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冰、类冰场地结构
本技术涉及滑冰场地面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真冰、类冰场地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不管是固定或移动滑冰场多采用乙二醇间接制冷技术,尤其是移动滑冰场的制冷排管受运输条件影响,最大长度一般不超过6米,而且要采取折叠和胶皮管卡箍连接等方式,才能保证正常使用。随之带来的问题是,铝排管与胶皮受热传导不均,致使冻出的冰面不匀甚至出现起伏;长期反复折叠制冷排管易造成损伤甚至出现漏点。进而冰场道面容易发生冻融问题,也相应增加了场地的维护及能耗成本,并且对滑行安全构成威胁。传统围板直接立在冰面上靠结冰后附着力起固定作用,实践表明并不十分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真冰、类冰场地结构,实现真冰场地和类冰场地的转化,解决折叠制冷排管造成的管道损伤问题,减少施作业及养护环节,具有拓展性好、集约性好、施工便捷、多功能化等优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冰、类冰场地结构,包括:地面基础,所述地面基础包括高度依次递减的主骨架、副骨架和次骨架,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冰、类冰场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地面基础,所述地面基础包括高度依次递减的主骨架(1)、副骨架(2)和次骨架(3),所述主骨架(1)沿纵向布置且在横向上间隔布置,所述副骨架(2)沿横向布置且在纵向上间隔布置,所述次骨架(3)沿横向布置在相邻两根所述副骨架(2)之间;/n保温衬板(4),所述保温衬板(4)铺设在所述次骨架(3)上,且,所述保温衬板(4)的顶面不高于所述副骨架(2)的顶面;/n制冷管(5),所述制冷管(5)沿纵向布置在相邻两根所述主骨架(1)之间,所述制冷管(5)架设在所述副骨架(2)上,所述制冷管(5)的顶面不高于所述主骨架(1)的顶面;/n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冰、类冰场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面基础,所述地面基础包括高度依次递减的主骨架(1)、副骨架(2)和次骨架(3),所述主骨架(1)沿纵向布置且在横向上间隔布置,所述副骨架(2)沿横向布置且在纵向上间隔布置,所述次骨架(3)沿横向布置在相邻两根所述副骨架(2)之间;
保温衬板(4),所述保温衬板(4)铺设在所述次骨架(3)上,且,所述保温衬板(4)的顶面不高于所述副骨架(2)的顶面;
制冷管(5),所述制冷管(5)沿纵向布置在相邻两根所述主骨架(1)之间,所述制冷管(5)架设在所述副骨架(2)上,所述制冷管(5)的顶面不高于所述主骨架(1)的顶面;
能拆卸的复合板(6),所述复合板(6)能拆卸地铺设在所述主骨架(1)上:所述复合板(6)铺设时,形成类冰场地;所述复合板(6)移除时,所述制冷管(5)上铺设防水膜(7),通过在所述防水膜(7)内注水且注入水在所述制冷管(5)的作用下冷凝为冰,形成真冰场地;以及,
螺丝杆调平支架(8),所述螺丝杆调平支架(8)设置在所述地面基础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冰、类冰场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杆调平支架(8)设置在所述主骨架(1)和副骨架(2)的交叉处,以及所述主骨架(1)的端部和所述副骨架(2)的端部;所述螺丝杆调平支架(8)包括胶片垫(8a)、钢托板(8b)、螺栓柱(8c)和钢底板,所述地面基础固定连接在所述钢托板(8b)上,所述钢托板(8b)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栓柱(8c)上,能通过旋转调整所述钢托板(8b)的高度,所述螺栓柱(8c)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钢托板(8b)上,所述钢托板(8b)放置在所述胶片垫(8a)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冰、类冰场地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主骨架(1)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所述制冷管(5),若干根所述制冷管(5)的一端均与制冷装置(10)的机头主管(9)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连通管(28)相互连通;
若干根所述制冷管(5)分为制冷进液管和制冷出液管,所述制冷进液管和制冷出液管交替布置;所述机头主管(9)分为机头进液主管(9a)和机头出液主管(9b);所述制冷进液管的进液口连接在所述机头进液主管(9a)上,所述制冷出液管的出液口连接在所述机头出液主管(9b)上,所述制冷进液管的出液口和所述制冷出液管的进液口均连接在所述连通管(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韩立宝,
申请(专利权)人:北洋金诺恒晟天津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