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生产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60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药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中药生产处理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打粉罐、固定部件、打粉部件和震动部件,所述打粉罐、固定部件和震动部件均安装在支撑底板的顶部,并且打粉罐内安装有呈水平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打粉罐内部自上而下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打粉部件安装在打粉罐的顶部,并且打粉部件的输出端贯穿打粉罐顶部延伸至打粉罐内,所述打粉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与其第二容纳腔相连通的进料管和出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打粉部件实现中药多次打粉,提高了打粉的效率,而且通过固定部件与震动部件相互配合,防止打粉过程中出现粘壁现象,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生产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药生产
,特别是一种中药生产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常用的炮制的方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的目的在于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我国中药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既包括植物类,又包括动物类,动物类中的牛角和龟壳,外部尖锐,硬度较高,现有的中药材粉碎设备一般无法快速将药材打成粉,往往需要多次打磨,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中药生产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药材打粉需多次加工导致耗时耗力的缺点,提供一种中药生产处理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中药生产处理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打粉罐、固定部件、打粉部件和震动部件,所述打粉罐、固定部件和震动部件均安装在支撑底板的顶部,并且打粉罐内安装有呈水平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打粉罐内部自上而下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打粉部件安装在打粉罐的顶部,并且打粉部件的输出端贯穿打粉罐顶部延伸至打粉罐内,所述打粉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与其第二容纳腔相连通的进料管和出料管。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支撑圆板和若干卡合组件,所述支撑圆板安装在支撑底板的顶部,若干所述卡合组件沿支撑圆板的周向等角度设置,每个所述卡合组件均包括卡合板、卡合弹簧、固定杆和限位块,所述卡合板设置在支撑底板的顶部,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贯穿支撑圆板并与卡合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合板的另一侧与打粉罐相抵触,所述限位块与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合弹簧套设在固定杆上,并且卡合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合板和支撑圆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打粉部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第一伞齿、联动组件、若干传动组件、若干从动组件、若干出料杆和若干第一四叶刀片,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打粉罐的顶部,并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打粉罐顶部延伸至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旋转轴的顶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旋转轴的底端贯穿隔板延伸至第二容纳腔内,若干所述出料杆沿第一旋转轴的周向等角度安装在第一旋转轴的底部,并且若干出料杆的底部均与打粉罐的内底部相抵触,若干所述第一刀片和第一伞齿均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并且若干第一四叶刀片沿第一旋转轴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安装在第一旋转轴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伞齿套设在第一旋转轴上,并且第一伞齿与第一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联动组件安装在打粉罐的内顶部,若干所述传从动组件沿隔板的周向等角度设置,若干所述传动组件分别对应套设在若干从动组件上。优选的,每个所述传动组件均包括第二旋转轴和若干第二四叶刀片,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顶部转动设置在打粉罐的顶部,并且第二旋转轴的底部贯穿隔板延伸至第二容纳腔内,若干所述第二四叶刀片均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底部与若干出料杆的的顶部相抵触,并且若干第二四叶刀片沿第二旋转轴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安装在第二旋转轴的外侧壁上,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二伞齿、第三伞齿、第四伞齿、固定座和第三旋转轴,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打粉罐的内顶部,所述第三旋转轴的中端部转动安装在固定座的底部,并且第三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伞齿和第三伞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伞齿套设在一个第二旋转轴上,并且第四伞齿与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伞齿与第一伞齿相啮合,所述第三伞齿与第四伞齿相啮合,每个所述传动组件均包括同步链和两个从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第二旋转轴的一端上,所述同步链套设在两个从动齿轮上。