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面地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49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冰面地坪结构,包括:结构底板;制热保温层,浇筑形成于所述结构底板上,所述制热保温层中埋设有加热管路和第一温度传感器;隔热层,铺设于所述制热保温层上;防水隔气复合层,铺设于所述隔热层上;制冷保温层,包括架设于所述防水隔气复合层上的第一抗裂网片、安装于所述第一抗裂网片的制冷管路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浇筑于所述防水隔气复合层上且包覆于所述第一抗裂网片、所述制冷管路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抗冻混凝土;以及冰面层,形成于所述制冷保温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楼板结构不适宜于冰球场特殊的环境因素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冰面地坪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冰面地坪结构。
技术介绍
在冰球场的施工过程之中,由于受到温度与湿度的影响,冰球场的地坪结构施工需要有非常高的技术与质量要求。传统的楼板结构对冰球场特殊的环境因素不适宜。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冰面地坪结构,以解决传统的楼板结构不适宜于冰球场特殊的环境因素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冰面地坪结构,包括:结构底板;制热保温层,浇筑形成于所述结构底板上,所述制热保温层中埋设有加热管路和第一温度传感器;隔热层,铺设于所述制热保温层上;防水隔气复合层,铺设于所述隔热层上;制冷保温层,包括架设于所述防水隔气复合层上的第一抗裂网片、安装于所述第一抗裂网片的制冷管路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浇筑于所述防水隔气复合层上且包覆于所述第一抗裂网片、所述制冷管路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抗冻混凝土;以及冰面层,形成于所述制冷保温层上。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隔气复合层的上表面浇筑形成有抗冻混凝土层,所述抗冻混凝土层中埋设有第二抗裂网片,所述制冷保温层浇筑形成于所述抗冻混凝土层上。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隔气复合层包括隔气层和防水层,所述隔气层铺设于所述隔热层上,所述防水层铺设于所述隔气层上,所述抗冻混凝土层浇筑于所述防水层上。进一步的,所述抗冻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0mm,所述制冷保温层的厚度为60mm。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的上表面上浇筑形成有第一砂浆保护层。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为挤塑板。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的数量为三层。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底板上铺设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上浇筑形成有第二砂浆保护层,所述制热保温层浇筑形成于所述第二砂浆保护层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冰面地坪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其中,制冷保温层利用抗冻混凝土、第一抗裂网片提高制冷保温层的抗冻和抗裂性能,制冷保温层中还埋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以便实时监控制冷保温层的实际温度、提前预知安全风险,使得风险可预测。防水隔气复合层起到防水和隔汽作用。保温层隔断其上下两侧的温度传递,使得保温层上方的制冷效果能长时间维持,而保温层下方的结构底板避免结冻、结露。制热保温层用于对结构底板进行保温,避免冰面层产生的冷空气造成楼下的天花板反潮气、结露水,影响楼下生活。本专利技术的冰面地坪结构既能确保冰球场内的温湿度,又能确保地坪结构不被冻裂,实现结构的稳定和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冰面地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冰面地坪结构,包括:结构底板1、制热保温层2、隔热层3、防水隔气复合层4、制冷保温层5和冰面层6。其中,制热保温层2浇筑形成于结构底板1上。制热保温层2中埋设有加热管路和第一温度传感器。隔热层3铺设于制热保温层2上。防水隔气复合层4铺设于隔热层3上。制冷保温层5包括第一抗裂网片、制冷管路、第二温度传感器、抗冻混凝土。第一抗裂网片架设于防水隔气复合层4上。制冷管路安装于所述第一抗裂网片。抗冻混凝土浇筑于防水隔气复合层4上。第二温度传感器埋设于抗冻混凝土。抗冻混凝土包覆于第一抗裂网片、制冷管路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冰面层6形成于制冷保温层5上。