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砂混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47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砂混料机,包括筒体、固定在筒体周向向下的支撑腿以及筒体的下端漏斗状的混合部。所述混合部的周向一侧连接有进料斗,且混合部的周向位于进料斗的对侧位置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筒体内设置有与进料斗的内端连接有的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能够将进料斗送入的原料送到上侧并混合,且送到上侧的原料经提升机构与筒体之间的间隙下落混合后能够从出料口排出。将按比例初步混合在一起的原料经进料斗加入,接通电源,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螺旋叶转动,将原料送到上侧,在上升的过程中,原料流动,进行一重混合。在螺旋叶的摆动下,原料甩出内筒,并撞向筒体内壁,原料在内筒和筒体之间来回碰撞,实现二次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砂混料机
本技术涉及引流砂混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引流砂混料机。
技术介绍
在炼钢中,需要加入引流砂,主要以河南镁橄榄石、辽宁大石桥的电熔镁砂为主要原料,湖北宜昌碳素材料为添加剂,按特定的粒径和重量百分比进行组合,经混合而制备成引流砂,现有的引流砂混合,很多是水平搅拌,这样,容易容易出现上下分层,造成混合不均匀,因此,如何避免上下分层,提高混合效果,是该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砂混料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流砂混料机,包括筒体、固定在筒体周向向下的支撑腿以及筒体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漏斗状的混合部。所述混合部的周向一侧连接有进料斗,且混合部的周向位于进料斗的对侧位置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筒体内设置有与进料斗的内端连接有的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能够将进料斗送入的原料送到上侧并混合,且送到上侧的原料经提升机构与筒体之间的间隙下落混合后能够从出料口排出。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位于筒体内的内筒,且内筒的下端深入到混合部后与进料斗的内端连接,所述内筒的上端与筒体的上端之间留有出料间隙,且内筒通过周向的支撑杆固定在筒体的内壁上,所述内筒内设置有螺旋输送机构。优选的,所述螺旋输送机构包括位于内筒内的转杆以及固定在转杆周向上的螺旋叶,所述转杆的上端与筒体的上端转动连接,且转杆向上伸出筒体后连接有电机。优选的,还包括方便对筒体物料观察的观察机构。优选的,所述观察机构包括开设在筒体上的透视口,且透视口上通过螺钉连接有透明的玻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按比例初步混合在一起的原料经进料斗加入,接通电源,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螺旋叶转动,将原料送到上侧,在上升的过程中,原料流动,进行一重混合;2、在螺旋叶的摆动下,原料甩出内筒,并撞向筒体内壁,原料在内筒和筒体之间来回碰撞,实现二次混合;3、筒体内下落的原料,经混合部,向中部靠拢,实现三重混合。这里就避开了水平搅拌,实现上下输送和周向碰撞混合,混合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筒与进料斗的连接主视图。图中:1、筒体;11、支撑腿;12、混合部;2、进料斗;21、出料口;22、内筒;23、支撑杆;24、转杆;25、螺旋叶;26、电机;3、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4,本技术提供一种引流砂混料机技术方案:一种引流砂混料机,包括筒体1、固定在筒体1周向向下的支撑腿11以及筒体1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漏斗状的混合部12。混合部12便于原料在下落过程中,向中部靠拢,实现再次混合。这里的筒体1的上端可以设置成可拆卸的盖子。混合部12的周向一侧连接有进料斗2,且混合部12的周向位于进料斗2的对侧位置开设有出料口21,筒体1内设置有与进料斗2的内端连接有的提升机构,提升机构能够将进料斗2送入的原料送到上侧并混合,且送到上侧的原料经提升机构与筒体1之间的间隙下落混合后能够从出料口21排出。提升机构包括位于筒体1内的内筒22,且内筒22的下端深入到混合部12后与进料斗2的内端连接,内筒22的上端与筒体1的上端之间留有出料间隙,且内筒22通过周向的支撑杆23固定在筒体1的内壁上,内筒22内设置有螺旋输送机构。内筒22与混合部12的周向内壁之间留有出料间隙,螺旋输送机构将进料斗2送入的原料进行混合,并上提,上提过程中,不断混合流动,实现一重混合。螺旋输送机构包括位于内筒22内的转杆24以及固定在转杆24周向上的螺旋叶25,转杆24的上端与筒体1的上端转动连接,且转杆24向上伸出筒体1后连接有电机26,这里电机26与转杆24之间可以借助皮带轮进行传动,也可以直接连接。螺旋叶25随着转杆24的转动,将原料上提,混合,然后在螺旋叶25的摆动下,原料甩出内筒22,并撞向筒体1内壁,原料在内筒22和筒体1之间来回碰撞,实现二次混合。还包括方便对筒体1物料观察的观察机构。便于观察原料的混合情况。观察机构包括开设在筒体1上的透视口,且透视口上通过螺钉连接有透明的玻璃3。透过玻璃3,可以观察筒体1内的原料混合情况,做到及时了解混合情况。工作原理:将按比例初步混合在一起的原料经进料斗2加入,接通电源,电机26带动转杆24转动,转杆24带动螺旋叶25转动,将原料送到上侧,在上升的过程中,原料流动,进行一重混合。在螺旋叶25的摆动下,原料甩出内筒22,并撞向筒体1内壁,原料在内筒22和筒体1之间来回碰撞,实现二次混合。筒体1内下落的原料,经混合部12,向中部靠拢,实现三重混合。这里就避开了水平搅拌,实现上下输送和周向碰撞混合,混合效果更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流砂混料机,包括筒体(1)、固定在筒体(1)周向向下的支撑腿(11)以及筒体(1)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漏斗状的混合部(12);/n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部(12)的周向一侧连接有进料斗(2),且混合部(12)的周向位于进料斗(2)的对侧位置开设有出料口(21),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与进料斗(2)的内端连接有的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能够将进料斗(2)送入的原料送到上侧并混合,且送到上侧的原料经提升机构与筒体(1)之间的间隙下落混合后能够从出料口(21)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砂混料机,包括筒体(1)、固定在筒体(1)周向向下的支撑腿(11)以及筒体(1)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漏斗状的混合部(12);
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部(12)的周向一侧连接有进料斗(2),且混合部(12)的周向位于进料斗(2)的对侧位置开设有出料口(21),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与进料斗(2)的内端连接有的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能够将进料斗(2)送入的原料送到上侧并混合,且送到上侧的原料经提升机构与筒体(1)之间的间隙下落混合后能够从出料口(21)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砂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位于筒体(1)内的内筒(22),且内筒(22)的下端深入到混合部(12)后与进料斗(2)的内端连接,所述内筒(22)的上端与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辉彭锴翟胜辉翟胜宇史泰隆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普拉斯自动化科技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