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梁边跨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36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梁边跨支座,包括安装有第一摩擦板的梁体连接部和安装有第二摩擦板的桥墩连接部,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重叠放置,桥墩连接部还包括锚固扣板、消能杆以及安装在第二摩擦板下表面的下支座板,锚固扣板上端扣压在梁体连接部,下端安装在下支座板上,锚固扣板与梁体连接部侧壁留有插接缝,消能杆贴合梁体连接部侧壁并竖向贯穿插接缝固定在下支座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插接缝中设置具有固定消能功能的消能杆来保证连续梁在遭遇地震发生横向位移并对连续梁边跨支座进行横向拉扯冲击时,可以通过消能杆自身的消能作用吸收掉一部分地震能,同时,插接缝的设置保证了消能杆在耗能时具有一定的活动延展空间,进一步提高地震能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梁边跨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续梁边跨支座。
技术介绍
桥梁结构设计中往往由于受桥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连续梁桥其桥跨布置有可能完全不平衡,引起某些支承处出现反复拉压问题,即桥梁运营通车后,由于汽车荷载作用位置的不同,支座既会承受压力又会承受拉力(上拔力),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桥梁的边中跨的比例宜控制为0.52~0.62,当边跨采用中跨跨径的0.5或更小时,一般要在过渡墩上设置拉力支座,为了克服上拔力,有些结构采用平衡压重的办法,但多采取设置既能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的支座形式来适应。在桥梁上拉压支座主要用于连续梁边跨的端支点上,所以拉压支座基本上都是单向活动支座。即可以适应梁纵向(行车方向)位移,但不能适应横向位移。但地震引起梁的水平位移横向和纵向都有可能。原支座纵向有一定的耗能减震的能力,但是横向不具备减震能力,如公开号为CN107090769A的桥梁支座,以及公开号为CN108560407A的桥梁支座,在发生地震时,支座均不具备横向位移的功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续梁边跨支座,来解决连续梁在遭遇高级度地震时,支座不能进行横向消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梁边跨支座达到对地震产生的横向冲击消能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梁边跨支座,包括安装有第一摩擦板的梁体连接部和安装有第二摩擦板的桥墩连接部,所述第一摩擦板与所述第二摩擦板重叠放置,所述桥墩连接部还包括锚固扣板、消能杆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摩擦板下表面的下支座板,所述锚固扣板上端扣压在所述梁体连接部,下端安装在所述下支座板上,所述锚固扣板与所述梁体连接部侧壁留有插接缝,所述消能杆贴合所述梁体连接部侧壁并竖向贯穿所述插接缝固定在所述下支座板上。优选的,所述梁体连接部还包括上支座板、橡胶支座板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摩擦板上表面的滑板,所述上支座板、橡胶支座板和滑板依次从上到下通过拉力螺栓贯穿贴合固定,所述锚固扣板扣压在所述滑板的上表面。优选的,所述锚固扣板与所述滑板的扣压部位安装有第三摩擦板和第四摩擦板。优选的,所述第一摩擦板和第三摩擦板为聚四氟乙烯板,所述第二摩擦板和第四摩擦板为不锈钢板。优选的,所述聚四氟乙烯板和不锈钢板均为具有弧度的曲面板。优选的,所述消能杆为铅销钉。优选的,所述下支座板上开设有凹槽孔,所述铅销钉插接在所述凹槽孔内。优选的,所述锚固扣板与所述下支座板通过L型锚固螺栓贯穿连接。优选的,所述上支座板上安装有梁体锚固螺栓。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插接缝中设置具有固定消能功能的消能杆,当连续梁遭遇高级度地震时,连续梁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横向位移,进而连续梁会对边跨支座进行横向拉扯冲击,设置在边跨支座上的插接缝中的消能杆通过自身的形变消能作用吸收掉一部分地震能,同时,插接缝的设置保证了消能杆在耗能时具有一定的活动延展空间,进一步提高地震能的消耗。2.本专利技术中梁体连接部还包括上支座板、橡胶支座板以及安装在第一摩擦板上表面的滑板,上支座板、橡胶支座滑板和滑板依次从上到下通过拉力螺栓贯穿贴合固定,锚固扣板扣压在滑板的上表面,由于支座设置在连续梁边跨,因此,橡胶支座板的设置满足了梁端的转角的不均匀压缩,利用橡胶支座板的形变恢复功能,避免了刚性的上支座板、滑板以及下支座板的永久性变形,进而增加了支座的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锚固扣板与滑板的扣压部位安装有第三摩擦板和第四摩擦板,其根本目的是解决梁体连接部和桥墩连接部接触部位的盲点摩擦问题,以此来实现梁体连接部和桥墩连接部的全部滑动摩擦接触,保证了支座在进行滑移时的整体性,避免了支座在进行滑移时,局部的固定连接导致支座滑移受到阻碍或者发生偏差的问题。