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635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结构包含结构基层、连接于结构基层上的防水层、连接于防水层上方的保温层、连接于保温层上方防水层和抗滑移层、连接于抗滑移层的冰管支架、连接于冰管支架内的制冰管且设置于冰管支架上的冰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结构基层铺设冰管支架和制冰管,便于在现有场地上制作冰层;承插设置,利于快速安装和拆除;保温层的设置,利于冰层制作成功后的长时间使用;设置温度传感器,可根据温度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和控制;通过上下两层的防水层设置,利于保证冰场应用时和拆除时的融水对结构基层的侵蚀,其中位移传感器的设置,利于监控冰层的整体位置;排水槽利于在水量大时,及时排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冰技术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冰场多采用一体化固定浇筑式制冰,浇筑的各层均为不可移动式,其将制冰排管铺设在混凝土浇筑的面层内,属于永久型冰场管线结构,无法进行转移,由此造成了对室内空间的利用率和功能性利用的降低。但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人们对多样化冰上运动的需要日益增多,如何快速建设冰场或既有场馆增设可转换冰场功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需求,同时仍可转换还原原有场馆的功能,是目前设计遇到的重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快速无混凝土室内冰场快速铺设与原有功能相互转换的问题,保证现场安装拆除的快速性,减少现场加工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所有材料均可重复利用,可持续等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包含结构基层、连接于结构基层上的防水层、连接于防水层上方的保温层、连接于保温层上方防水层和抗滑移层、连接于抗滑移层的冰管支架、连接于冰管支架内的制冰管且设置于冰管支架上的冰层;所述冰管支架包含拼装式的支架单元和设置在支架单元上的支架凹槽,所述支架凹槽为U形且对应制冰管一一设置;所述保温层包含底错缝保温层和顶错缝保温层,底错缝保温层和顶错缝保温层的缝隙垂直布置。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包含两层,分为上防水层和下防水层;下防水层底面粘黏结构基层或保温层顶面;所述上防水层的拼接缝和下防水层的拼接缝相互错缝布置,并通过防水胶带粘牢。进一步的,在结构基层和保温层之间的防水层长度和宽度大于保温层的长度和宽度,在保温层和冰管支架之间的防水层长度和宽度大于冰管支架的长度和宽度。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基层为预制混凝土层,预制混凝土层顶部四周设置有侧向挡板,且在挡板与防水层之间设置有排水槽。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分块预制拼装制作而成,保温层侧面通过凹凸插槽对接;保温层包含的底错缝保温层和顶错缝保温层,二者连接面为粗糙面或粘接。进一步的,所述底错缝保温层的拼接通缝为横向布置且相邻横向通缝间间隔设置有竖向缝;所述顶错缝保温层的通缝竖向布置,并在相邻的竖向通缝之间设置有横向缝;底错缝保温层和顶错缝保温层分别对应的竖向缝和横向缝相互垂直分布形成田字布置形式。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单元分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多边形,拼装后支架单元底表面齐平,相邻支架单元侧面设置有对应插槽和凸件用于拼装,且在拼接缝上设置防水密封垫。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凹槽为支架单元上相邻两竖杆形成的U形槽,且相邻的支架单元外侧边的竖杆设置为对应的半个U形槽;所述竖杆在支架单元长向成排设置且在每列上至少设置两个,竖杆的高度大于制冰管的直径。进一步的,还至少设置有三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分布在冰管支架处、保温层顶部和保温层底部;并在抗滑移层四周安装位移传感器。进一步的,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对结构基层进行清理,确保结构基层干净整洁且水平面平滑;在结构基层上布设控制点,并复核高程;通过砂浆找平层调整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结构基层顶面高度;步骤二、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结构基层预先标定防水层的边界,并在边界处设置排水槽,排水槽均向同一端倾斜且最终与外部的排水沟或排水管连接;步骤三、在结构基层上铺设防水层,防水层分为两层,分别为上防水层和下防水层,铺设时对搭接部位的长度不少于20mm,对上防水层和下防水层之间的错缝垂直布置;步骤四、防水层铺设完成后,在防水层上铺设保温层;保温层分为底错缝保温层和顶错缝保温层,采用预先在场地内拼装完成后吊装或在防水层上从一角向对角依次拼装;其中在底错缝保温层和顶错缝保温层的拼接缝处线型埋设有温度传感器;步骤五、复核顶错缝保温层水平面的高程,保证其水平度符合设计要求;在顶错缝保温层的顶部再铺设防水层,复核其高程后在铺设抗滑移层,并在抗滑移层四周安装位移传感器;步骤六、抗滑移层上通过支架单元组合成整体的冰管支架;冰管支架上铺设制冰管;制冰管管线气密试验合格后,进入制冰环节形成冰层,而后通过温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控冰场环境,并设定报警阈值,从而高效利用可转换冰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结构基层铺设冰管支架和制冰管,便于在现有场地上制作冰层,起到了快速冰场的建设,其中冰管支架单元式承插设置,利于快速安装和拆除;2)本专利技术保温层的