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氮长焰的新型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65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氮长焰的新型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控制柜,所述燃烧器本体通过螺栓方式连接着控制座,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内设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前端为燃烧头,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远离燃烧头的一端固定设有混合加压腔,所述混合加压腔与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上的前支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器本体一侧固定设有余热气体循环管,所述前支管道上固定安装气体放散阀和加装带按压式阀门的燃气压力表,并且位于前支管道端口位置处装有过滤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有效低氮燃烧的效果,且火焰温度大幅提升,利于降低应用低氮燃烧器的燃烧炉的NOx排放,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前期燃气尘埃过滤,同时达到调节燃气压力、稳压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氮长焰的新型燃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低氮长焰的新型燃烧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燃烧器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国家对环保与节能减排的日益严格要求,现有的低氮燃烧器燃料与空气混合程度不够,使混合燃料点火后燃烧不彻底,产生了大量的NOX和CO等气体,在排放的气体中还有一部分气体是可以燃烧的,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原有的燃烧器均没有考虑火焰喷射状态对工作的影响,且原有的燃烧器户外对接时根据地况的选择调节高度费劲,特别是位于窑内固定时,不便于移动的同时,借助外力操作费时费力,原有的燃烧器自动化实现效率低,不能对整体实现操控,且多数燃烧器对于燃气的选择无法对其进行过滤,为了保证燃烧器的正常运行,同时实现低氮长焰的效果,本申请人特别设计了一种新型燃烧器,以此来满足工业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氮长焰的新型燃烧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低氮长焰的新型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控制柜,所述燃烧器本上固定设有控制柜,所述燃烧器本体通过螺栓方式连接着控制座,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内设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前端为燃烧头,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远离燃烧头的一端固定设有混合加压腔,所述混合加压腔与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上的前支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器本体一侧固定设有余热气体循环管。进一步地,所述前支管道上固定安装气体放散阀和加装带按压式阀门的燃气压力表,并且位于前支管道端口位置处装有过滤器。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本体上的前支管道延伸至燃烧器本体内与混合加压腔固定连接,混合加压腔通过缓冲管与加助腔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助腔为圆筒腔体结构,且位于所述加助腔内部圆周分布着若干支管通道,所述加助腔与燃烧室固定连接,位于支管通道上设有过滤器;位于燃烧器本体内固定设有一次循环风机,一次循环风机与所述加助腔上的外置管道连接,与位于燃烧室上固定设有二次循环风机,二次循环风机通过连接管道与助排管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助腔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环形骨架结构,呈瓦片状,且环形骨架结构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加助腔与燃烧室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燃烧室前端为燃烧头的端头位置固定呈锥状,位于燃烧室前端及燃烧头内固定设有对称的助排管;助排管对称呈锥状,两个对称的助排管形成的间隔距离为燃烧头的截面的二分之一。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燃烧室内固定间隔设有导流腔,导流腔由外向内通过同心圆骨架构成,且位于同心圆骨架之间间隔设有相交的分流板;分流板沿着同心圆骨架圆周排列,分流板所形成的角度为30-60度,且由导流腔外向内角度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另一种结构为圆柱状,且燃烧室内圆周均布若干支管入口,且位于每路支管入口处均安装有过滤器及减压稳压器。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柜由测温传感器、柜面操作、智能控温仪、PLC、变频器组成,测温传感器通过内置于燃烧室内的热电偶采集的温度通过温度信号输送给智能控温仪;PLC为西门子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对各开关量信号的输入;变频器接收来自于燃烧器本体上设置的控制燃气量的控制阀门开关及位于混合加压腔的加助泵。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本体底部的控制座端面上固定对称设有可调节高度的升降杆,且位于控制座左右两侧固定开有弧形对接槽,弧形对接槽对称设置,控制座底部固定设有移动轮;位于弧形对接槽中间位置通过螺旋杆活动连接着控制部;控制部由移动部、支撑部、固定部,位于移动部前端固定设有固定设有呈矩阵排列的圆柱缓冲体,位于移动部后端固定对称设有两个支撑部,位于支撑部上通过铰接方式连接着固定部,位于固定部前端底面固定设有对称可调节的对接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低氮新型燃烧器,通过独特结构设计达到火焰长焰效果,且能够实现充分燃烧,加助排出强度,以实现有效低氮燃烧的效果,且火焰温度大幅提升,不仅可以降低燃料燃烧初期氮氧化物生成,从而利于降低应用低氮燃烧器的燃烧炉的NOx排放,同时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前期燃气尘埃过滤,同时达到调节燃气压力、稳压的要求,确保燃烧器的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节能30%以上,有效降低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且能够控制二氧化硫零排放,氮氧化物50毫克