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桁架形式的转角幕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445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索桁架形式的转角幕墙结构,第一基础拉索上连接有多个第一夹具,第一夹具固定于第一玻璃面板上,第二基础拉索上连接有多个第二夹具,第二夹具固定于第一玻璃面板和第二玻璃面板上,第三基础拉索上连接有多个第三夹具,第三夹具固定于第二玻璃面板上,第一索桁拉索和第二索桁拉索呈交叉排列,并且第一索桁拉索和第二索桁拉索连接于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第三索桁拉索和第四索桁拉索呈交叉排列,并且第三索桁拉索和第四索桁拉索连接于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有效减小拉索的变形,避免出现玻璃破损的现象,并保证转角幕墙的通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索桁架形式的转角幕墙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幕墙
,尤其涉及一种索桁架形式的转角幕墙结构。
技术介绍
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其中全玻璃幕墙和拉索式幕墙具有透光特点,因此被应用于通透性要求较高的建筑中,例如大堂等。当拉索式幕墙涉及到转角时,由于转角处的风荷载情况比较复杂,容易造成拉索和玻璃的变形,甚至出现玻璃损坏现象,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在转角位置设置一个大型钢结构或者混凝了来支撑,以保证有足够的刚度来抵抗幕墙承受的风荷载。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影响建筑的通透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满足结构受力的同时,最大程度提升通透效果的索桁架形式的转角幕墙结构。一种索桁架形式的转角幕墙结构,包括第一基础拉索、第二基础拉索、第三基础拉索、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三夹具、索桁架、第一玻璃面板和第二玻璃面板,所述第一基础拉索上连接有多个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固定于所述第一玻璃面板上,所述第二基础拉索上连接有多个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固定于呈角度设置的所述第一玻璃面板和所述第二玻璃面板上,所述第三基础拉索上连接有多个第三夹具,所述第三夹具固定于所述第二玻璃面板上,所述索桁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索桁拉索、第二索桁拉索、第三索桁拉索和第四索桁拉索,所述第一索桁拉索和所述第二索桁拉索呈交叉排列,并且所述第一索桁拉索和所述第二索桁拉索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索桁拉索和所述第四索桁拉索呈交叉排列,并且所述第三索桁拉索和所述第四索桁拉索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夹具和所述第三夹具。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可相等,并且一一对应。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错开设置。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玻璃面板和所述第二玻璃面板垂直设置。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夹具的数量也相等,且一一对应。可选择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夹具。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两个锁紧机构,以锁紧所述第一索桁拉索、所述第二索桁拉索,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两个锁紧机构,以锁紧所述第三索桁拉索和所述第四索桁拉索。可选择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抵接件、第二抵接件和锁紧件,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抵接件扣合于所述第一抵接件上,并通过所述锁紧件锁紧,其中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扣合形成容纳孔。可选择地,所述锁紧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上。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玻璃面板和所述第二玻璃面板之间填充有密封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利用呈交叉排列的所述第一索桁拉索和所述第二索桁拉索,与固定所述第一索桁拉索和所述第二索桁拉索的第一支撑杆,以及呈交叉排列的所述第三索桁拉索和所述第四索桁拉索,与固定所述第三索桁拉索和所述第四索桁拉的第二支撑杆,来支撑连接所述第一玻璃面板和所述第二玻璃面板形成的转角幕墙,在风荷载以及温度的影响下,索桁架能够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并实现共同受力,有效减小拉索的变形,降低了第一玻璃面板和所述第二玻璃面板的变形,从而避免出现玻璃破损的现象。另外,利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来提升索桁架的支撑刚度,进一步提高索桁架支撑稳固效果,来保证转角幕墙的通透性。