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确控制制冷量和去湿量的温湿度试验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温湿度试验箱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精确控制制冷量和去湿量的温湿度试验箱。
技术介绍
汽车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的零部件,而这些零部件在生产完成到出厂的过程中,大部分的零部件都需要进行检测,其中温湿度的检测是较为复杂的一环,现有的温湿度试验箱在对零部件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无法精准的对制冷量和去湿量进行控制,不利于零部件的温湿度检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加温湿度检测效果的精确控制制冷量和去湿量的温湿度试验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精确控制制冷量和去湿量的温湿度试验箱,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一侧的转动门、设于所述箱体侧壁上的多个冷凝管、设于所述箱体底部的底盘、用于连接所述底盘和所述箱体的多个卡扣、设于所述底盘上的托盘、设于所述箱体底部的去湿装置、设于所述去湿装置四周的多个调节装置、设于所述箱体上的驱动装置;所述去湿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箱体底部的转动管、设于所述转动管上的存储管、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确控制制冷量和去湿量的温湿度试验箱,包括箱体(1)、设于所述箱体一侧的转动门(11)、设于所述箱体侧壁上的多个冷凝管(12)、设于所述箱体底部的底盘(13)、用于连接所述底盘和所述箱体的多个卡扣(14)、设于所述底盘上的托盘(15)、设于所述箱体底部的去湿装置(2)、设于所述去湿装置四周的多个调节装置(3)、设于所述箱体上的驱动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湿装置(2)包括设于所述箱体底部的转动管(21)、设于所述转动管上的存储管(22)、设于所述转动管上的转动盘(23)、设于所述转动盘上的多个去湿组件;所述去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转动盘上的存储盒(24)、设于所述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确控制制冷量和去湿量的温湿度试验箱,包括箱体(1)、设于所述箱体一侧的转动门(11)、设于所述箱体侧壁上的多个冷凝管(12)、设于所述箱体底部的底盘(13)、用于连接所述底盘和所述箱体的多个卡扣(14)、设于所述底盘上的托盘(15)、设于所述箱体底部的去湿装置(2)、设于所述去湿装置四周的多个调节装置(3)、设于所述箱体上的驱动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湿装置(2)包括设于所述箱体底部的转动管(21)、设于所述转动管上的存储管(22)、设于所述转动管上的转动盘(23)、设于所述转动盘上的多个去湿组件;所述去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转动盘上的存储盒(24)、设于所述存储盒内的多个存储腔(25)、用于连接所述存储盒和所述转动盘的第一伸缩杆(26)、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内的第一弹性件(27)、设于所述存储盒一侧的拉板(28)、设于所述拉板上的第一拉钩(29)、设于所述拉板上的第二拉钩(20);所述转动门可相对于所述箱体进行转动,所述多个调节装置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转动管可相对于所述箱体进行转动,所述存储管和所述转动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多个去湿组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存储盒可相对于所述转动盘进行移动,所述第一拉钩和所述存储盒呈配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确控制制冷量和去湿量的温湿度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设于所述箱体底部的调节槽(31)、设于所述调节槽上的两个转动轮(32)、套设于所述两个转动轮上的传动带(33)、设于所述传动带上的拨片(34)、设于所述传动带下侧的传动轮(35)、设于所述箱体上且穿设于所述传动轮上的传动杆(36);所述转动轮可相对于所述调节槽进行转动,所述拨片和所述第二拉钩呈配合设置,所述传动轮可相对于所述传动杆进行转动,所述传动轮和所述传动带呈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确控制制冷量和去湿量的温湿度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还包括设于所述箱体上的移动杆(37)、用于连接所述移动杆和所述箱体的第二伸缩杆(38)、设于所述移动杆上的第一齿轮(39)、设于所述移动杆上的多个第二齿轮(30);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传动带呈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传动带呈配合设置,所述移动杆可相对于所述箱体进行移动,所述第一齿轮可相对于所述移动杆进行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可相对于所述移动杆进行转动,所述多个第二齿轮均为不完全齿轮,所述多个第二齿轮的齿数不同,所述多个第二齿轮的齿数向远离第一齿轮的方向依次减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精确控制制冷量和去湿量的温湿度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还包括设于所述箱体上的第一驱动件(301)、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的第三伸缩杆(302)、设于所述第二伸缩杆上的连接扣(303)、穿设于所述第三伸缩杆上的卡板(304)、用于连接所述卡板和所述第三伸缩杆的多个第二弹性件(305)、设于所述箱体上的驱动管(306)、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管和所述箱体的第三弹性件(307)、设于所述驱动管上的开槽(308)、套设于所述驱动管上的第三齿轮(309)、设于所述第三齿轮上的限位槽(310)、设于所述限位槽上的限位扣(311)、用于连接所述限位扣和所述箱体的支撑杆(312);所述卡板和所述连接扣呈配合设置,所述卡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三伸缩杆进行移动,所述驱动管可相对于所述箱体进行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攀攀,董晓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