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浆纤维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30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2
一种木浆纤维输出装置,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左、右墙板;喂入辊及打手辊支承在左、右墙板之间,喂入辊位于打手辊的偏后侧上方;入料口前构建板位于喂入辊的前侧,入料口后构建板位于喂入辊的后侧,入料口前、后构建板之间的空间为入料口;前风道构建板与后风道构建板在对应于打手辊的前侧上方的位置固定在左、右墙板之间,该前、后风道构建板之间的空间为进风道;出料通道前、后构建板对应于打手辊的前侧偏下方的位置固定在左、右墙板之间,出料通道前、后构建板之间的空间为出料通道;喂入辊驱动机构设在右墙板上,打手辊驱动机构设在左墙板上。保障最终获得的产品的克重的一致性;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制造,体现优异的经济廉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木浆纤维输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纺织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木浆纤维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上面提及的木浆纤维是指由木浆为原料获得的木浆纤维,木浆纤维输出装置是与熔喷复合无纺布成型机或木浆水刺无纺布成型机配套的装置,其功用是使普通的熔喷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之间加入一层木浆纤维,这种产品较多地应用于湿巾纸,但并非仅仅限于湿巾纸。这种无纺布具有对物体表面无损伤、韧性好、耐撕力强度高、不含任何化学粘合剂等长处,而若要满足生产这种熔喷无纺布的要求,则必须有结构合理的匀散性优异的木浆纤维输出装置保障。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虽然可见诸与气压棉箱相关的技术信息,如CN2663451Y(结构改进的给棉机)、CN202492630U(一种新型清梳联气压棉箱)、CN101857989B(气压喂棉箱)、CN201927983U(一种双气压控制棉箱)、CN2074985464U(一种立式进料气压振摆动棉箱)和CN104372456A(一种气压棉箱),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前述专利的共同特点是使纤维形成相对均匀的筵棉并由配成对的出棉罗拉输出至纤维输出帘,供给梳理机梳理,对此还可参见CN210856454U推荐的气压棉箱。如果使用类似于前述专利结构作为熔喷复合无纺布成型的配套设置即作为前述的木浆纤维输出装置使用,那么一方面结构过于复杂而致制造难度大并且有失经济性;另一方面因纤维的均匀化程度无法满足要求而影响产品质量。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体现木浆纤维输出的均匀性而得以保障最终获得的产品的克重的一致性效果、有利于简化结构而得以方便制造与使用并且体现良好的经济性的木浆纤维输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木浆纤维输出装置,包括一左墙板和一右墙板,该左墙板与右墙板彼此面对面设置;一喂入辊和一打手辊,该喂入辊以及打手辊转动地支承在左墙板与右墙板之间,并且喂入辊位于打手辊的长度方向的偏后侧上方;一入料口前构建板和一入料口后构建板,入料口前构建板位于所述喂入辊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并且固定在左墙板与右墙板之间,入料口后构建板位于喂入辊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并且同样固定在左墙板与右墙板之间,入料口前构建板与入料口后构建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入料口;一前风道构建板和一后风道构建板,该前风道构建板与后风道构建板在对应于所述打手辊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上方的位置固定在左墙板与右墙板之间,并且该前风道构建板与后风道构建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进风道;一出料通道前构建板和一出料通道后构建板,该出料通道前构建板以及出料通道后构建板对应于打手辊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偏下方的位置固定在左墙板与右墙板之间,并且该出料通道前构建板与出料通道后构建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出料通道,该出料通道与所述进风道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相对应并且相通;一喂入辊驱动机构和一打手辊驱动机构,喂入辊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右墙板上并且与所述喂入辊的右端传动连接,打手辊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左墙板上并且与所述打手辊的左端传动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入料口前构建板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喂入辊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的位置延伸有一横截面形状呈C字形的用于对喂入辊的前侧挡护的喂入辊前挡护板,喂入辊的前侧与该喂入辊前挡护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与所述入料口相通的喂入辊前间隙,在所述入料口后构建板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喂入辊的长度方向的后侧的位置延伸有一横截面形状呈C字形的用于对喂入辊的后侧挡护的喂入辊后挡护板,喂入辊的后侧与该喂入辊后挡护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与所述入料口相通的喂入辊后间隙;所述打手辊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与所述喂入辊的长度方向的底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打手辊入料口,所述喂入辊前间隙以及喂入辊后间隙与该打手辊入料口相通。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喂入辊的表面以螺旋状态绕覆有喂入辊针布;在所述打手辊上围绕打手辊的四周间隔设置有打手辊钉。