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德顺专利>正文

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567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包括空心腔,所述空心腔内腔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外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活动板通过橡胶圈与空心腔密封连接,所述活动板顶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中部固定嵌入有内螺纹套,所述内螺纹套内安插有转动杆,所述空心腔底部设置有四个吸盘,所述空心腔顶部连接有空心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转动杆带动活动板向上移动使得空心腔底部负压,从而四个吸盘与地板吸紧实现将空心腔固定,进而实现将内镜本体固定,拨动弧形拨动块带动转动板转动,实现将内镜本体调节至合适角度,便于使用,两个摩擦垫实现将调节后的转动板与横板相对固定,从而实现对内镜本体角度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经消化道直接获取图像或经附带超声及X线的设备获取消化道及消化器官的超声或X线影响,以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组设备,在查看病人消化道影像时,需要将镜管插入病人的消化道内,镜管会给病人造成一定的不适感甚至痛苦。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只能够放置在地面上或者夹持在床板上,固定效果较差,且现有的消化内科内镜大多固定,不能实现角度调节,从而实用性较差。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通过转动转动杆带动活动板向上移动使得空心腔底部负压,从而四个吸盘与地板吸紧实现将空心腔固定,进而实现将内镜本体固定,拨动弧形拨动块带动转动板转动,实现将内镜本体调节至合适角度,便于使用,两个摩擦垫实现将调节后的转动板与横板相对固定,从而实现对内镜本体角度调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包括空心腔,所述空心腔内腔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外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活动板通过橡胶圈与空心腔密封连接,所述活动板顶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中部固定嵌入有内螺纹套,所述内螺纹套内安插有转动杆,所述空心腔底部设置有四个吸盘,所述空心腔顶部连接有空心管,所述转动杆贯穿设置在空心管内,所述空心管顶部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与空心管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板,所述横板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多个钢珠,所述横板顶部设置有转动板,多个所述钢珠顶部均与转动板相贴合,所述横板与转动板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横板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摩擦垫,两个所述摩擦垫均与转动板相贴合,所述转动板顶部固定设置有内镜本体。优选的,所述转动杆外周面底部固定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转动杆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套内。优选的,所述空心腔底部固定设置有四个通槽,四个所述吸盘分别连接在对应位置的通槽内。优选的,所述空心腔内腔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杆,所述活动板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套,两个所述限位杆分别安插在对应位置的限位套内。优选的,所述转动杆顶部连接有转动把手。优选的,所述转动板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弧形拨动块。优选的,所述转动杆通过轴承与空心管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横板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横板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弧形槽,多个所述钢珠分别滚动设置于对应位置的弧形槽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转动转动杆带动内螺纹套、固定块以及活动板同时向上移动,由于活动板与空心腔密封连接,活动板向上移动时使得空心腔底部负压,在压强的作用下,四个吸盘与地板吸紧实现将空心腔固定,空心腔的固定效果较好,进而实现将内镜本体固定,拨动弧形拨动块带动转动板转动,实现将内镜本体调节至合适角度,便于内镜本体使用,调节完成时,两个摩擦垫实现将调节后的转动板与横板相对固定,从而实现对内镜本体角度调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使用场景图。图3为本技术横板的局部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活动板与橡胶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空心腔;2、活动板;3、橡胶圈;4、固定块;5、内螺纹套;6、转动杆;7、吸盘;8、空心管;9、横板;10、连接板;11、钢珠;12、转动板;13、转轴;14、摩擦垫;15、内镜本体;16、弧形拨动块。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包括空心腔1,所述空心腔1内腔设置有活动板2,所述活动板2外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圈3,所述活动板2通过橡胶圈3与空心腔1密封连接,所述活动板2顶部连接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中部固定嵌入有内螺纹套5,所述内螺纹套5内安插有转动杆6,所述空心腔1底部设置有四个吸盘7,所述空心腔1顶部连接有空心管8,所述转动杆6贯穿设置在空心管8内,所述空心管8顶部设置有横板9,所述横板9与空心管8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板10,所述横板9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多个钢珠11,所述横板9顶部设置有转动板12,多个所述钢珠11顶部均与转动板12相贴合,所述横板9与转动板12之间连接有转轴13,所述横板9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摩擦垫14,两个所述摩擦垫14均与转动板12相贴合,所述转动板12顶部固定设置有内镜本体1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杆6外周面底部固定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转动杆6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套5内,实现螺纹传动。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心腔1底部固定设置有四个通槽,四个所述吸盘7分别连接在对应位置的通槽内,通槽的设置便于吸盘7的固定。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心腔1内腔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杆,所述活动板2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套,两个所述限位杆分别安插在对应位置的限位套内,实现对活动板2限位。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杆6顶部连接有转动把手,便于转动转动杆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板12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弧形拨动块16,便于拨动转动板12,便于对内镜本体15角度调节。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杆6通过轴承与空心管8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3通过轴承与横板9转动连接,实现转动杆6与空心腔1转动连接,实现转轴13与横板9转动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板9两侧均固定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包括空心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腔(1)内腔设置有活动板(2),所述活动板(2)外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圈(3),所述活动板(2)通过橡胶圈(3)与空心腔(1)密封连接,所述活动板(2)顶部连接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中部固定嵌入有内螺纹套(5),所述内螺纹套(5)内安插有转动杆(6),所述空心腔(1)底部设置有四个吸盘(7),所述空心腔(1)顶部连接有空心管(8),所述转动杆(6)贯穿设置在空心管(8)内,所述空心管(8)顶部设置有横板(9),所述横板(9)与空心管(8)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板(10),所述横板(9)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多个钢珠(11),所述横板(9)顶部设置有转动板(12),多个所述钢珠(11)顶部均与转动板(12)相贴合,所述横板(9)与转动板(12)之间连接有转轴(13),所述横板(9)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摩擦垫(14),两个所述摩擦垫(14)均与转动板(12)相贴合,所述转动板(12)顶部固定设置有内镜本体(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包括空心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腔(1)内腔设置有活动板(2),所述活动板(2)外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圈(3),所述活动板(2)通过橡胶圈(3)与空心腔(1)密封连接,所述活动板(2)顶部连接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中部固定嵌入有内螺纹套(5),所述内螺纹套(5)内安插有转动杆(6),所述空心腔(1)底部设置有四个吸盘(7),所述空心腔(1)顶部连接有空心管(8),所述转动杆(6)贯穿设置在空心管(8)内,所述空心管(8)顶部设置有横板(9),所述横板(9)与空心管(8)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板(10),所述横板(9)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多个钢珠(11),所述横板(9)顶部设置有转动板(12),多个所述钢珠(11)顶部均与转动板(12)相贴合,所述横板(9)与转动板(12)之间连接有转轴(13),所述横板(9)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摩擦垫(14),两个所述摩擦垫(14)均与转动板(12)相贴合,所述转动板(12)顶部固定设置有内镜本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6)外周面底部固定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转动杆(6)螺纹连接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德顺
申请(专利权)人:宋德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