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反应釜出料的顶底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538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反应釜出料的顶底阀装置,在反应釜内设置有搅拌器,反应釜的底部设置有放料口,物料堆积于反应釜的釜底放料口与搅拌器之间,其特征在于:顶底阀装置包括球阀,球阀连接于反应釜底部的放料口,用于控制放料口的的打开或关闭;三通管,三通管一端与球阀相连,三通管另一端安装有固定螺帽;在固定螺帽与三通管之间安装有密封垫圈,防止放料时,物料通过三通管与固定螺帽之间缝隙流出,顶杆包括把手、杆体、齿部,其中:杆体上设置有螺纹,顶杆通过杆体上的螺纹套装于固定螺帽上,齿部设置于杆体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提升操作现场生产安全、环境卫生和职业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反应釜出料的顶底阀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方便反应釜出料的顶底阀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底部有固体物料沉积的反应釜放料顶底阀装置。
技术介绍
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体系经常是液固混合物,反应完成后,反应釜底阀与反应釜的搅拌之间的间隙有固体物料沉积,在反应釜底阀打开放料时,底部液固混合物由于搅拌效果差,固体容易凝结在阀门上方,无法顺利放料,一般使用顶底阀,向上顶开凝结的固体物料,物料凝结后硬度高,顶底阀打开困难。放料完成后关闭顶底阀时,由于阀芯有固体颗粒附着,关闭过程阀芯挤压损坏阀门密封材料,导致阀门密封性不好,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化工物料一般为有毒有害物质,物料泄漏严重影响生产安全、环境卫生和职业健康。如果每次关闭阀门前清洗阀芯,操作繁琐,并且产生大量清洗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与球阀配合使用的方便反应釜出料的顶底阀装置,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操作现场生产安全、环境卫生和职业健康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反应釜出料的顶底阀装置,在反应釜内设置有搅拌器,反应釜的底部设置有放料口,物料堆积于反应釜的釜底放料口与搅拌器之间,其特征在于:顶底阀装置包括球阀,球阀连接于反应釜底部的放料口,用于控制放料口的的打开或关闭;三通管,三通管一端与球阀相连,三通管另一端安装有固定螺帽;在固定螺帽与三通管之间安装有密封垫圈,防止放料时,物料通过三通管与固定螺帽之间缝隙流出,顶杆包括把手、杆体、齿部,其中:杆体上设置有螺纹,顶杆通过杆体上的螺纹套装于固定螺帽上,齿部设置于杆体的顶端。进一步的设置在于:通过杆体上的螺纹与固定螺帽相配合,实现顶杆的升降。所述齿部的外径小于放料口、球阀和三通管的内径,从而使齿部可以穿过放料口、球阀和三通管,进入到反应釜内对固体物料进行破碎。所述杆体的顶端设置为锥形,齿部的下部为圆柱体,齿部的上部设置有若干锥状尖齿,锥形的杆体顶端与锥状尖齿,构成了破碎反应釜底部凝结物料的单元。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现有技术中的顶底阀结构,存在易损坏密封面的问题,而如果使用球阀作为放料阀门,虽然可避免阀门损坏和清洗过程,但没有顶开阀门上方凝结物料的效果,初期放料无法顺利进行。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球阀+三通管+顶杆的组合,并设计了独特的顶杆结构,利用球阀的阀芯通道,采用顶杆螺纹的转动上升,以及顶杆上部的尖齿,顶开反应釜底部的凝结物料,使固液混合物料能顺利流出。关闭时,螺杆下降,通过球阀实现反应釜的放料口的关闭,既克服了原有顶底阀易损坏密封面的问题,又解决了球阀无法顺利放料的问题。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操作现场生产安全、环境卫生和职业健康。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介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放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顶杆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顶杆的剖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在反应釜10内设置有搅拌器20,反应釜10的底部设置有放料口40,物料30堆积于反应釜10的釜底放料口与搅拌器20之间的间隙中。本技术的一种方便反应釜出料的顶底阀装置,包括:球阀4,球阀4连接于反应釜10底部的放料口40,用于控制放料口40的的打开或关闭;三通管5,三通管5一端与球阀4相连,三通管5另一端安装有固定螺帽2;在固定螺帽2与三通管5之间安装有密封垫圈3,防止放料时,物料通过三通管5与固定螺帽2之间缝隙流出。顶杆1,顶杆1包括把手11、杆体12、齿部13,其中:杆体12上设置有螺纹14,顶杆1通过杆体12上的螺纹14套装于固定螺帽2上,通过拧动把手11,杆体12上的螺纹与固定螺帽2相配合,实现顶杆1的升降,齿部13设置于杆体12的顶端,齿部13的外径小于放料口40、球阀4和三通管5的内径,从而使齿部13可以穿过放料口40、球阀4和三通管5,进入到反应釜10内,对固体物料30进行破碎。作为优选的方案,杆体12的顶端设置为锥形,齿部13的下部为圆柱体,齿部13的上部设置有若干锥状尖齿,锥形的杆体顶端与锥状尖齿,构成了破碎反应釜底部凝结物料的单元。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进行放料时,打开球阀4,拧动顶杆1的把手11转动,使顶杆1杆体12上的螺纹14沿固定螺帽2旋转,带动顶杆1沿三通管5、球阀4、放料口40方向上升,随着顶杆1上升到反应釜1底部凝结的物料30的位置,利用顶杆1顶部的尖齿旋转,顶开反应釜1底部凝结的物料,物料30流下,经过球阀4、三通管5,由于密封垫圈3的密封作用,物料30只能从三通管的侧边出口流出。放料完毕后,反向拧动顶杆1的把手11,使顶杆1下降至球阀4的下方,关闭球阀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采用球阀+三通管+顶杆的组合,并设计了独特的顶杆结构,利用球阀的阀芯通道,采用顶杆螺纹的转动上升,以及顶杆上部的尖齿,顶开反应釜底部的凝结物料,使固液混合物料能顺利流出。关闭时,螺杆下降,通过球阀实现反应釜的放料口的关闭,既克服了原有顶底阀易损坏密封面的问题,又解决了球阀无法顺利放料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反应釜出料的顶底阀装置,在反应釜内设置有搅拌器,反应釜的底部设置有放料口,物料堆积于反应釜的釜底放料口与搅拌器之间,其特征在于:顶底阀装置包括球阀,球阀连接于反应釜底部的放料口,用于控制放料口的打开或关闭;三通管,三通管一端与球阀相连,三通管另一端安装有固定螺帽;在固定螺帽与三通管之间安装有密封垫圈,防止放料时,物料通过三通管与固定螺帽之间缝隙流出,顶杆包括把手、杆体、齿部,其中:杆体上设置有螺纹,顶杆通过杆体上的螺纹套装于固定螺帽上,齿部设置于杆体的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反应釜出料的顶底阀装置,在反应釜内设置有搅拌器,反应釜的底部设置有放料口,物料堆积于反应釜的釜底放料口与搅拌器之间,其特征在于:顶底阀装置包括球阀,球阀连接于反应釜底部的放料口,用于控制放料口的打开或关闭;三通管,三通管一端与球阀相连,三通管另一端安装有固定螺帽;在固定螺帽与三通管之间安装有密封垫圈,防止放料时,物料通过三通管与固定螺帽之间缝隙流出,顶杆包括把手、杆体、齿部,其中:杆体上设置有螺纹,顶杆通过杆体上的螺纹套装于固定螺帽上,齿部设置于杆体的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中伟王准志吴尖平项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肯特催化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