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58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记忆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止挡部和一个枕靠部,枕靠部左右两侧分别与不同的止挡部固定连接,所述枕靠部的高度低于止挡部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侧的凹槽放置耳朵,两侧的止挡部向后留出位置放置肩膀,解决了存在耳朵和肩部无处安放的问题;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第一透气沟槽和第二透气沟,可以使热量通过透气槽内的空气排出,解决了夏天闷热的问题;凸出部安装有加热片,对颈部进行加热,解决了冬天颈部受凉造成落枕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记忆枕
本申请涉及记忆枕。
技术介绍
现有的记忆枕结构简单,存在耳朵和肩部无处安放的问题,容易在人睡眠时压迫耳朵和肩部,造成不适。记忆枕上表面没有排气结构,造成夏天闷热;没有加热装置,造成冬天颈部受凉,容易造成落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记忆枕,解决了存在耳朵和肩部无处安放的问题,解决了夏天闷热的问题,解决了冬天颈部受凉造成落枕的问题。记忆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止挡部和一个枕靠部,枕靠部左右两侧分别与不同的止挡部固定连接,所述枕靠部的高度低于止挡部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枕靠部包括向上凸起的凸出部和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凸出部的高度高于凹陷部的高度,所述凸出部和凹陷部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凸出部相比两侧的止挡部向前凸出,所述凸出部前侧形成有从上到下且从后到前的曲面。优选地,所述止挡部前侧形成有从上到下且从前到后的斜面;所述斜面位于曲面后方。优选地,所述凸出部上方形成有第一透气沟槽,所述凹陷部上方形成有第二透气沟槽;所述第一透气沟槽和第二透气沟槽相连通。优选地,所述止挡部和/或枕靠部上方形成有多个凸出的凸点。优选地,所述止挡部上方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枕靠部相连通。优选地,还包括加热片,所述加热片在凸出部上方,所述加热片与凸出部粘接。优选地,所述加热片伸入到第一透气沟槽并与第一透气沟槽贴合。优选地,所述止挡部和枕靠部一体成型;所述止挡部和枕靠部的材质为乳胶或记忆棉。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两侧的凹槽放置耳朵,两侧的止挡部向后留出位置放置肩膀,解决了存在耳朵和肩部无处安放的问题;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第一透气沟槽和第二透气沟,可以使热量通过透气槽内的空气排出,解决了夏天闷热的问题;凸出部安装有加热片,对颈部进行加热,解决了冬天颈部受凉造成落枕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枕靠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到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记忆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止挡部11和一个枕靠部12,枕靠部12左右两侧分别与不同的止挡部11固定连接,所述枕靠部12的高度低于止挡部11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枕靠部12包括向上凸起的凸出部2和向下凹陷的凹陷部3,所述凸出部2的高度高于凹陷部3的高度,所述凸出部2和凹陷部3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凸出部2相比两侧的止挡部11向前凸出,所述凸出部2前侧形成有从上到下且从后到前的曲面22。优选地,所述止挡部11前侧形成有从上到下且从前到后的斜面111;所述斜面111位于曲面22后方。优选地,所述凸出部2上方形成有第一透气沟槽21,所述凹陷部3上方形成有第二透气沟槽31;所述第一透气沟槽21和第二透气沟槽31相连通。第一透气沟槽21和第二透气沟槽31不与颈部和头部接触,第一透气沟槽21和第二透气沟槽31内的空气可以与记忆枕外侧的空气流通,将人体的热量带出记忆枕。优选地,所述止挡部11和/或枕靠部12上方形成有多个凸出的凸点10。优选地,所述止挡部11上方形成有凹槽4,所述凹槽4与枕靠部12相连通。两侧的凹槽4可以盛放耳朵,防止头部偏转压迫耳朵造成耳朵弯折,引起耳朵不适。优选地,还包括加热片5,所述加热片5在凸出部2上方,所述加热片5与凸出部2粘接。优选地,所述加热片5伸入到第一透气沟槽21并与第一透气沟槽21贴合,这样可以避免颈部与第一透气沟槽21被加热片5分隔,造成空气交换速率下降。优选地,所述止挡部11和枕靠部12一体成型;所述止挡部11和枕靠部12的材质为乳胶或记忆棉。工作原理:使用本技术枕靠时,头部放置于凹陷部3上,颈部放置在凸出部2上,凸出部2高、凹陷部3低的设置符合人体躺卧时头部的颈部的位置。凸起的凸出部2支撑颈部,同时两侧的止挡部11限制头部相对颈部的移动,防止颈部肌肉损伤(落枕)。此时肩膀位于凸出部2两侧,由于两侧的止挡部11的前侧面在凸出部2后方,向前突出的凸出部2给放置肩部留出了空间,避免了肩部无处可放造成的肩部不适。加热片5通电对颈部进行加热,可以在冬季防止颈部受凉。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以图3的方向为准。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记忆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止挡部(11)和一个枕靠部(12),枕靠部(12)左右两侧分别与不同的止挡部(11)固定连接,所述枕靠部(12)的高度低于止挡部(11)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记忆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止挡部(11)和一个枕靠部(12),枕靠部(12)左右两侧分别与不同的止挡部(11)固定连接,所述枕靠部(12)的高度低于止挡部(11)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靠部(12)包括向上凸起的凸出部(2)和向下凹陷的凹陷部(3),所述凸出部(2)的高度高于凹陷部(3)的高度,所述凸出部(2)和凹陷部(3)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忆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相比两侧的止挡部(11)向前凸出,所述凸出部(2)前侧形成有从上到下且从后到前的曲面(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忆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11)前侧形成有从上到下且从前到后的斜面(111);所述斜面(111)位于曲面(22)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忆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上方形成有第一透气沟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翰林王顺先孙晓彬
申请(专利权)人:新时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