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入料口前构建板的长度方向的底部朝向前方延伸有一齿板,在该齿板朝向下的一侧构成有梳匀齿。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对应于所述打手辊的长度方向的前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打手辊前挡护板,该打手辊前挡护板在所述左墙板与右墙板的相向一侧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后风道构建板与所述入料口前构建板之间;在对应于所述打手辊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的位置设置有一打手辊下挡护板,该打手辊下挡护板固定在所述左墙板与右墙板的相向一侧之间并且在该打手辊下挡护板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向上延伸有一打手辊后下挡护板,该打手辊后下挡护板同样固定在左墙板与右墙板的相向一侧之间;在对应于打手辊的长度方向的后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打手辊后上挡护板,该打手辊后上挡护板位于所述入料口后构建板的下方与打手辊后下挡护板之间并且同样与左墙板与右墙板的相向一侧固定;所述出料通道后构建板直接构成于所述打手辊下挡护板朝向所述出料通道前构建板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前风道构建板以及后风道构建板的中部的横截面形状呈复数个连续循环的W字形,由该复数个连续循环的W字形而使所述的进风道的形状同样形成复数个连续循环的W字形,该进风道的下方由进风道出风口与所述出料通道衔接并且相通;所述出料通道的下部的敞口构成为木浆纤维引出口;所述打手辊正对所述出料通道的一侧的空间构成为打手辊出料让位口。在本专利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墙板朝向左的一侧构成有一左墙板腔,所述的右墙板朝向右的一侧构成有一右墙板腔,并且在左墙板上开设有一左墙板电机让位孔,而在右墙板上开设有一右墙板电机让位孔,左墙板电机让位孔在左墙板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出料通道前构建板的左端前侧,右墙板电机让位孔在右墙板上的位置对应于出料通道前构建板的右端前侧;所述喂入辊以及所述打手辊的左端探入所述左墙板腔内,而右端则探入所述右墙板腔内,所述喂入辊驱动机构在右墙板腔内与喂入辊的右端传动连接,所述打手辊驱动机构在左墙板腔内与打手辊的左端传动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喂入辊驱动机构包括喂入辊驱动电机、喂入辊驱动主动轮、喂入辊驱动从动轮、喂入辊驱动传动带和喂入辊驱动传动带涨紧轮,喂入辊驱动电机在对应于所述右墙板电机让位孔的位置以卧置状态与所述右墙板固定,并且该喂入辊驱动电机的喂入辊驱动电机轴探入所述右墙板腔内,喂入辊驱动主动轮位于右墙板腔内并且固定在喂入辊驱动电机轴上,喂入辊驱动从动轮位于右墙板腔内并且固定在所述喂入辊的右端,喂入辊驱动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喂入辊驱动主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喂入辊驱动从动轮上,喂入辊驱动传动带涨紧轮位于右墙板腔内并且转动地设置在喂入辊驱动传动带涨紧轮轴上,而该喂入辊驱动传动带涨紧轮轴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涨紧轮轴座上,该涨紧轮轴座与右墙板的右壁体固定,所述喂入辊驱动传动带涨紧轮与所述喂入辊驱动传动带连结;在所述喂入辊的左端构成有一喂入辊左轴头,该喂入辊左轴头探入所述左墙板腔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喂入辊左轴头支承轴承座上,而该喂入辊左轴头支承轴承座固定在左墙板腔内的左轴头支承轴承座支撑板上,在喂入辊的右端构成有一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浆纤维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左墙板(1)和一右墙板(2),该左墙板(1)与右墙板(2)彼此面对面设置;一喂入辊(3)和一打手辊(4),该喂入辊(3)以及打手辊(4)转动地支承在左墙板(1)与右墙板(2)之间,并且喂入辊(3)位于打手辊(4)的长度方向的偏后侧上方;一入料口前构建板(5a)和一入料口后构建板(5b),入料口前构建板(5a)位于所述喂入辊(3)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并且固定在左墙板(1)与右墙板(2)之间,入料口后构建板(5b)位于喂入辊(3)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并且同样固定在左墙板(1)与右墙板(2)之间,入料口前构建板(5a)与入料口后构建板(5b)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入料口(5c);一前风道构建板(6a)和一后风道构建板(6b),该前风道构建板(6a)与后风道构建板(6b)在对应于所述打手辊(4)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上方的位置固定在左墙板(1)与右墙板(2)之间,并且该前风道构建板(6a)与后风道构建板(6b)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进风道(6c);一出料通道前构建板(7a)和一出料通道后构建板(7b),该出料通道前构建板(7a)以及出料通道后构建板(7b)对应于打手辊(4)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偏下方的位置固定在左墙板(1)与右墙板(2)之间,并且该出料通道前构建板(7a)与出料通道后构建板(7b)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出料通道(7c),该出料通道(7c)与所述进风道(6c)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相对应并且相通;一喂入辊驱动机构(8)和一打手辊驱动机构(9),喂入辊驱动机构(8)设置在所述右墙板(2)上并且与所述喂入辊(3)的右端传动连接,打手辊驱动机构(9)设置在所述左墙板(1)上并且与所述打手辊(4)的左端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浆纤维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左墙板(1)和一右墙板(2),该左墙板(1)与右墙板(2)彼此面对面设置;一喂入辊(3)和一打手辊(4),该喂入辊(3)以及打手辊(4)转动地支承在左墙板(1)与右墙板(2)之间,并且喂入辊(3)位于打手辊(4)的长度方向的偏后侧上方;一入料口前构建板(5a)和一入料口后构建板(5b),入料口前构建板(5a)位于所述喂入辊(3)