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管廊模板拖行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51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5
一种新型管廊模板拖行小车,其包括驱动行走机构、平移机构、升降机构、收放模板机构、对位报警机构、中部钢轨转运机构;驱动行走机构设置在平移机构下部,包括底梁、电机减速机、链轮、链条以及行走轮;平移机构包括平移梁、平移油缸,平移梁为上下两层,前后各一组;升降机构设置在平移机构上,包括举升油缸、导向座和导向套,导向座固定在平移机构上,导向座上设置有导向套,举升油缸设置在导向套内;收放模板机构设置在导向套上端,包括边模油缸和主梁;主梁的端头配装有对位报警装置;中部钢轨转运机构设置在平移机构上。该拖行小车不仅能够对管廊内的模板的立模、脱模及转运进行辅助,同时能够节省人力及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管廊模板拖行小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施工设备
,特别涉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衬砌施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的管廊模板拖行小车。
技术介绍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就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管廊的混凝土衬砌施工,因其形状为方形平顶结构,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后必须等待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5%左右以后方可脱开模板,即大概需要7天左右,如果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时节,需要的时间会更长,所以在衬砌时对施工效率和成本有很大的影响。管廊混凝土衬砌施工传统的方式主要包括木模/简易钢模+脚手架支撑方式和单个二衬台车的形式,而目前阶段,绝大部分管廊衬砌施工均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木模/简易钢模+脚手架支撑的衬砌方式,最主要的问题是混凝土衬砌精度及质量差,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效率低,现场随时需要配备大吨位的吊车。单个二衬台车的衬砌方案,衬砌等强周期长,施工效率低,设备投入成本高。因此对于采用自成支撑体系的模板进行衬砌时,亟需配合一组设备,对模板的立模、脱模及转运进行辅助,同时节省人力及人工,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管廊模板拖行小车,不仅能够对模板的立模、脱模及转运进行辅助,同时能够节省人力及人工,提高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管廊模板拖行小车,该模板拖行小车包括驱动行走机构、平移机构、升降机构、收放模板机构、对位报警机构、中部钢轨转运机构。在管廊底板上沿管廊延伸方向铺设两根平行的轨道,驱动行走机构设置在平移机构下部、置于已铺设好的轨道上,驱动行走机构包括底梁、固定安装在底梁下的驱动行走装置,驱动行走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链轮、链条以及行走轮,行走轮支撑在轨道上。平移机构设置在驱动行走机构的底梁上,平移机构包括平移梁、平移油缸,平移梁包括上平移梁、下平移梁两层,前后各一组。升降机构设置在平移机构的上平移梁上,升降机构包括举升油缸、导向座和导向套,导向座固定设置在平移机构的上平移梁上,导向座上设置有导向套,举升油缸设置在导向套内,沿导向套上下滑动。收放模板机构设置在导向套上端,包括斜挂的边模油缸和主梁,主梁固定在导向套上端,斜挂的边模油一端铰接在主梁上、另一端伸出端设置在导向套上端上。主梁的端头配装有对位报警装置。中部钢轨转运机构设置在平移机构的上平移梁上沿管廊延伸方向铺设的两根平行钢轨上。所述的驱动行走机构的驱动行走装置前后左右对称设置有4套,行走轮前后左右对称设有4个。所述的驱动行走机构由线控或遥控手柄控制。所述的升降机构前后左右对称设置有4套。所述的举升油缸对称设置有4支。所述的收放模板机构对称设置在两个沿管廊横向方向布置的导向套的外侧或内侧。所述的收放模板机构前后左右各对称设置1套,共4套。所述的边模油缸前后左右各对称设置1件,共4件。所述的中部钢轨转运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链轮、链条、行走轮。所述的中部钢轨转运机构的行走轮前后左右对称设有4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配合一种自成支撑体系的衬砌模板使用,实现该模板的立模、脱模和拖行转运工作,从而同这种模板共同解决衬砌等强等待时间长、施工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2、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的问题。3、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降低整体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与模板系统的连接方式一(收放模板机构对称设置在两个沿管廊横向方向布置的导向套的内侧);图4为本专利技术与模板系统的连接方式二(收放模板机构对称设置在两个沿管廊横向方向布置的导向套的外侧);图5为采用本专利技术进行模板脱模的脱模状态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穿行状态图。