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施工工程的测量控制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74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8
本申请涉及一种针对施工工程的测量控制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该系统包括全站仪和对中装置;全站仪设置在目标施工区域内任意标记的测站点处;对中装置设置在目标施工区域外的场区控制点处,场区控制点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其中:对中装置包括对中杆、与全站仪配合使用的全方位反射棱镜,以及设于对中杆顶部的定位器;全方位反射棱镜与对中杆之间相对固定;利用该全站仪可以针对移动到相应坐标方位临近的预设区域内的目标对中杆,在确定将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放样点对应所需的目标移动方位时,指示放样人员按照目标移动方位将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放样点,并指示放样人员在地面上将放样点进行标定,得以完成放样。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放样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对施工工程的测量控制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施工工程的测量控制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高科技电子领域的不断发展,导致各种高科技电子厂房的不断涌现。而,施工测量贯穿着高科技电子厂房施工的各个过程,施工测量过程中涉及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为了保证能够达到精准的测量精度,传统的放样方法要求施工现场中存在的障碍物少、基准点离待测区域近,以及放样点与基准点之间的通视良好。然而,由于施工现场中能够设置的场区控制点的数量有限,面对施工现场存在多区段的情况下,传统的放样方法无法开展,存在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针对施工工程的测量控制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一种针对施工工程的测量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全站仪和对中装置;所述全站仪设置在目标施工区域内任意标记的测站点处,所述测站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对中装置设置在所述目标施工区域外的场区控制点处,所述场区控制点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其中:所述对中装置包括对中杆、与所述全站仪配合使用的全方位反射棱镜,以及设于所述对中杆顶部的定位器;所述全方位反射棱镜与所述对中杆之间相对固定;所述全站仪,用于在照准设于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处的第一全方位反射棱镜时,测量得到各个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坐标位置;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为所述场区控制点中进行任意筛选得到,且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全站仪,还用于根据测量所得的各项所述第一坐标位置,计算所述测站点的测量坐标位置,以及,在确定所述测量坐标位置不存在偏差时,进行放样点位的放样,并确定放样点所处的坐标方位;所述定位器,用于在由放样人员将目标对中杆进行移动时,计算并显示相应的移动点与所述放样点之间的间隔距离,得以确定所述目标对中杆是否有移动到所述坐标方位临近的预设区域内;所述全站仪,还用于针对移动到所述坐标方位临近的预设区域内的目标对中杆,在照准与所述目标对中杆相对固定的目标全方位反射棱镜时,确定将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对应所需的目标移动方位,并指示放样人员按照所述目标移动方位将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并且在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时,指示放样人员在地面上将放样点进行标定,得以完成放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呈左右对称的观测墩和设于所述观测墩的顶部中心的基座;所述观测墩和基座之间相对固定,所述观测墩埋设在所述场区控制点处,所述观测墩的顶部高于地平面,所述场区控制点位于所述观测墩的垂直对称轴上;所述对中杆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基座的中心;其中:设于所述观测墩的顶部中心的基座,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对中杆;设于任一场区控制点处的观测墩,用于将所述对中杆对中到对应的场区控制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器,还用于基于预设的采样率以及观测时长,对所述场区控制点的坐标位置进行静态观测;所述观测时长大于等于48小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站仪,还用于在照准设于所述第二场区控制点处的第二全方位反射棱镜时,测量得到所述第二场区控制点对应的第二坐标位置;所述第二场区控制点为所述场区控制点中除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以外的控制点;所述全站仪,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场区控制点对应的实际坐标位置,并将所述第二坐标位置与所述实际坐标位置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得以确定所述测量坐标位置不存在偏差。一种针对施工工程的测量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全站仪,所述方法包括:在照准设于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处的第一全方位反射棱镜时,测量得到各个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坐标位置;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为所述场区控制点中进行任意筛选得到,且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根据测量所得的各项所述第一坐标位置,计算所述测站点的测量坐标位置,以及,在确定所述测量坐标位置不存在偏差时,进行放样点位的放样,并确定放样点所处的坐标方位;针对移动到所述坐标方位临近的预设区域内的目标对中杆,在照准与所述目标对中杆相对固定的目标全方位反射棱镜时,确定将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对应所需的目标移动方位,并指示放样人员按照所述目标移动方位将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并且在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时,指示放样人员在地面上将放样点进行标定,得以完成放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下述公式计算所述放样点的放样精度:式(1)中,m为放样精度,e为对中偏差,τ为标定点位误差,S为极距长,mβ为测角精度,ms为测距精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确定所述测量坐标位置不存在偏差时,进行放样点位的放样,并确定放样点所处的坐标方位,包括:在照准设于所述第二场区控制点处的第二全方位反射棱镜时,测量得到所述第二场区控制点对应的第二坐标位置;所述第二场区控制点为所述场区控制点中除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以外的控制点;获取所述第二场区控制点对应的实际坐标位置,并将所述第二坐标位置与所述实际坐标位置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得以确定所述测量坐标位置不存在偏差;在确定所述测量坐标位置不存在偏差时,进行放样点位的放样,并确定放样点所处的坐标方位。