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并且固定在左墙板(1)与右墙板(2)之间,入料口后构建板(5b)位于喂入辊(3)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并且同样固定在左墙板(1)与右墙板(2)之间,入料口前构建板(5a)与入料口后构建板(5b)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入料口(5c);一前风道构建板(6a)和一后风道构建板(6b),该前风道构建板(6a)与后风道构建板(6b)在对应于所述打手辊(4)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上方的位置固定在左墙板(1)与右墙板(2)之间,并且该前风道构建板(6a)与后风道构建板(6b)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进风道(6c);一出料通道前构建板(7a)和一出料通道后构建板(7b),该出料通道前构建板(7a)以及出料通道后构建板(7b)对应于打手辊(4)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偏下方的位置固定在左墙板(1)与右墙板(2)之间,并且该出料通道前构建板(7a)与出料通道后构建板(7b)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出料通道(7c),该出料通道(7c)与所述进风道(6c)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相对应并且相通;一喂入辊驱动机构(8)和一打手辊驱动机构(9),喂入辊驱动机构(8)设置在所述右墙板(2)上并且与所述喂入辊(3)的右端传动连接,打手辊驱动机构(9)设置在所述左墙板(1)上并且与所述打手辊(4)的左端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浆纤维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入料口前构建板(5a)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喂入辊(3)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的位置延伸有一横截面形状呈C字形的用于对喂入辊(3)的前侧挡护的喂入辊前挡护板(5d),喂入辊(3)的前侧与该喂入辊前挡护板(5d)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与所述入料口(5c)相通的喂入辊前间隙(31),在所述入料口后构建板(5b)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喂入辊(3)的长度方向的后侧的位置延伸有一横截面形状呈C字形的用于对喂入辊(3)的后侧挡护的喂入辊后挡护板(5e),喂入辊(3)的后侧与该喂入辊后挡护板(5e)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与所述入料口(5c)相通的喂入辊后间隙(32);所述打手辊(4)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与所述喂入辊(3)的长度方向的底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打手辊入料口(41),所述喂入辊前间隙(31)以及喂入辊后间隙(32)与该打手辊入料口(41)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浆纤维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喂入辊(3)的表面以螺旋状态绕覆有喂入辊针布(33);在所述打手辊(4)上围绕打手辊(4)的四周间隔设置有打手辊钉(4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木浆纤维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入料口前构建板(5a)的长度方向的底部朝向前方延伸有一齿板(5f),在该齿板(5f)朝向下的一侧构成有梳匀齿(5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浆纤维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打手辊(4)的长度方向的前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打手辊前挡护板(43),该打手辊前挡护板(43)在所述左墙板(1)与右墙板(2)的相向一侧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后风道构建板(6b)与所述入料口前构建板(5a)之间;在对应于所述打手辊(4)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的位置设置有一打手辊下挡护板(44),该打手辊下挡护板(44)固定在所述左墙板(1)与右墙板(2)的相向一侧之间并且在该打手辊下挡护板(44)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向上延伸有一打手辊后下挡护板(441),该打手辊后下挡护板(441)同样固定在左墙板(1)与右墙板(2)的相向一侧之间;在对应于打手辊(4)的长度方向的后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打手辊后上挡护板(45),该打手辊后上挡护板(45)位于所述入料口后构建板(5b)的下方与打手辊后下挡护板(441)之间并且同样与左墙板(1)与右墙板(2)的相向一侧固定;所述出料通道后构建板(7b)直接构成于所述打手辊下挡护板(44)朝向所述出料通道前构建板(7a)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浆纤维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道构建板(6a)以及后风道构建板(6b)的中部的横截面形状呈复数个连续循环的W字形,由该复数个连续循环的W字形而使所述的进风道(6c)的形状同样形成复数个连续循环的W字形,该进风道(6c)的下方由进风道出风口(6d)与所述出料通道(7c)衔接并且相通;所述出料通道(7c)的下部的敞口构成为木浆纤维引出口(7d);所述打手辊(4)正对所述出料通道(7c)的一侧的空间构成为打手辊出料让位口(4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浆纤维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墙板(1)朝向左的一侧构成有一左墙板腔(11),所述的右墙板(2)朝向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成刘洋王利君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伟成非织造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