设置,利于冰层制作成功后的长时间使用;其中双层设置可起到双重保温的作用,两层交错布置且在保温层处设置温度传感器,可根据温度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和控制;3)本专利技术通过上下两层的防水层设置,利于保证冰场应用时和拆除时的融水对结构基层的侵蚀,其中在上部的防水层的位移传感器的设置,利于监控冰层的整体位置;在结构基层设置的排水槽利于在水量大时,及时排水;此外,本专利技术利于快速安装,及时拆除,不影响现有场馆的使用,不增加额外的建筑性结构,易于广泛使用和推广;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图1是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侧面一;图2是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侧面二;图3是保温层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底错缝保温层拼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顶错缝保温层拼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支架单元拼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结构基层、2-防水层、21-上防水层、22-下防水层、3-保温层、31-底错缝保温层、32-顶错缝保温层、4-抗滑移层、5-冰管支架、51-支架单元、52-支架凹槽、6-制冰管、7-冰层。具体实施方式以某地面为混凝土结构的场馆为例,为改造或临时设置冰场,使用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包含结构基层1、连接于结构基层1上的防水层2、连接于防水层2上方的保温层3、连接于保温层3上方防水层2和抗滑移层4、连接于抗滑移层4的冰管支架5、连接于冰管支架5内的制冰管6且设置于冰管支架5上的冰层7。本实施例中,冰管支架5通过不锈钢制作而成,包含拼装式的支架单元51和设置在支架单元51上的支架凹槽52,所述支架凹槽52为U形且对应制冰管6一一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单元51分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多边形,拼装后支架单元51底表面齐平,相邻支架单元51侧面设置有对应插槽和凸件用于拼装,且在拼接缝上设置防水密封垫。本实施例中,支架凹槽52为支架单元51上相邻两竖杆形成的U形槽,且相邻的支架单元51外侧边的竖杆设置为对应的半个U形槽;所述竖杆在支架单元51长向成排设置且在每列上至少设置两个,竖杆的高度大于制冰管6的直径。本实施例中,保温层3通过岩棉保温板或塑料保温板制作而成,包含底错缝保温层31和顶错缝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结构基层(1)、连接于结构基层(1)上的防水层(2)、连接于防水层(2)上方的保温层(3)、连接于保温层(3)上方防水层(2)和抗滑移层(4)、连接于抗滑移层(4)的冰管支架(5)、连接于冰管支架(5)内的制冰管(6)且设置于冰管支架(5)上的冰层(7);/n所述冰管支架(5)包含拼装式的支架单元(51)和设置在支架单元(51)上的支架凹槽(52),所述支架凹槽(52)为U形且对应制冰管(6)一一设置;/n所述保温层(3)包含底错缝保温层(31)和顶错缝保温层(32),底错缝保温层(31)和顶错缝保温层(32)的缝隙垂直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结构基层(1)、连接于结构基层(1)上的防水层(2)、连接于防水层(2)上方的保温层(3)、连接于保温层(3)上方防水层(2)和抗滑移层(4)、连接于抗滑移层(4)的冰管支架(5)、连接于冰管支架(5)内的制冰管(6)且设置于冰管支架(5)上的冰层(7);
所述冰管支架(5)包含拼装式的支架单元(51)和设置在支架单元(51)上的支架凹槽(52),所述支架凹槽(52)为U形且对应制冰管(6)一一设置;
所述保温层(3)包含底错缝保温层(31)和顶错缝保温层(32),底错缝保温层(31)和顶错缝保温层(32)的缝隙垂直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包含两层,分为上防水层(21)和下防水层(22);下防水层(22)底面粘黏结构基层(1)或保温层(3)顶面;所述上防水层(21)的拼接缝和下防水层(22)的拼接缝相互错缝布置,并通过防水胶带粘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结构基层(1)和保温层(3)之间的防水层(2)长度和宽度大于保温层(3)的长度和宽度,在保温层(3)和冰管支架(5)之间的防水层(2)长度和宽度大于冰管支架(5)的长度和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基层(1)为预制混凝土层,预制混凝土层顶部四周设置有侧向挡板,且在挡板与防水层(2)之间设置有排水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3)分块预制拼装制作而成,保温层(3)侧面通过凹凸插槽对接;保温层(3)包含的底错缝保温层(31)和顶错缝保温层(32),二者连接面为粗糙面或粘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错缝保温层(31)的拼接通缝为横向布置且相邻横向通缝间间隔设置有竖向缝;所述顶错缝保温层(32)的通缝竖向布置,并在相邻的竖向通缝之间设置有横向缝;底错缝保温层(31)和顶错缝保温层(32)分别对应的竖向缝和横向缝相互垂直分布形成田字布置形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冰场工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单元(51)分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多边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德远候本才刘军郑方孙卫华陈彬王雪生车庭枢陈盛张青松王赫霍文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