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废焚烧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603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危废焚烧废水的处理方法,包含砂滤、预处理、纳滤、除磷、压滤、电催化和活性炭过滤等步骤,相对于活性炭吸附、电催化和除磷三步骤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先通过砂滤除去废水中的大颗粒不溶物;再通过纳滤、除磷剂和压滤有效除去废水中的磷;然后通过预处理和电催化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氨氮含量及COD;最后通过活性炭及KDF滤料有效除去废水中的余氯;处理后的废水中的氨氮含量小于15mg/L、总磷含量小于0.1mg/L、COD小于100mg/L、余氯含量小于0.5mg/L,处理后的废水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危废焚烧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危废焚烧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产量和堆积量也逐年增加。2013年我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156.9万吨。随着居民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颁布实施,我国的危险废物处置逐步走上标准化道路。焚烧技术因其具有快速实现减容、减量和除害,并能实现热能源回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国家环保部《2013年环境统计年报》,列入年报统计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767座,比上年增加45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243座,比上年增加7座;危险废物设计处置能力达到85886吨/日。全年共处置危险废物282.3万吨,其中采用焚烧方式处置的149.0万吨。可见焚烧是我国当前危险废物处置的主要技术手段。现有的危废焚烧废水在处理后,废水中的COD、磷含量及余氯含量达不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危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危废焚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砂滤:将废水通入砂滤池除去废水中的大分子固体颗粒和胶体后,得到初处理废水;/nS2:活性炭预处理实验:向初处理废水中添加活性炭,得到预处理废水;/nS3:纳滤:通过纳滤装置将预处理废水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分开,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留存区域的废水为浓水,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留存区域的废水为清水;/nS4:除磷实验:调节所述浓水的pH值,并导入除磷池,向所述除磷池中加入除磷剂,将反应后的废水通入压滤装置中,回收处理生成的沉淀,得到除磷废水;/nS5:电催化实验:分别将所述清水及所述除磷废水直接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废焚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砂滤:将废水通入砂滤池除去废水中的大分子固体颗粒和胶体后,得到初处理废水;
S2:活性炭预处理实验:向初处理废水中添加活性炭,得到预处理废水;
S3:纳滤:通过纳滤装置将预处理废水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分开,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留存区域的废水为浓水,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留存区域的废水为清水;
S4:除磷实验:调节所述浓水的pH值,并导入除磷池,向所述除磷池中加入除磷剂,将反应后的废水通入压滤装置中,回收处理生成的沉淀,得到除磷废水;
S5:电催化实验:分别将所述清水及所述除磷废水直接进行电催化,得到电催化废水;
S6:除余氯:利用活性炭过滤装置除去电催化废水中的余氯,得到产水;
S7:检测产水中的总磷、COD、氨氮和余氯指标,判定产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若达标,则直接排放,若不达标,则返回步骤S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废焚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
S41:将所述浓水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废水pH值为10-12,得到碱性浓水;
S42:然后向碱性浓水中加入除磷剂,反应0.5h;
S43:最后向步骤S42反应后的废水中加入PAC,反应后进行压滤,得到除磷废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危废焚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磷剂为三价铁盐、铝盐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废焚烧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
S21:分别向所述初处理废水中加入0.5‰、1‰、5‰、10‰的木质活性炭或煤质活性炭;
S22:分别吸附2h后,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寿冬刘云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环科美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