一种针对施工工程的测量控制装置,应用于上述的全站仪,所述装置包括:测量模块,用于在照准设于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处的第一全方位反射棱镜时,测量得到各个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坐标位置;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为所述场区控制点中进行任意筛选得到,且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放样模块,用于根据测量所得的各项所述第一坐标位置,计算所述测站点的测量坐标位置,以及,在确定所述测量坐标位置不存在偏差时,进行放样点位的放样,并确定放样点所处的坐标方位;定位模块,用于针对移动到所述坐标方位临近的预设区域内的目标对中杆,在照准与所述目标对中杆相对固定的目标全方位反射棱镜时,确定将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对应所需的目标移动方位,并指示放样人员按照所述目标移动方位将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并且在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时,指示放样人员在地面上将放样点进行标定,得以完成放样。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在照准设于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处的第一全方位反射棱镜时,测量得到各个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坐标位置;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为所述场区控制点中进行任意筛选得到,且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根据测量所得的各项所述第一坐标位置,计算所述测站点的测量坐标位置,以及,在确定所述测量坐标位置不存在偏差时,进行放样点位的放样,并确定放样点所处的坐标方位;针对移动到所述坐标方位临近的预设区域内的目标对中杆,在照准与所述目标对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施工工程的测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全站仪和对中装置;所述全站仪设置在目标施工区域内任意标记的测站点处,所述测站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对中装置设置在所述目标施工区域外的场区控制点处,所述场区控制点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其中:/n所述对中装置包括对中杆、与所述全站仪配合使用的全方位反射棱镜,以及设于所述对中杆顶部的定位器;所述全方位反射棱镜与所述对中杆之间相对固定;/n所述全站仪,用于在照准设于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处的第一全方位反射棱镜时,测量得到各个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坐标位置;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为所述场区控制点中进行任意筛选得到,且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的数量至少为三个;/n所述全站仪,还用于根据测量所得的各项所述第一坐标位置,计算所述测站点的测量坐标位置,以及,在确定所述测量坐标位置不存在偏差时,进行放样点位的放样,并确定放样点所处的坐标方位;/n所述定位器,用于在由放样人员将目标对中杆进行移动时,计算并显示相应的移动点与所述放样点之间的间隔距离,得以确定所述目标对中杆是否有移动到所述坐标方位临近的预设区域内;/n所述全站仪,还用于针对移动到所述坐标方位临近的预设区域内的目标对中杆,在照准与所述目标对中杆相对固定的目标全方位反射棱镜时,确定将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对应所需的目标移动方位,并指示放样人员按照所述目标移动方位将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且在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时,指示放样人员在地面上将放样点进行标定,得以完成放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施工工程的测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全站仪和对中装置;所述全站仪设置在目标施工区域内任意标记的测站点处,所述测站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对中装置设置在所述目标施工区域外的场区控制点处,所述场区控制点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其中:
所述对中装置包括对中杆、与所述全站仪配合使用的全方位反射棱镜,以及设于所述对中杆顶部的定位器;所述全方位反射棱镜与所述对中杆之间相对固定;
所述全站仪,用于在照准设于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处的第一全方位反射棱镜时,测量得到各个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坐标位置;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为所述场区控制点中进行任意筛选得到,且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所述全站仪,还用于根据测量所得的各项所述第一坐标位置,计算所述测站点的测量坐标位置,以及,在确定所述测量坐标位置不存在偏差时,进行放样点位的放样,并确定放样点所处的坐标方位;
所述定位器,用于在由放样人员将目标对中杆进行移动时,计算并显示相应的移动点与所述放样点之间的间隔距离,得以确定所述目标对中杆是否有移动到所述坐标方位临近的预设区域内;
所述全站仪,还用于针对移动到所述坐标方位临近的预设区域内的目标对中杆,在照准与所述目标对中杆相对固定的目标全方位反射棱镜时,确定将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对应所需的目标移动方位,并指示放样人员按照所述目标移动方位将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且在所述目标对中杆移动到所述放样点时,指示放样人员在地面上将放样点进行标定,得以完成放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呈左右对称的观测墩和设于所述观测墩的顶部中心的基座;所述观测墩和基座之间相对固定,所述观测墩埋设在所述场区控制点处,所述观测墩的顶部高于地平面,所述场区控制点位于所述观测墩的垂直对称轴上;所述对中杆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基座的中心;其中:
设于所述观测墩的顶部中心的基座,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对中杆;
设于任一场区控制点处的观测墩,用于将所述对中杆对中到对应的场区控制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器,还用于基于预设的采样率以及观测时长,对所述场区控制点的坐标位置进行静态观测;所述观测时长大于等于48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站仪,还用于在照准设于所述第二场区控制点处的第二全方位反射棱镜时,测量得到所述第二场区控制点对应的第二坐标位置;所述第二场区控制点为所述场区控制点中除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以外的控制点;
所述全站仪,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场区控制点对应的实际坐标位置,并将所述第二坐标位置与所述实际坐标位置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得以确定所述测量坐标位置不存在偏差。


5.一种针对施工工程的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全站仪,所述方法包括:
在照准设于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处的第一全方位反射棱镜时,测量得到各个所述第一场区控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坐标位置;所述第一场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伯钢张胜良黄曙亮焦俊娟邢晓娟曹雨傲岳国辉董志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测绘学会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华海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