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索桁架形式的转角幕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索桁架形式的转角幕墙结构的横向剖视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索桁架形式的转角幕墙结构,包括第一基础拉索110、第二基础拉索120、第三基础拉索、第一夹具210、第二夹具220、第三夹具230、索桁架300、第一玻璃面板410和第二玻璃面板420,所述第一基础拉索110上连接有多个第一夹具210,所述第一夹具210固定于所述第一玻璃面板410上,所述第二基础拉索120上连接有多个第二夹具220,所述第二夹具220固定于呈角度设置的所述第一玻璃面板410和所述第二玻璃面板420上,所述第三基础拉索上连接有多个第三夹具230,所述第三夹具230固定于所述第二玻璃面板420上,所述索桁架300包括第一支撑杆310、第二支撑杆320、第一索桁拉索330、第二索桁拉索340、第三索桁拉索和第四索桁拉索,所述第一索桁拉索330和所述第二索桁拉索340呈交叉排列,并且所述第一索桁拉索330和所述第二索桁拉索340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0,所述第一支撑杆310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夹具210和所述第二夹具220,所述第三索桁拉索和所述第四索桁拉索呈交叉排列,并且所述第三索桁拉索和所述第四索桁拉索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20,所述第二支撑杆320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夹具220和所述第三夹具230。利用呈交叉排列的所述第一索桁拉索330和所述第二索桁拉索340,与固定所述第一索桁拉索330和所述第二索桁拉索340的第一支撑杆310,以及呈交叉排列的所述第三索桁拉索和所述第四索桁拉索,与固定所述第三索桁拉索和所述第四索桁拉的第二支撑杆320,来支撑连接所述第一玻璃面板410和所述第二玻璃面板420形成的转角幕墙,在风荷载以及温度的影响下,索桁架300能够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并实现共同受力,有效减小拉索的变形,降低了第一玻璃面板410和所述第二玻璃面板420的变形,从而避免出现玻璃破损的现象。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基础拉索110、所述第二基础拉索120和所述第三基础拉索呈竖直设置,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夹具210沿着所述第一基础拉索1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固定于所述第一玻璃面板410,所述第一玻璃面板410可以由多个玻璃板组成,即通过一所述第一夹具210固定连接四个玻璃板。同理多个第三夹具2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索桁架形式的转角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础拉索、第二基础拉索、第三基础拉索、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三夹具、索桁架、第一玻璃面板和第二玻璃面板,所述第一基础拉索上连接有多个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固定于所述第一玻璃面板上,所述第二基础拉索上连接有多个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固定于呈角度设置的所述第一玻璃面板和所述第二玻璃面板上,所述第三基础拉索上连接有多个第三夹具,所述第三夹具固定于所述第二玻璃面板上,所述索桁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索桁拉索、第二索桁拉索、第三索桁拉索和第四索桁拉索,所述第一索桁拉索和所述第二索桁拉索呈交叉排列,并且所述第一索桁拉索和所述第二索桁拉索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索桁拉索和所述第四索桁拉索呈交叉排列,并且所述第三索桁拉索和所述第四索桁拉索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夹具和所述第三夹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索桁架形式的转角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础拉索、第二基础拉索、第三基础拉索、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三夹具、索桁架、第一玻璃面板和第二玻璃面板,所述第一基础拉索上连接有多个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固定于所述第一玻璃面板上,所述第二基础拉索上连接有多个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固定于呈角度设置的所述第一玻璃面板和所述第二玻璃面板上,所述第三基础拉索上连接有多个第三夹具,所述第三夹具固定于所述第二玻璃面板上,所述索桁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索桁拉索、第二索桁拉索、第三索桁拉索和第四索桁拉索,所述第一索桁拉索和所述第二索桁拉索呈交叉排列,并且所述第一索桁拉索和所述第二索桁拉索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索桁拉索和所述第四索桁拉索呈交叉排列,并且所述第三索桁拉索和所述第四索桁拉索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夹具和所述第三夹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桁架形式的转角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可相等,并且一一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桁架形式的转角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错开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桁架形式的转角幕墙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博赵宝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