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14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9
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的钛金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引流管在从体内穿出皮肤的管段部分设置有钛金属,使得引流管外表面与皮肤之间缝隙由钛金属填充,而钛金属已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表面可有细胞粘附,可与周围皮肤组织紧密连接,封闭引流管与皮肤之间的缝隙,从而防止引流管引起的逆行性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部病原菌逆行感染的引流管。
技术介绍
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一般采用硅橡胶或聚氨酯制成。使用时引流管的一端插入到体内或创面的引流部位,另一端在体外可与引流接管等其他体外器械连接,利用虹吸或负压吸引原理,放置在人体手术区或体腔并经过皮肤切口穿出体外,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渗出血液、组织液及其他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液体淤积导致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和疾病康复。但是现有的引流管仅为管状物,从创面向外穿出皮肤的部分无特殊结构,临床上引流管的放置一旦时间较长,外部病原菌可能从引流管外表面逆行进入伤口内部,造成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需要进行有效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管,该引流管在从体内穿出皮肤的管段部分设置有钛金属,使得引流管外表面与皮肤之间缝隙由钛金属填充,从而防止引流管引起的逆行性感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的钛金属;相应的,所述钛金属设置为管状,套设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引流管在从体内穿出皮肤的管段部分设置有钛金属,使得引流管外表面与皮肤之间缝隙由钛金属填充,而钛金属已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表面可有细胞粘附,可与周围皮肤组织紧密连接,封闭引流管与皮肤之间的缝隙,从而防止引流管引起的逆行性感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流管本体;2、钛金属。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和设置于引流管本体1上的钛金属2,引流管本体1即为现有的采用硅橡胶或聚氨酯制成的管状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引流管本体1上设置钛金属2,通常将钛金属2设置为钛管这类管状结构或具备一定长度的环状结构,可通过套设的方式无间隙套紧于引流管本体1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钛金属2设置于引流管本体1上,例如焊接等。在使用过程中,需保证钛金属2正好处于穿出皮肤处,通过钛金属2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表面可有细胞粘附,可与周围组织紧密连接,封闭引流管与皮肤之间的缝隙,从而防止因引流管导致的逆行性感染。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的钛金属,所述钛金属设置为管状,无间隙套设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亓发芝张勇陈诚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