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地震后可修复的锚索结构及其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639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震后可修复的锚索结构及其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地震后可修复的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岩体上的锚孔和设在锚孔内的锚固体,所述锚固体包括至少一根钢绞线、连接在钢绞线内端的锚头、设在钢绞线长度方向上的条状热熔条和设在条状热熔条体内的膨胀囊,所述钢绞线和热熔条外围设有加热熔化热熔条的电热线,所述钢绞线、热熔条和电热线与锚孔之间填充有锚固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实现地震后锚索的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震后可修复的锚索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抗震支护领域,特别是一种地震后可修复的锚索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锚索能充分发挥岩体的自承潜力,调节和提高岩土的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减轻支护结构的自重,节约工程材料,并能保证施工的安全与稳定,得比较理想的支护效果,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岩土工程及其他地下工程领域。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之间,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当发生地震时,裂隙岩体可能会在裂隙位置产生剪切错动,导致传统锚索的锚固剂碎裂破坏,进而使锚固力降低。同时,地下水通过破碎区接触锚索会形成明显的锈蚀,锚固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也将随之下降,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预应力锚索的防腐技术,经历了单一水泥(砂)浆防腐、加单层波纹套竹防腐、加双层波纹套管防腐、金属覆盖技术、有机材料涂覆技术等发展历程。对重要锚索,要求从内锚段到锚头的全长各个部位均要达到双重防腐,并目要求锚索安装好后检测其绝缘电阻值,以确定其防腐性能的可靠性,但其施工工艺繁琐,在工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震后可修复的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岩体上的锚孔和设在锚孔内的锚固体,所述锚固体包括至少一根钢绞线、连接在钢绞线内端的锚头、设在钢绞线长度方向上的条状热熔条和设在条状热熔条体内的膨胀囊,所述钢绞线和热熔条外围设有加热熔化热熔条的电热线,所述钢绞线、热熔条和电热线与锚孔之间填充有锚固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后可修复的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岩体上的锚孔和设在锚孔内的锚固体,所述锚固体包括至少一根钢绞线、连接在钢绞线内端的锚头、设在钢绞线长度方向上的条状热熔条和设在条状热熔条体内的膨胀囊,所述钢绞线和热熔条外围设有加热熔化热熔条的电热线,所述钢绞线、热熔条和电热线与锚孔之间填充有锚固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后可修复的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的外端部位于所述锚孔的口部设有锚具,所述锚具与锚孔口部抵压有托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后可修复的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在圆周阵列均布6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后可修复的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线为电阻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后可修复的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囊包括密封的外膜层和填充在外膜层体内的加热可膨胀气化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震后可修复的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可膨胀气化材料包括碘、硫加热后由固体升华为气体的物质,或酒精、氟利昂、烃类加热后由液体气化为气体的物质,或碳酸氢钠、碳酸钙、高锰酸钾加热可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后可修复的锚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学震蒋宇静郑含芳王刚李博刘日成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