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综合涵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642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3
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综合涵养系统,包括雨水过滤层、集水槽和供水装置,所述的雨水过滤层与集水槽相连通,所述的集水槽内设有过滤水槽,集水槽与过滤水槽之间通过第一过滤板间隔开。本雨水综合涵养系统通过对集水槽内的雨水进行部分过滤,满足了不同工业需求条件下的水源供应,使海绵城市收集的雨水得到有效的利用,达到了提高雨水利用率的效果,同时在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之间增设应急水管,进一步提高了雨水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综合涵养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建设的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综合涵养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工作,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而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而现有技术中海绵城市的雨水涵养净化修复系统的多管道结构容易影响雨水处理,管道输送处理不便捷,达不到一体化处理的效果,处理池的集中性不高,导致雨水涵养、净化等操作的不全面,容易漏水浪费水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综合涵养系统,包括雨水过滤层、集水槽和供水装置,所述的雨水过滤层与集水槽相连通,所述的集水槽内设有过滤水槽,集水槽与过滤水槽之间通过第一过滤板间隔开;所述的集水槽与第一供水装置相连通,过滤水槽与第二供水装置相连通,所述的第一供水装置包括第一水箱,第二供水装置包括第二水箱,所述的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上设有若干根出水管,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之间通过应急水管相连通,所述的应急水管上设有应急水阀,应急水管与第二水箱连接处的下方设有横置在第二水箱内的第二过滤板。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雨水过滤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地表层、渗透层、蓄水层和净水层。>更进一步地,第一过滤板的中部为过滤隔板,第一过滤板的两端为封闭隔板。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供水装置还包括与第一水箱相连通的第一供水管,第一供水管道上设有第一供水阀和第一水泵,所述的第二供水装置还包括与第二水箱相连通的第二供水管,第二供水管道上设有第二供水阀和第二水泵。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供水阀和第二供水阀同时与水阀控制器相连。更进一步地,集水槽外侧设有与第一供水管相连通的备用水箱,所述备用水箱通过集水槽内壁上的备用管道与集水槽相连通,所述的备用管道位于过滤板的上方。更进一步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内均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与告警装置相连。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综合涵养系统,本雨水综合涵养系统通过对集水槽内的雨水进行部分过滤,满足了不同工业需求条件下的水源供应,使海绵城市收集的雨水得到有效的利用,达到了提高雨水利用率的效果,同时在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之间增设应急水管,进一步提高了雨水的使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综合涵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地表层12、渗透层13、蓄水层14、净水层2、集水槽21、第一过滤板211、过滤隔板212、封闭隔板22、备用水箱221、备用管道3、过滤水槽41、第一水箱42、第一供水管421、第一供水阀422、第一水泵51、第二水箱52、第二供水管521、第二供水阀522、第二水泵53、第二过滤板6、出水管7、应急水管71、应急水阀具体实施方案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综合涵养系统,包括雨水过滤层、集水槽2和供水装置,所述的雨水过滤层与集水槽2相连通,雨水过滤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地表层11、渗透层12、蓄水层13和净水层14,所述的集水槽2内设有过滤水槽3,集水槽2与过滤水槽3之间通过第一过滤板21间隔开,所述的第一过滤板21的中部为过滤隔板,第一过滤板21的两端为封闭隔板。所述的集水槽2与第一供水装置相连通,过滤水槽3与第二供水装置相连通,所述的第一供水装置包括第一水箱41和与第一水箱41相连通的第一供水管42,第一供水管道42上设有第一供水阀421和第一水泵422,所述的第二供水装置包括第二水箱51和与第二水箱51相连通的第二供水管52,第二供水管道52上设有第二供水阀521和第二水泵522,所述的第一供水阀421和第二供水阀521同时与水阀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相连。所述的第一水箱41和第二水箱51上设有若干根出水管6,第一水箱41和第二水箱51之间通过应急水管7相连通,所述的应急水管7上设有应急水阀71,应急水管7与第二水箱52连接处的下方设有横置在第二水箱52内的第二过滤板53,第一水箱41和第二水箱51内均设有液位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与告警装置(图中未示出)相连。所述的集水槽2外侧设有与第一供水管42相连通的备用水箱22,所述备用水箱22通过集水槽2内壁上的备用管道221与集水槽2相连通,所述的备用管道221位于过滤板21的上方。本雨水综合涵养系统通过对集水槽内的雨水进行部分过滤,满足了不同工业需求条件下的水源供应,使海绵城市收集的雨水得到有效的利用,达到了提高雨水利用率的效果,同时在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之间增设应急水管,进一步提高了雨水的使用率。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综合涵养系统,包括雨水过滤层、集水槽和供水装置,所述的雨水过滤层与集水槽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槽内设有过滤水槽,集水槽与过滤水槽之间通过第一过滤板间隔开;所述的集水槽与第一供水装置相连通,过滤水槽与第二供水装置相连通,所述的第一供水装置包括第一水箱,第二供水装置包括第二水箱,所述的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上设有若干根出水管,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之间通过应急水管相连通,所述的应急水管上设有应急水阀,应急水管与第二水箱连接处的下方设有横置在第二水箱内的第二过滤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综合涵养系统,包括雨水过滤层、集水槽和供水装置,所述的雨水过滤层与集水槽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槽内设有过滤水槽,集水槽与过滤水槽之间通过第一过滤板间隔开;所述的集水槽与第一供水装置相连通,过滤水槽与第二供水装置相连通,所述的第一供水装置包括第一水箱,第二供水装置包括第二水箱,所述的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上设有若干根出水管,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之间通过应急水管相连通,所述的应急水管上设有应急水阀,应急水管与第二水箱连接处的下方设有横置在第二水箱内的第二过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综合涵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过滤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地表层、渗透层、蓄水层和净水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综合涵养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板的中部为过滤隔板,第一过滤板的两端为封闭隔板。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姣君黄昌兵周文浩胡定超胡晓轶陈玲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