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惠娥专利>正文

一种减少污染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5396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污染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装置,包括塔身;所述塔身的底部冷却降尘仓左侧与烟气通道相连接;所述塔身的冷却降尘仓内设置有烟气降尘隔板;所述塔身的冷却降尘仓底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相连接,且循环水泵与溢流沉降仓的左侧壁中间处相连接;所述塔身的冷却降尘仓和脱硫仓之间设置有集烟口;所述塔身的脱硫仓顶部设置有排烟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塔身底部的冷却降尘仓内设置的烟气降尘隔板呈螺旋状,可以使从烟气通道进入冷却降尘仓内的烟气顺着螺旋状的烟气降尘隔板上升,增加烟气在冷却降尘仓内驻留的时间,便于更好的使烟气内的粉尘颗粒沉降,减少粉尘颗粒排放到塔身外的大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污染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熔窑烟气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减少污染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装置。
技术介绍
在平板玻璃生产企业,玻璃熔窑是一种常用的工业窑炉,在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主要以燃油、煤气作为燃料,在工作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污染气体,其中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和NOx,根据国家规定,NOx排放低于700mg/Nm3,SO2排放低于400mg/Nm。减少污染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装置可以参考CN103752153B号专利,其主要包括与锅炉烟气管道右端连通的舱体,所述舱体右端设有净化烟气出口,所述舱体内腔左部上端设有多个脱硫液雾化水喷撒装置,所述脱硫液雾化水喷撒装置与装有脱硫液的雾化液储备仓连接,所述舱体内腔右部上端设有多个消石灰粉喷撒装置,所述消石灰粉喷撒装置与装有消石灰粉的消石灰粉储备仓连接,所述舱体下端连接积灰斗。现有类似的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在使用时,烟气在脱硫脱硝设备内驻留的时间过于短暂,无法将烟气中的硫硝充分去除,导致排放出脱硫脱硝设备的烟气中仍含有大量的硫硝成分,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并且排放到大气中的烟气会凝聚成大颗粒漂浮物,形成雾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污染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装置,以解决现有类似的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在使用时,烟气在脱硫脱硝设备内驻留的时间过于短暂,无法将烟气中的硫硝充分去除,导致排放出脱硫脱硝设备的烟气中仍含有大量的硫硝成分,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并且排放到大气中的烟气会凝聚成大颗粒漂浮物,形成雾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减少污染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减少污染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装置,包括塔身;所述塔身的底部冷却降尘仓左侧与烟气通道相连接;所述塔身的冷却降尘仓内设置有烟气降尘隔板;所述塔身的冷却降尘仓底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相连接,且循环水泵与溢流沉降仓的左侧壁中间处相连接;所述塔身的冷却降尘仓和脱硫仓之间设置有集烟口;所述塔身的脱硫仓顶部设置有排烟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塔身底部的冷却降尘仓内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烟气降尘隔板。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泵的顶部通过排水管道与溢流沉降仓左侧壁中间处相连接,溢流沉降仓的内部设置有三层过滤隔板,溢流沉降仓的底部设置有残渣暂留管,残渣暂留管的底部右侧设置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溢流沉降仓的顶部与溢流管道的右端相连接,溢流管道的左端设置在冷却降尘仓内的烟气降尘隔板顶部,溢流管道的左端连接有环形管道,环形管道的内外两侧壁上等距设置有雾化喷头。进一步的,所述集烟口的内部为一个上窄下宽的锥形,集烟口的顶部社设置有六处烟气分流管道,烟气分流管道的另一端设置在脱硫仓的底部,脱硫仓的底部盛放有石灰浆液。进一步的,所述排烟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排烟风扇,排烟风扇的顶部转动连接于排烟机构的底部端面内。进一步的,所述排烟机构的顶部设置有隔水顶板,隔水顶板呈锥形设置,隔水顶板的锥形斜面上环绕设置有六处支柱,支柱的底部安装在塔身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烟气降尘隔板的设置,塔身底部的冷却降尘仓内设置的烟气降尘隔板呈螺旋状,可以使从烟气通道进入冷却降尘仓内的烟气顺着螺旋状的烟气降尘隔板上升,增加烟气在冷却降尘仓内驻留的时间,便于更好的使烟气内的粉尘颗粒沉降,减少粉尘颗粒排放到塔身外的大气中。