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丸存取装置及其取丸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00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滴丸存取装置及其取丸器,属于药物存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取丸时数量不易控制等问题。本滴丸用取丸器包括用于与外部的存放滴丸的瓶体上的开口端配合的取丸盖,取丸盖的外侧面上向外凸设有外凸座,取丸盖和外凸座上开设有供滴丸逐个从瓶体移出至外界的取丸通道。本滴丸存取装置及其取丸器的优点在于:设于取丸盖外侧上的外凸座上的供滴丸逐个移出至外界的取丸通道的设置,使滴丸移出至外界的量变的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滴丸存取装置及其取丸器
本技术属于药物存储
,尤其是涉及一种滴丸用取丸器以及使用该取丸器的滴丸存取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滴丸存放装置,在取滴丸时,容易一下子倒出很多粒滴丸,数量大大超过了所需要取出的滴丸数量,为此不需要的滴丸就又要倒回到滴丸存放装置中,因为倒出的滴丸在暴露到空气中后、再倒回滴丸存放装置内就容易粘在一起,这样大大影响了滴丸的再次使用时的药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滴丸用取丸器。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取滴丸时安装有上述滴丸用取丸器的滴丸存取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滴丸用取丸器,包括用于与外部的存放滴丸的瓶体上的开口端配合的取丸盖,取丸盖的外侧面上向外凸设有外凸座,取丸盖和外凸座上开设有供滴丸逐个从瓶体移出至外界的取丸通道。在上述的滴丸用取丸器中,取丸通道包括开设于取丸盖上的位置相对靠内的盖侧分通道和开设于外凸座上的外侧分通道,盖侧分通道和外侧分通道连通;取丸通道的总长度至少大于3个滴丸的直径的和;取丸通道的宽度仅供一个滴丸穿过。在上述的滴丸用取丸器中,取丸通道位于外凸座外端的一段的横截面向外呈逐渐缩小形成缩口段,缩口段的外端端口的宽度略小于滴丸的直径。在上述的滴丸用取丸器中,外凸座上位于缩口段周侧的内侧面由内向外方向呈弧形向内收缩,弧形内侧面与位于取丸通道最外端的一个滴丸上的一环形部的大小、形状相适配。在上述的滴丸用取丸器中,盖侧分通道和外侧分通道连通为同中心线设置;本取丸器由透明材质制成。在上述的滴丸用取丸器中,外侧分通道上相邻于盖侧分通道的一段的宽度略大于与其它段的宽度。在上述的滴丸用取丸器中,取丸盖相对内侧面向瓶体方向凸设有内凸座,内凸座与外部的瓶体上的颈部紧配合,取丸通道还包括设于该内凸座上的内侧分通道,内侧分通道与盖侧分通道连通。在上述的滴丸用取丸器中,内侧分通道上由内至外、其横截面呈逐步缩小,且内侧分通道上位于外端的端口的大小、形状与盖侧分通道上位于内端的端口的大小、形状相适配。上述的滴丸存取装置,包括用于存放滴丸的且一端开口的瓶体,其特征在于,瓶体上位于开口端设有中空的颈部,该颈部与盖子或如上所述的滴丸用取丸器配合。在上述的滴丸存取装置中,盖子包括盖板,盖板的周边向瓶体方向弯折呈与颈部外侧面配合的圈形弯折部,盖子的内侧面上向瓶体方向凸设有与颈部内侧面相配合的夹紧座,盖板、圈形弯折部和夹紧座围设成一个供颈部靠近开口端的一段插入并与相邻圈形弯折部和夹紧座紧配合的颈部容纳腔,夹紧座外周侧上凸设有若干呈间隔设置的密封凸圈;夹紧座内设有与瓶体内连通的取丸腔;颈部内侧面上向内凸设有用于防止滴丸意外移出至外界的阻挡弹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滴丸存取装置及其取丸器的优点在于:1、设于取丸盖外侧上的外凸座上的供滴丸逐个移出至外界的取丸通道的设置,使滴丸移出至外界的量变的可控;2、取丸通道的总长度至少大于3个滴丸的直径的设置,有利于在取丸时,先将瓶体内的多个滴丸先存放至取丸通道内,便于快速取出滴丸,另外取丸器需要一定高度,否则一倒容易数量倒过;3、取丸通道位于外端的宽度略小于滴丸的直径的缩口段设置,可以防止滴丸被意外从取丸通道内移出,在取丸时,可以通过按压瓶体,通过空气压将位于缩口段上的滴丸挤出;4、取丸器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方便了用户在滴丸时能时时看到取丸通道内的滴丸的数量和位置,加大了滴丸的取出的方便性和取出数量、取出速度的可控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取丸器安装于瓶体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取丸器的剖视示意图。图3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内装有滴丸的取丸器的剖视示意图。图4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瓶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5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瓶体的仰视图示意图。