优选的,所述震动部件包括震动环、震动块、电机底座、第二电机、连接杆和转动杆,所述电机底座安装在支撑底板的顶部,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电机底座的顶部,所述震动环套设在打粉罐上,所述震动块安装在震动环的外侧壁上,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震动块和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出料气缸,所述出料气缸的输出端上安装有出料板,所述出料板的输出端依次贯穿支撑圆板和打粉罐底部并延伸至出料管的顶部,所述出料板顶部与打粉罐内底部的上端面共平面设置,并且出料板的外侧壁与打粉罐底部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沿其周向间隔安装有若干支撑脚,一个所述支撑脚上安装有地线。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当需要对中药打粉时,首先将中药从打粉罐顶部的进料管倒入打粉罐内,然后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旋转轴和套设在第一旋转轴上的第一伞齿转动,其次,通过第一伞齿与第二伞齿相啮合,带动第二伞齿和第三伞齿同步转动,既而带动与第三伞齿相啮合的第四伞齿转动,实现第二旋转轴自身转动,并带动套设在一个第二旋转轴上的从动齿轮转动,在同步链的作用下,实现所有第二旋转轴同步匀速旋转,最后同步带动若干第一四叶刀片和若干第二四叶刀片同时工作,使得中药在打粉罐内多次打粉,从而提高了中药打粉效率,不会残留大体积颗粒而导致多次打粉;其二,在打粉过程中,驱动第二电机带动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转动杆转动,通过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震动块和转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带动震动块和震动环往复移动,既而带动打粉罐往复移动,从而产生抖动力,抖动力穿过打粉罐作用在粘黏于打粉罐内壁的粉末上,将粉末抖落,防止出现粘壁现象,而且通过若干卡合弹簧给予对应若干卡合板支撑力从而使打粉罐处于初始位,使得打粉罐在支撑圆板内往复抖动,防止打粉罐掉落;其三,通过出料板顶部与打粉罐内底部的上端面共平面设置,并且出料板的外侧壁与打粉罐底部紧密贴合,使得在打粉过程中大体积的颗粒物不会堵塞在出料管中,提高了中药打粉的质量;其四,通过一个支撑脚上安装的地线将装置上产生的静电传导至地下,防止装置产生的静电导致粉末吸附于打粉罐内壁,进一步防止出现粉末粘壁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角度立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打粉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卡合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震动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底板,2-打粉罐,3-固定部件,31-支撑圆板,32-卡合组件,321-卡合板,322-卡合弹簧,323-固定杆,324-限位块,4-打粉部件,41-第一电机,42-第一旋转轴,43-第一伞齿,44-出料杆,45-第一四叶刀片,46-联动组件,461-第二伞齿,4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生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板(1)、打粉罐(2)、固定部件(3)、打粉部件(4)和震动部件(5),所述打粉罐(2)、固定部件(3)和震动部件(5)均安装在支撑底板(1)的顶部,并且打粉罐(2)内安装有呈水平设置的隔板(6),所述隔板(6)将打粉罐(2)内部自上而下分隔为第一容纳腔(7)和第二容纳腔(8),所述打粉部件(4)安装在打粉罐(2)的顶部,并且打粉部件(4)的输出端贯穿打粉罐(2)顶部延伸至打粉罐(2)内,所述打粉罐(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与其第二容纳腔(8)相连通的进料管(9)和出料管(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生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板(1)、打粉罐(2)、固定部件(3)、打粉部件(4)和震动部件(5),所述打粉罐(2)、固定部件(3)和震动部件(5)均安装在支撑底板(1)的顶部,并且打粉罐(2)内安装有呈水平设置的隔板(6),所述隔板(6)将打粉罐(2)内部自上而下分隔为第一容纳腔(7)和第二容纳腔(8),所述打粉部件(4)安装在打粉罐(2)的顶部,并且打粉部件(4)的输出端贯穿打粉罐(2)顶部延伸至打粉罐(2)内,所述打粉罐(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与其第二容纳腔(8)相连通的进料管(9)和出料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生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3)包括支撑圆板(31)和若干卡合组件(32),所述支撑圆板(31)安装在支撑底板(1)的顶部,若干所述卡合组件(32)沿支撑圆板(31)的周向等角度设置,每个所述卡合组件(32)均包括卡合板(321)、卡合弹簧(322)、固定杆(323)和限位块(324),所述卡合板(321)设置在支撑底板(1)的顶部,所述固定杆(323)的一端贯穿支撑圆板(31)并与卡合板(32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合板(321)的另一侧与打粉罐(2)相抵触,所述限位块(324)与固定杆(3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合弹簧(322)套设在固定杆(323)上,并且卡合弹簧(322)的两端分别与卡合板(321)和支撑圆板(3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生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粉部件(4)包括第一电机(41)、第一旋转轴(42)、第一伞齿(43)、联动组件(46)、若干传动组件(47)、若干从动组件(48)、若干出料杆(44)和若干第一四叶刀片(45),所述第一电机(41)安装在打粉罐(2)的顶部,并且第一电机(41)的输出端贯穿打粉罐(2)顶部延伸至第一容纳腔(7)内,所述第一旋转轴(42)的顶端与第一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旋转轴(42)的底端贯穿隔板(6)延伸至第二容纳腔(8)内,若干所述出料杆(44)沿第一旋转轴(42)的周向等角度安装在第一旋转轴(42)的底部,并且若干出料杆(44)的底部均与打粉罐(2)的内底部相抵触,若干所述第一四叶刀片和第一伞齿(43)均设置在第二容纳腔(8)内,并且若干第一四叶刀片(45)沿第一旋转轴(4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安装在第一旋转轴(42)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伞齿(43)套设在第一旋转轴(42)上,并且第一伞齿(43)与第一旋转轴(42)固定连接,所述联动组件(46)安装在打粉罐(2)的内顶部,若干所述传从动组件(48)沿隔板(6)的周向等角度设置,若干所述传动组件(47)分别对应套设在若干从动组件(48)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斯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康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