所述永磁体背离所述轭铁的一侧;
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分别安装于所述轭铁的两侧,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永磁体间隔设置;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连接杆与两个所述安装板均滑动连接;以及
两个绕线支架,两个所述绕线支架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永磁体外,所述绕线支架的直径大于所述永磁体的直径,所述两个绕线支架上均绕有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设置有接线端,两个所述绕线支架分均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磁路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磁路传感器还包括: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安装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轭铁之间,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杆平行设置,所述绕线支架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轭铁,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以及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绕线支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绕线支架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磁路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磁路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磁路传感器还包括:
两个接线板,两个所述接线板相对设置,所述接线板与所述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轭铁安装于两个所述接线板之间,两个所述接线板与两个所述空间一一对应设置;
延伸杆,所述延伸杆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块,所述延伸杆与对应的所述接线板滑动连接,且所述延伸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延伸杆的轴线延伸;
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接线板滑动连接,所述卡块沿所述延伸杆的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卡槽的长度;以及
自动控制组件,所述自动控制组件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线圈连通,当所述自动控制组件得电时,控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巧玉高峰杨学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