4.本专利技术中聚四氟乙烯板和不锈钢板均为具有弧度的曲面板,在同等长度的板体中,曲面板的面积相对于平面板来说,具有更大的面积,因此,聚四氟乙烯板和不锈钢板设置成曲面板增大了梁体连接部和桥墩连接部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支座在进行滑移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1为连续梁边跨支座的剖视图;附图2为连续梁边跨支座的俯视图;其中,1、拉力螺栓;2、梁体锚固螺栓;3、上支座板;4、橡胶支座板;5、第三摩擦板;6、第四摩擦板;7、第一摩擦板;8、第二摩擦板;9、铅销钉;10、L型锚固螺栓;11、锚固扣板;12、滑板;13、下支座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梁边跨支座达到对地震产生的横向冲击消能的目的。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一种连续梁边跨支座,包括安装有第一摩擦板7的梁体连接部和安装有第二摩擦板8的桥墩连接部,第一摩擦板7与第二摩擦板8重叠放置,桥墩连接部还包括锚固扣板11、消能杆以及安装在第二摩擦板8下表面的下支座板13,锚固扣板11上端扣压在梁体连接部,下端安装在下支座板13上,锚固扣板11与梁体连接部侧壁留有插接缝,消能杆贴合梁体连接部侧壁并竖向贯穿插接缝固定在下支座板13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插接缝中设置具有固定消能功能的消能杆,当连续梁遭遇高级度地震时,连续梁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横向位移,进而连续梁会对边跨支座进行横向拉扯冲击,设置在边跨支座上的插接缝中的消能杆通过自身的形变消能作用吸收掉一部分地震能,同时,插接缝的设置保证了消能杆在耗能时具有一定的活动延展空间,进一步提高地震能的消耗。参考图1,梁体连接部还包括上支座板3、橡胶支座板4以及安装在第一摩擦板7上表面的滑板12,上支座板3、橡胶支座板4和滑板12依次从上到下通过拉力螺栓1贯穿贴合固定,锚固扣板11扣压在滑板12的上表面,首先,由于支座设置在连续梁边跨,因此,橡胶支座板4的设置满足了梁端的转角的不均匀压缩,橡胶支座板4的形变恢复功能,避免了刚性的上支座板3、滑板12以及下支座板13的永久性变形,进而增加了支座的使用寿命,其次,拉力螺栓1对滑板12,上支座板3、橡胶支座板4贯穿固定,保证了三者的连接强度。参考图1,锚固扣板11与滑板12的扣压部位安装有第三摩擦板5和第四摩擦板6,其根本目的是解决梁体连接部和桥墩连接部接触部位的盲点摩擦问题,以此来实现梁体连接部和桥墩连接部的全部滑动摩擦接触,保证了支座在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梁边跨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有第一摩擦板的梁体连接部和安装有第二摩擦板的桥墩连接部,所述第一摩擦板与所述第二摩擦板重叠放置,所述桥墩连接部还包括锚固扣板、消能杆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摩擦板下表面的下支座板,所述锚固扣板上端扣压在所述梁体连接部,下端安装在所述下支座板上,所述锚固扣板与所述梁体连接部侧壁留有插接缝,所述消能杆贴合所述梁体连接部侧壁并竖向贯穿所述插接缝固定在所述下支座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梁边跨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有第一摩擦板的梁体连接部和安装有第二摩擦板的桥墩连接部,所述第一摩擦板与所述第二摩擦板重叠放置,所述桥墩连接部还包括锚固扣板、消能杆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摩擦板下表面的下支座板,所述锚固扣板上端扣压在所述梁体连接部,下端安装在所述下支座板上,所述锚固扣板与所述梁体连接部侧壁留有插接缝,所述消能杆贴合所述梁体连接部侧壁并竖向贯穿所述插接缝固定在所述下支座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边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连接部还包括上支座板、橡胶支座板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摩擦板上表面的滑板,所述上支座板、橡胶支座板和滑板依次从上到下通过拉力螺栓贯穿贴合固定,所述锚固扣板扣压在所述滑板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边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扣板与所述滑板的扣压部位安装有第三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亮赵艳影郑凯元史腾董芳明赵映翔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