溢流沉降仓的设置,降尘液体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将溢流沉降仓充满,并使降尘液体从溢流沉降仓顶部的溢流管道输送到环形管道中,经雾化喷头喷洒到烟气降尘隔板顶部,对从烟气降尘隔板内冒出烟气内的颗粒漂浮物进行沉降,减少烟气中的粉尘颗粒物,提高烟气的洁净度,降低颗粒物排放到大气中的浓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侧面轴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塔身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冷却降尘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集烟口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脱硫仓和排烟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侧面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塔身;101、冷却降尘仓;102、脱硫仓;2、烟气通道;3、烟气降尘隔板;4、循环水泵;401、排水管道;5、溢流沉降仓;501、残渣暂留管;502、过滤隔板;503、溢流管道;504、环形管道;505、雾化喷头;6、集烟口;601、烟气分流管道;7、排烟机构;701、排烟风扇;702、隔水顶板;703、支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污染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装置,包括塔身1;塔身1的底部冷却降尘仓101左侧与烟气通道2相连接;塔身1的冷却降尘仓101内设置有烟气降尘隔板3;塔身1的冷却降尘仓101底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4相连接,且循环水泵4与溢流沉降仓5的左侧壁中间处相连接;塔身1的冷却降尘仓101和脱硫仓102之间设置有集烟口6,集烟口6的内部为一个上窄下宽的锥形,集烟口6的顶部社设置有六处烟气分流管道601,烟气分流管道601的另一端设置在脱硫仓102的底部,脱硫仓102的底部盛放有石灰浆液,在使用时,经过冷却降尘仓101的烟气从集烟口6分散到各个烟气分流管道601中,然后经烟气分流管道601的底部排放到脱硫仓102底部的石灰浆液中,对烟气进行脱硫操作,由于烟气分流管道601的底部插在脱硫仓102底部的石灰浆液中,烟气可以充分与石灰浆液反应,可以有效提高脱硫的净化率;塔身1的脱硫仓102顶部设置有排烟机构7,排烟机构7的顶部设置有隔水顶板702,隔水顶板702呈锥形设置,隔水顶板702的锥形斜面上环绕设置有六处支柱703,支柱703的底部安装在塔身1的顶部,在使用时,隔水顶板702可以避免雨水从塔身1的底部进入到塔身1中,同时锥形设置的隔水顶板702,随着风从隔水顶板702的底部吹过时,可以增加烟气的溢散效果。其中,塔身1底部的冷却降尘仓101内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烟气降尘隔板3,在使用时,塔身1底部的冷却降尘仓101内设置的烟气降尘隔板3呈螺旋状,可以使从烟气通道2进入冷却降尘仓101内的烟气顺着螺旋状的烟气降尘隔板3上升,增加烟气在冷却降尘仓101内驻留的时间,便于更好的使烟气内的粉尘颗粒沉降,减少粉尘颗粒排放到塔身1外的大气中。其中,循环水泵4的顶部通过排水管道401与溢流沉降仓5左侧壁中间处相连接,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污染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1);所述塔身(1)的底部冷却降尘仓(101)左侧与烟气通道(2)相连接;所述塔身(1)的冷却降尘仓(101)内设置有烟气降尘隔板(3);所述塔身(1)的冷却降尘仓(101)底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4)相连接,且循环水泵(4)与溢流沉降仓(5)的左侧壁中间处相连接;所述塔身(1)的冷却降尘仓(101)和脱硫仓(102)之间设置有集烟口(6);所述塔身(1)的脱硫仓(102)顶部设置有排烟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污染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1);所述塔身(1)的底部冷却降尘仓(101)左侧与烟气通道(2)相连接;所述塔身(1)的冷却降尘仓(101)内设置有烟气降尘隔板(3);所述塔身(1)的冷却降尘仓(101)底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4)相连接,且循环水泵(4)与溢流沉降仓(5)的左侧壁中间处相连接;所述塔身(1)的冷却降尘仓(101)和脱硫仓(102)之间设置有集烟口(6);所述塔身(1)的脱硫仓(102)顶部设置有排烟机构(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少污染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1)底部的冷却降尘仓(101)内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烟气降尘隔板(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少污染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4)的顶部通过排水管道(401)与溢流沉降仓(5)左侧壁中间处相连接,溢流沉降仓(5)的内部设置有三层过滤隔板(502),溢流沉降仓(5)的底部设置有残渣暂留管(501),残渣暂留管(501)的底部右侧设置有阀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少污染玻璃熔窑烟气的脱硫脱硝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惠娥
申请(专利权)人:李惠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