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合地震液化地基处理方案的地下水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综合利用领域,具体是一种结合地震液化地基处理方案的地下水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振冲碎石桩对地基土具有置换、挤密和振动密实等作用,桩和桩间土构成复合地基,使地基承载力提高,变形减少,并可消除土层的液化。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指出,许多文献或工程实践均已指出振冲桩或挤密碎石桩有排泄地下水的作用。在实际项目中,有些建筑场地液化土层为深厚的黏土质砂,通常因为土质排水不畅且缺乏排泄出口,振冲碎石桩无法起到排水作用,不能作为消除地震液化的安全储备,另外,建筑场地饱水,建筑易受潮,影响人居环境。另外,由于农村水利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普遍存在水资源匮乏、水环境和水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对生活环境、灌溉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水矛盾越来越突出。地下水水质好、水量稳定,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振冲碎石桩和排水花管打通了地下水排水通道后,若直接将地下水作为弃水排放,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合地震液化地基处理方案的地下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活居住区、农业种植区、景观绿化区、生态缓冲区、河流排泄区、设置于生活居住区建筑地基的振冲碎石桩、贯穿振冲碎石桩的排水花管、以及/n设置于生活居住区的景观水系,景观水系上游承接生活居住区的振冲碎石桩和排水花管排出的地下水,下游连接生态缓冲区;/n设置于景观绿化区附近的绿化灌溉蓄水池,绿化灌溉蓄水池上游承接生活居住区的振冲碎石桩和排水花管排出的地下水,下游连接景观绿化区的滴灌系统;/n设置于农业种植区附近的农田灌溉蓄水池,农田灌溉蓄水池上游承接生活居住区的振冲碎石桩和排水花管排出的地下水,下游连接农业种植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地震液化地基处理方案的地下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活居住区、农业种植区、景观绿化区、生态缓冲区、河流排泄区、设置于生活居住区建筑地基的振冲碎石桩、贯穿振冲碎石桩的排水花管、以及
设置于生活居住区的景观水系,景观水系上游承接生活居住区的振冲碎石桩和排水花管排出的地下水,下游连接生态缓冲区;
设置于景观绿化区附近的绿化灌溉蓄水池,绿化灌溉蓄水池上游承接生活居住区的振冲碎石桩和排水花管排出的地下水,下游连接景观绿化区的滴灌系统;
设置于农业种植区附近的农田灌溉蓄水池,农田灌溉蓄水池上游承接生活居住区的振冲碎石桩和排水花管排出的地下水,下游连接农业种植区的灌排明渠;
振冲碎石桩中地下水通过排水花管从临空面流出,生态缓冲区上游承接景观绿化区、农业种植区的灌溉余水和生活居住区的景观水系溢流;河流排泄区作为区域最低排泄面与农业种植区、景观绿化区、生态缓冲区连通,作为整个系统的排水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地震液化地基处理方案的地下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挡土墙将缓坡地形改造为台地,所述挡土墙衔接上台地和下台地,挡土墙的上部向内依次设有反滤层和墙背填土层,反滤层和墙背填土层的底部为黏土夯实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地震液化地基处理方案的地下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中横向预埋挡墙排水孔,除了最下层挡墙排水孔外,其他挡墙排水孔均包透水土工布;挡土墙的外侧底部开挖有排水通道,最下层挡墙排水孔位于排水通道上部,排水通道与景观水系、绿化灌溉蓄水池、农田灌溉蓄水池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地震液化地基处理方案的地下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预设的排水孔,横向打入钢制排水花管贯穿振冲碎石桩群,所述排水花管与挡土墙中最底层的挡墙排水孔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地震液化地基处理方案的地下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花管略微向上台地方向向上倾斜,排水坡度5%左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地震液化地基处理方案的地下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绿化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陆非,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