每立方米以内,不爆燃,无危险,实现智能设置,操作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前支管道与燃烧器本体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加助腔与燃烧室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控制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控制部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底座与移动轮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导流腔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加助腔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加助腔另一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9所示,一种低氮长焰的新型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1、控制柜2,所述燃烧器本1上固定设有控制柜2,所述燃烧器本体1通过螺栓方式连接着控制座4,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1内设有燃烧室15,所述燃烧室15前端为燃烧头19,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1远离燃烧头19的一端固定设有混合加压腔13,所述混合加压腔13与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1上的前支管道9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器本体1一侧固定设有余热气体循环管12。为了保证燃烧器在使用状态能够实现报警及自动控制,通过在前支管道上安装气体放散阀和加装带按压式阀门的燃气压力表,气体放散阀和加装带按压式阀门的燃气压力表与控制柜连接进行控制,通过报警器能够实现压力报警,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为,所述前支管道9上固定安装气体放散阀10和加装带按压式阀门的燃气压力表11,并且位于前支管道9端口位置处装有过滤器。为了保证在燃气进入管道内实现混合充分及预加上高速喷出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为,所述燃烧器本体1上的前支管道9延伸至燃烧器本体1内与混合加压腔13固定连接,混合加压腔13通过缓冲管与加助腔14固定连接。加助腔14的另一种结构状态为,采用空腔结构设计,其内间隔设置过滤板,过滤板上开有多边行首尾连接的角孔。为了保证加助腔14在运作时能够通过一次循环风机8实现燃气在管道内的顺利运行,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为,所述加助腔14为圆筒腔体结构,且位于所述加助腔14内部圆周分布着若干支管通道,所述加助腔14与燃烧室15固定连接,位于支管通道上设有过滤器;且每路燃气支管入口处装有过滤器能够滤除燃气中的尘埃、及杂物。为了避免燃烧器与炉体对接产生的挥发气体浪费,在使用状态下,经循环风机送至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大大降低了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氮长焰的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本体、控制柜,所述燃烧器本上固定设有控制柜,所述燃烧器本体通过螺栓方式连接着控制座,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内设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前端为燃烧头,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远离燃烧头的一端固定设有混合加压腔,所述混合加压腔与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上的前支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器本体一侧固定设有余热气体循环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氮长焰的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本体、控制柜,所述燃烧器本上固定设有控制柜,所述燃烧器本体通过螺栓方式连接着控制座,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内设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前端为燃烧头,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远离燃烧头的一端固定设有混合加压腔,所述混合加压腔与位于所述燃烧器本体上的前支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器本体一侧固定设有余热气体循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氮长焰的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管道上固定安装气体放散阀和加装带按压式阀门的燃气压力表,并且位于前支管道端口位置处装有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氮长焰的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本体上的前支管道延伸至燃烧器本体内与混合加压腔固定连接,混合加压腔通过缓冲管与加助腔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氮长焰的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助腔为圆筒腔体结构,且位于所述加助腔内部圆周分布着若干支管通道,所述加助腔与燃烧室固定连接,位于支管通道上设有过滤器;
位于燃烧器本体内固定设有一次循环风机,一次循环风机与所述加助腔上的外置管道连接,与位于燃烧室上固定设有二次循环风机,二次循环风机通过连接管道与助排管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氮长焰的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助腔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环形骨架结构,呈瓦片状,且环形骨架结构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氮长焰的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助腔与燃烧室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燃烧室前端为燃烧头的端头位置固定呈锥状,位于燃烧室前端及燃烧头内固定设有对称的助排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延峰丁莛婷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丰禾节能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