本专利技术的冰面地坪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其中,制冷保温层利用抗冻混凝土、第一抗裂网片提高制冷保温层的抗冻和抗裂性能,制冷保温层中还埋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以便实时监控制冷保温层的实际温度、提前预知安全风险,使得风险可预测。防水隔气复合层起到防水和隔汽作用。保温层隔断其上下两侧的温度传递,使得保温层上方的制冷效果能长时间维持,而保温层下方的结构底板避免结冻、结露。制热保温层用于对结构底板进行保温,其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制热保温层的温度,避免冰面层产生的冷空气造成楼下的天花板反潮气、结露水,影响楼下生活。本专利技术的冰面地坪结构既能确保冰球场内的温湿度,又能确保地坪结构不被冻裂,实现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在本实施例中,制热保温层2为混凝土层。进一步的,制热保温层2为厚度为80mm的C25混凝土层。加热管路均匀的铺设于混凝土层中,在热源介质(如水)输入加热管路后,避免冰面层产生的冷空气传达至结构底板。较佳的,制热保温层为抗裂混凝土层。在浇制制热保温层之前,于结构底板1上铺设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上浇筑形成有第二砂浆保护层。后续的,制热保温层2浇筑形成于第二砂浆保护层上。防水卷材为3mm厚的改性防水沥青卷材滑动层(国标II型,聚酯胎)。第二砂浆保护层为30mm厚的水泥砂浆保护层。在本实施例中,制热保温层上铺设的隔热层3为挤塑板。隔热层3的数量为三层。进一步的,挤塑板为50mm厚的聚苯乙烯挤塑板,其抗压强度300Kpa以上,B2级。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防水隔气复合层4包括隔气层和防水层。隔气层铺设于隔热层3的最上层的挤塑板上。防水层铺设于隔气层上。隔气层为0.1mm厚的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薄膜隔汽层。防水层为3mm厚的自粘SBS(Styrene-Butadiene-Styrene)改性防水沥青卷材滑动层。防水层的上表面上浇筑形成有第一砂浆保护层41。第一砂浆保护层41为30mm厚的水泥砂浆保护层。第一砂浆保护层41的上表面浇筑形成有抗冻混凝土层51。抗冻混凝土层51中埋设有第二抗裂网片。制冷保温层5浇筑形成于抗冻混凝土层51上。抗冻混凝土层51的厚度为100mm,制冷保温层5的厚度为60mm。第一抗裂网片采用直径6mm的低炭钢冷拔钢丝,碰焊成型为钢丝网片,其孔径80mm×80mm。第二抗裂网片采用直径10mm的低炭钢冷拔钢丝,碰焊成型为钢丝网片,其孔径80mm×80mm。抗冻混凝土层和制冷保温层的抗冻混凝土为C40(抗冻强度为D200级)的抗冻混凝土。制冷保温层中的制冷管路,在输入载冷剂(如氯化钠或氯化钙盐水溶液,或采用乙二醇或丙三醇等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以维持冰面层的温度。抗冻混凝土的骨料应不大于12mm,平整度要求为用两米长直尺检测平整度,任意两点的高低差不得超过12mm。抗冻混凝土的配制要求:抗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级配与普通混凝土相同。抗冻混凝土除了抗压强度外还应具有较好的抗冻性能。为了使混凝土耐冻害,要求混凝土更加密实,气隙少,含气量低。因此配制混凝土时需添加外加剂。为了减少混凝土的孔隙,水灰比需控制在0.5以下,添加适量的减水剂和引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冰面地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结构底板;/n制热保温层,浇筑形成于所述结构底板上,所述制热保温层中埋设有加热管路和第一温度传感器;/n隔热层,铺设于所述制热保温层上;/n防水隔气复合层,铺设于所述隔热层上;/n制冷保温层,包括架设于所述防水隔气复合层上的第一抗裂网片、安装于所述第一抗裂网片的制冷管路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浇筑于所述防水隔气复合层上且包覆于所述第一抗裂网片、所述制冷管路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抗冻混凝土;以及/n冰面层,形成于所述制冷保温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冰面地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构底板;
制热保温层,浇筑形成于所述结构底板上,所述制热保温层中埋设有加热管路和第一温度传感器;
隔热层,铺设于所述制热保温层上;
防水隔气复合层,铺设于所述隔热层上;
制冷保温层,包括架设于所述防水隔气复合层上的第一抗裂网片、安装于所述第一抗裂网片的制冷管路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浇筑于所述防水隔气复合层上且包覆于所述第一抗裂网片、所述制冷管路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抗冻混凝土;以及
冰面层,形成于所述制冷保温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面地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隔气复合层的上表面浇筑形成有抗冻混凝土层,所述抗冻混凝土层中埋设有第二抗裂网片,所述制冷保温层浇筑形成于所述抗冻混凝土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面地坪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延祥刘瑞军赵坤何高峰卢瑞忠王书恒丰东昇姜博宇陈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