图6提供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盖子的剖视示意图。图中,滴丸a、瓶体100、颈部101、盖子200、盖板201、圈形弯折部202、夹紧座203、颈部容纳腔204、取丸腔205、密封凸圈206、阻挡弹片207、取丸盖301、外凸座302、盖侧分通道303、外侧分通道304、内侧分通道305、内凸座306、缩口段30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本滴丸存取装置,包括如图1、4和5所示的用于存放滴丸的且一端开口的瓶体100,瓶体100上位于开口端设有中空的颈部101,在本实施例中该颈部101为直筒形结构,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是其它结构,如锥形的结构,该颈部101与如图6所示的盖子200或如下所述的滴丸用取丸器配合。如图6所示,这里的盖子200包括盖板201,盖板201的周边向瓶体100方向弯折呈与颈部101外侧面配合的圈形弯折部202,盖子200的内侧面上向瓶体100方向凸设有与颈部101内侧面相配合的夹紧座203,盖板201、圈形弯折部202和夹紧座203围设成一个供颈部101靠近开口端的一段插入并与相邻圈形弯折部202和夹紧座203紧配合的颈部容纳腔204,夹紧座203外周侧上凸设有若干呈间隔设置的密封凸圈206。如图6所示,夹紧座203内设有与瓶体100内连通的取丸腔205,该取丸腔205的宽度仅容纳一颗滴丸通过,但由于取丸腔205的长度不是很长,与颈部101长度基本相当,对于一次所取的滴丸数量少的情况,比如就个位数的数量的话,可以使用该取丸腔205,具体使用方法就是,先将瓶体100内的滴丸倒入取丸腔205内,然后将瓶体100水平放置,再将盖子200水平从颈部101取出,最后将取丸腔205内的滴丸逐个倒出即可。如图4所示,颈部101内侧面上向内凸设有用于防止滴丸意外移出至外界的阻挡弹片207,这在盖子200打开时,可以防止瓶体100内的滴丸被意外地移出至外界。如图2至3所示,本滴丸用取丸器,包括用于与外部的存放滴丸的瓶体100上的开口端配合的取丸盖301,取丸盖301的外侧面上向外凸设有外凸座302,取丸盖301和外凸座302上开设有供滴丸逐个从瓶体100移出至外界的取丸通道。具体地,取丸通道包括开设于取丸盖301上的位置相对靠内的盖侧分通道303和开设于外凸座302上的外侧分通道304,盖侧分通道303和外侧分通道304连通。取丸通道的宽度仅供一个滴丸穿过,取丸通道的总长度至少大于3个滴丸的直径的和,如图3所示,这里的取丸通道的总长度至少一次可装入十多颗滴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滴丸用取丸器,包括用于与外部的存放滴丸的瓶体(100)上的开口端配合的取丸盖(3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丸盖(301)的外侧面上向外凸设有外凸座(302),所述的取丸盖(301)和外凸座(302)上开设有供滴丸逐个从瓶体(100)移出至外界的取丸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滴丸用取丸器,包括用于与外部的存放滴丸的瓶体(100)上的开口端配合的取丸盖(3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丸盖(301)的外侧面上向外凸设有外凸座(302),所述的取丸盖(301)和外凸座(302)上开设有供滴丸逐个从瓶体(100)移出至外界的取丸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用取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丸通道包括开设于取丸盖(301)上的位置相对靠内的盖侧分通道(303)和开设于外凸座(302)上的外侧分通道(304),所述的盖侧分通道(303)和外侧分通道(304)连通;所述的取丸通道的总长度至少大于3个滴丸的直径的和;所述的取丸通道的宽度仅供一个滴丸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滴丸用取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丸通道位于外凸座(302)外端的一段的横截面向外呈逐渐缩小形成缩口段(307),所述的缩口段(307)的外端端口的宽度略小于滴丸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滴丸用取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凸座(302)上位于缩口段周侧的内侧面由内向外方向呈弧形向内收缩,所述的弧形内侧面与位于取丸通道最外端的一个滴丸上的一环形部的大小、形状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滴丸用取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侧分通道(303)和外侧分通道(3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钧杰朱锦标苏本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周庆药用塑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