图中附图标记:1-驱动行走机构、2-平移机构、3-升降机构、4-收放模板机构、5-对位报警机构、6-中部钢轨转运机构。2.1-上平移梁、2.2-下平移梁、2.3-平移油缸。3.1-举升油缸、3.2-导向座、3.3-导向套。4.1-边模油缸、4.2-主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见图1-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管廊模板拖行小车,该模板拖行小车包括驱动行走机构1、平移机构2、升降机构3、收放模板机构4、对位报警机构5、中部钢轨转运机构6。在管廊底板上沿管廊延伸方向铺设两根平行的轨道,驱动行走机构1设置在平移机构2下部、置于已铺设好的轨道上,驱动行走机构1包括底梁、固定安装在底梁上的驱动行走装置,驱动行走装置包括与电机连接的减速机、安装在减速器上的主链轮、安装在行走轮轴上的从动链轮、安装在主链轮和从动链轮上的链条以及行走轮,行走轮支撑在轨道上,驱动行走机构1通过电机减速机、链轮、链条驱动行走,可实现前进、后退,可由线控或遥控手柄控制。驱动行走装置前后左右对称设置有4套,4套同步动作,以防止该模板拖行小车整体扭曲。平移机构2设置在驱动行走机构1的底梁上,平移机构2包括平移梁、平移油缸2.3,平移梁包括上平移梁2.1、下平移梁2.2两层,前后各一组,可通过平移油缸2.2驱动上平移梁2.1在管廊横向方向沿下平移梁2.2左右移动。升降机构3设置在平移机构2的上平移梁2.1上,前后左右对称设置有4套,每套升降机构3包括举升油缸3.1、导向座3.2和导向套3.3,导向座3.2固定设置在平移机构2的上平移梁2.1上,导向座3.2上设置有导向套3.3,举升油缸3.1设置在导向套3.1内,沿导向套3.1上下滑动,模板的上升和下降通过举升油缸3.1实现,该模板拖行小车共对称设置4支举升油缸3.1,采用导向座3.2和导向套3.3进行导向,以防止倾斜。收放模板机构4设置为4套,收放模板机构4设置在对应的导向套3.3上端,根据管廊仓内横向宽度确定设置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可对称设置在两个沿管廊横向方向布置的导向套3.3的外侧或内侧。收放模板机构4包括斜挂的边模油缸4.1和主梁4.2,主梁4.2固定在导向套3.3上端,斜挂的边模油缸4.1一端铰接在主梁4.2上、另一端伸出端设置在导向套3.3上端上,斜挂的边模油缸4.1可实现对模板的回收和支撑,前后左右各对称设置1件,共4件。在收放模板机构4上的主梁4.2的端头配装有对位报警装置5,以防止对位模板时误操作造成管廊顶部成型混凝土受损,当对位完成以后会自动断开。中部钢轨转运机构6设置在平移机构2的上平移梁2.1上沿管廊延伸方向铺设的两根平行钢轨上,实现将后方的轨道向前转移,中部钢轨转运机构6包括电机减速机、链轮、链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管廊模板拖行小车,其特征是:该模板拖行小车包括驱动行走机构(1)、平移机构(2)、升降机构(3)、收放模板机构(4)、对位报警机构(5)、中部钢轨转运机构(6);在管廊底板上沿管廊延伸方向铺设两根平行的轨道,驱动行走机构(1)设置在平移机构(2)下部、置于已铺设好的轨道上,驱动行走机构(1)包括底梁、固定安装在底梁下的驱动行走装置,驱动行走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链轮、链条以及行走轮,行走轮支撑在轨道上;平移机构(2)设置在驱动行走机构(1)的底梁上,平移机构(2)包括平移梁、平移油缸(2.3),平移梁包括上平移梁(2.1)、下平移梁(2.2)两层,前后各一组;升降机构(3)设置在平移机构(2)的上平移梁(2.1)上,升降机构(3)包括举升油缸(3.1)、导向座(3.2)和导向套(3.3),导向座(3.2)固定设置在平移机构(2)的上平移梁(2.1)上,导向座(3.2)上设置有导向套(3.3),举升油缸(3.1)设置在导向套(3.1)内,沿导向套(3.1)上下滑动;收放模板机构(4)设置在导向套(3.3)上端,包括斜挂的边模油缸(4.1)和主梁(4.2),主梁(4.2)固定在导向套(3.3)上端,斜挂的边模油缸(4.1)一端铰接在主梁(4.2)上、另一端伸出端设置在导向套(3.3)上端上;主梁(4.2)的端头配装有对位报警装置(5);中部钢轨转运机构(6)设置在平移机构(2)的上平移梁(2.1)上沿管廊延伸方向铺设的两根平行钢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管廊模板拖行小车,其特征是:该模板拖行小车包括驱动行走机构(1)、平移机构(2)、升降机构(3)、收放模板机构(4)、对位报警机构(5)、中部钢轨转运机构(6);在管廊底板上沿管廊延伸方向铺设两根平行的轨道,驱动行走机构(1)设置在平移机构(2)下部、置于已铺设好的轨道上,驱动行走机构(1)包括底梁、固定安装在底梁下的驱动行走装置,驱动行走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链轮、链条以及行走轮,行走轮支撑在轨道上;平移机构(2)设置在驱动行走机构(1)的底梁上,平移机构(2)包括平移梁、平移油缸(2.3),平移梁包括上平移梁(2.1)、下平移梁(2.2)两层,前后各一组;升降机构(3)设置在平移机构(2)的上平移梁(2.1)上,升降机构(3)包括举升油缸(3.1)、导向座(3.2)和导向套(3.3),导向座(3.2)固定设置在平移机构(2)的上平移梁(2.1)上,导向座(3.2)上设置有导向套(3.3),举升油缸(3.1)设置在导向套(3.1)内,沿导向套(3.1)上下滑动;收放模板机构(4)设置在导向套(3.3)上端,包括斜挂的边模油缸(4.1)和主梁(4.2),主梁(4.2)固定在导向套(3.3)上端,斜挂的边模油缸(4.1)一端铰接在主梁(4.2)上、另一端伸出端设置在导向套(3.3)上端上;主梁(4.2)的端头配装有对位报警装置(5);中部钢轨转运机构(6)设置在平移机构(2)的上平移梁(2.1)上沿管廊延伸方向铺设的两根平行钢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学成侯和平黑旭豪孔云洲周洪林伍易龙王韬曾波米从锐刘国强曾攀峰宿纹纲蒋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