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用输液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10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儿科用输液固定装置,包括主体板和支撑板,所述主体板的尾部设置有软垫,所述主体板的两侧设置有抱紧结构,所述主体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抓附结构和预热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输液管卡在预热槽的内部,给电热片通电,电热片能够对经过该位置处输液管的药液进行预热,同时橡胶垫可以防止预热槽的内侧壁对输液管磨损,实现了可以在冬季防止由于药液温度过低对儿童造成伤害,提高儿童输液时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用输液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是一种儿科用输液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儿科在输液时,由于儿童比较好动,为了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因此通常需要对儿童的手臂进行固定,所以儿科一般都配备输液固定装置,现在市面上已经存在多种儿科用输液固定装置,但都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传统的儿科用输液固定装置不能对药液预热,功能性不足;(2)传统的儿科用输液固定装置不能根据儿童手臂的粗细进行固定,适用性较差;(3)传统的儿科用输液固定装置不方便对儿童手掌进行固定,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儿科用输液固定装置。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儿科用输液固定装置,包括主体板和支撑板,所述主体板的尾部设置有软垫,所述主体板的两侧设置有抱紧结构,所述主体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抓附结构和预热机构;所述预热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预热槽,所述预热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电热片,所述电热片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橡胶垫。在使用时,将输液管卡在预热槽的内部,给电热片通电,电热片能够对经过该位置处输液管的药液进行预热,同时橡胶垫可以防止预热槽的内侧壁对输液管磨损,实现了可以在冬季防止由于药液温度过低对儿童造成伤害,提高儿童输液时的舒适度。为了能使该装置使用于不同的儿童,优选,所述抱紧结构由第一抱紧带、海绵垫、卡口、第二抱紧带和卡扣组成,所述第一抱紧带活动铰接在主体板的一侧,所述有卡口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抱紧带的内部,所述第二抱紧带活动铰接在主体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抱紧带和第二抱紧带的顶端设置有所述海绵垫,所述卡扣固定连接在第二抱紧带顶端的一侧。为了能对不同粗细的手臂进行固定,优选,所述卡口在第一抱紧带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所述卡口的间隔与卡扣的间隔相同。为了便于儿童手臂的固定,优选,所述卡口的直径大于卡扣的直径,所述卡口与卡扣之间构成卡合连接。为了便于对儿童的手掌进行固定,优选,所述抓附结构由侧板、抓附轴、橡胶圈和插指孔组成,所述侧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顶端的两侧,所述抓附轴固定连接在侧板的一侧,所述橡胶圈设置在抓附轴的外部设置,所述插指孔设置在抓附轴的一端设置。为了使儿童手掌和手臂水平,优选,所述橡胶圈的顶端与主体板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预热槽,预热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电热片,电热片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橡胶垫,在使用时,将输液管卡在预热槽的内部,给电热片通电,电热片能够对经过该位置处输液管的药液进行预热,同时橡胶垫可以防止预热槽的内侧壁对输液管磨损,实现了可以在冬季防止由于药液温度过低对儿童造成伤害,提高儿童输液时的舒适度;通过抱紧机构的设置实现了使本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儿童,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抓附结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抱紧带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1-主体板2-软垫3-抱紧结构301-第一抱紧带302-海绵垫303-卡口304-第二抱紧带305-卡扣4-支撑板5-支撑架6-连接线7-横板8-抓附结构801-侧板802-抓附轴803-橡胶圈804-插指孔9-固定块10-预热槽11-电热片12-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如图1-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一种儿科用输液固定装置,包括主体板1和支撑板4,所述主体板1的尾部设置有软垫2,所述主体板1的两侧设置有抱紧结构3,所述主体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上端设置有抓附结构8和预热机构;所述预热机构包括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固定连接在支撑板4的两侧,所述支撑架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7,所述横板7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6,所述固定块9的内部设置有预热槽10,所述预热槽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电热片11,所述电热片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橡胶垫12。在使用过程中,将输液管卡在预热槽10的内部,给电热片11通电,电热片11能够对经过该位置处输液管的药液进行预热,同时橡胶垫12可以防止预热槽10的内侧壁对输液管磨损,实现了可以在冬季防止由于药液温度过低对儿童造成伤害,提高儿童输液时的舒适度。在该实施例中,抱紧结构3由第一抱紧带301、海绵垫302、卡口303、第二抱紧带304和卡扣305组成,第一抱紧带301活动铰接在主体板1的一侧,有卡口303均匀设置在第一抱紧带301的内部,第二抱紧带304活动铰接在主体板1的另一侧,第一抱紧带301和第二抱紧带304的顶端设置有海绵垫302,卡扣305固定连接在第二抱紧带304顶端的一侧;卡口303在第一抱紧带301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卡口303的间隔与卡扣305的间隔相同;卡口303的直径大于卡扣305的直径,卡口303与卡扣305之间构成卡合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将儿童手臂放在主体板1上,然后根据儿童手臂的粗细将卡扣305卡接入对应位置处的卡口303内部,这样就实现了使该装置适用于不同的儿童,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在该实施例中,抓附结构8由侧板801、抓附轴802、橡胶圈803和插指孔804组成,侧板801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4顶端的两侧,抓附轴802固定连接在侧板801的一侧,橡胶圈803设置在抓附轴802的外部,插指孔804设置在抓附轴802的一端;橡胶圈803的顶端与主体板1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在使用过程中,将儿童的手指对应插在插指孔804内部,然后手掌抓附在橡胶圈803上,这样就能对儿童的手掌进行固定,防止在输液过程中儿童手掌乱动,能满足使用的需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科用输液固定装置,包括主体板(1)和支撑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1)的尾部设置有软垫(2),所述主体板(1)的两侧设置有抱紧结构(3),所述主体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上端设置有抓附结构(8)和预热机构;/n所述预热机构包括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固定连接在支撑板(4)的两侧,所述支撑架(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7),所述横板(7)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6),所述固定块(9)的内部设置有预热槽(10),所述预热槽(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电热片(11),所述电热片(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橡胶垫(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用输液固定装置,包括主体板(1)和支撑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1)的尾部设置有软垫(2),所述主体板(1)的两侧设置有抱紧结构(3),所述主体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上端设置有抓附结构(8)和预热机构;
所述预热机构包括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固定连接在支撑板(4)的两侧,所述支撑架(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7),所述横板(7)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6),所述固定块(9)的内部设置有预热槽(10),所述预热槽(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电热片(11),所述电热片(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橡胶垫(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科用输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结构(3)由第一抱紧带(301)、海绵垫(302)、卡口(303)、第二抱紧带(304)和卡扣(305)组成,所述第一抱紧带(301)活动铰接在主体板(1)的一侧,所述卡口(303)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抱紧带(301)的内部,所述第二抱紧带(304)活动铰接在主体板(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抱紧带(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玉仙邰赵婧张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