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一体化循环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538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一体化循环处理系统,涉及市政排水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雨水过滤架、蓄水池、过滤腔、收集腔、输送腔、传送架、过滤组件和输送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过滤腔内部的过滤组件对雨水进行过滤,传送架可将杂物进行承接和传送到输送腔,输送架可将杂物输送到收集腔内部,收集腔对杂物进行收集处理,可利用雨水的重力和冲击力实现对过滤组件的自清洁处理,且可对过滤杂物进行输送收集汇总,定期对收集腔进行清理即可,可有效保证雨水循环处理效果,可将第一半支撑套筒内部的杂物震动处理,避免杂物将过滤孔堵塞,保证过滤处理效果,可有效保证杂物输送到收集腔内部,杂物收集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一体化循环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排水设备
,具体为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一体化循环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现有的海绵城市道路雨水一体化循环处理,过滤部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堆积大量杂物,对雨水过滤效果不佳,不便于后续雨水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一体化循环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一体化循环处理系统,包括雨水过滤架和蓄水池,所述雨水过滤架设于所述蓄水池顶部中心,所述雨水过滤架内部中心设有过滤腔,所述雨水过滤架内部于所述过滤腔外侧对称设有收集腔,所述雨水过滤架内部于所述收集腔外侧对称设有输送腔,所述收集腔与所述输送腔贯通,所述雨水过滤架内部于两个所述输送腔之间水平设有传送架,所述传送架一端延伸至所述输送腔内部,所述传送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腔下方。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过滤架内壁于所述过滤腔和所述收集腔之间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部两侧竖直对称设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一支撑辊和所述第二支撑辊与所述安装腔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辊和所述第二支撑辊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第一柔性带,所述第一柔性带外壁设有若干个第一半支撑套筒,所述第一半支撑套筒底部设有若干个过滤孔,所述第一柔性带延伸至所述过滤腔内部,位于所述过滤腔内部的所述第一半支撑套筒开口朝上,位于所述安装腔内部的所述第一半支撑套筒开口朝下,所述传送架包括第三支撑辊和第四支撑辊,所述第三支撑辊和所述第四支撑辊分别与所述雨水过滤架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辊和所述第四支撑辊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第二柔性带,所述第二柔性带外壁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壁设有若干个第二半支撑套筒,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半支撑套筒开口朝向所述过滤腔,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半支撑套筒开口朝向所述输送腔,所述第一半支撑套筒与所述第二半支撑套筒交错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半支撑套筒交错设置,所述输送腔内部竖直设有输送架,所述输送架包括第五支撑辊和第六支撑辊,所述第五支撑辊与所述第六支撑辊均分别与所述输送腔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五支撑辊与所述第六支撑辊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第三柔性带,所述第三柔性带外壁设有若干个第一半球形壳,靠近所述收集腔一侧的所述第一半球形壳开口倾斜朝下,远离所述收集腔一侧的所述第一半球形壳开口倾斜朝上,所述第一半球形壳与所述第二半支撑套筒交错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过滤架外壁顶部于所述收集腔上方设有活动连接的密封塞,密封塞可对收集腔进行密封处理,同时将密封塞拔出,可将收集腔内部的杂物进行清理。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过滤架于所述过滤腔内壁顶部对称设有弧形条,弧形条可对进入过滤腔内部的雨水进行导引处理,避免雨水进行安装腔内部,同时弧形条可对安装腔内部向过滤腔运动的第一半支撑套筒进行导引处理,保证第一半支撑套筒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架于所述第五支撑辊和所述第六支撑辊之间转动设有第七支撑辊,所述第七支撑辊设于第三柔性带内侧,第七支撑辊可在第五支撑辊和第六支撑辊进行辅助支撑,加强第三柔性带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支撑套筒的横截面外径大于所述过滤腔内径的二分之一,且第一半支撑套筒的横截面外径小于所述过滤腔内径的三分之二,保证两组第一半支撑套筒对过滤腔的覆盖面积更广,过滤效果更佳。进一步的,所述收集腔顶部和所述输送腔之间设有若干个通槽,所述通槽内壁底部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外壁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支撑轴外壁靠近所述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轴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半球形壳相匹配的第二半球形壳,所述第二半球形壳位于所述输送腔内部时所述第二半球形壳开口朝上,所述安装腔内壁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外壁套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支撑轴外壁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延伸至所述安装腔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设有若干个弹性件。进一步的,所述通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轴外径、所述第一支撑杆长度和所述第二半球形壳的外径之和,保证第二半球形壳可穿过通槽。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过滤架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支撑轴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腔贯通,安装槽为第二支撑轴提供安装空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设有支撑球,弹簧对支撑球进行弹性支撑,支撑球可与第一半支撑套筒外壁接触滑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雨水过滤架、蓄水池、过滤腔、收集腔、输送腔、传送架、过滤组件和输送架,雨水冲击到过滤组件的第一半支撑套筒上,雨水中的杂质过滤储存在第一半支撑套筒内部,雨水的重力和冲击力作用在第一半支撑套筒上,第一半支撑套筒运动到过滤组件的最下方时进行回转运动,第一半支撑套筒回转运动与第二半支撑套筒接触相抵,随着第一半支撑套筒的持续运动,可带动第二柔性带进行回转运动,第二柔性带将空腔内部的杂物向输送腔内部传送,第二半支撑套筒运动回转位置时,第二半支撑套筒将输送架的第一半球形壳向下拨,随着第二半支撑套筒的持续运动,可持续将第一半球形壳向下拨,第一半球形壳带动第三柔性带进行回转运动,第一半球形壳可将输送腔内部的杂物向下推,然后向上输送,第一半球形壳运动到输送架最上端时进行回转运动,第一半球形壳开口朝下,第一半球形壳内部的杂物向下落,杂物向下落时,位于下方的第一半球形壳顶部球形结构可对杂物进行限位,将杂物向收集腔内部导引,杂物在收集腔内部收集,可利用雨水的重力和冲击力实现对过滤组件的自清洁处理,且可对过滤杂物进行输送收集汇总,定期对收集腔进行清理即可,可有效保证雨水循环处理效果。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通槽、第一支撑轴、第一扭簧、第一支撑杆、第二半球形壳、第二支撑轴、第二扭簧、第二支撑杆和弹性件,当第一半支撑套筒在安装腔内部向上运动时,第一半支撑套筒将第二支撑杆向上顶,第二扭簧带动第二支撑杆进行震动,第二支撑杆对第一半支撑套筒进行震动处理,可将第一半支撑套筒内部的杂物震动处理,避免杂物将过滤孔堵塞,保证过滤处理效果,第二半球形壳位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一体化循环处理系统,包括雨水过滤架(1)和蓄水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架(1)设于所述蓄水池(2)顶部中心,所述雨水过滤架(1)内部中心设有过滤腔(3),所述雨水过滤架(1)内部于所述过滤腔(3)外侧对称设有收集腔(4),所述雨水过滤架(1)内部于所述收集腔(4)外侧对称设有输送腔(5),所述收集腔(4)与所述输送腔(5)贯通,所述雨水过滤架(1)内部于两个所述输送腔(5)之间水平设有传送架(6),所述传送架(6)一端延伸至所述输送腔(5)内部,所述传送架(6)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腔(3)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一体化循环处理系统,包括雨水过滤架(1)和蓄水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架(1)设于所述蓄水池(2)顶部中心,所述雨水过滤架(1)内部中心设有过滤腔(3),所述雨水过滤架(1)内部于所述过滤腔(3)外侧对称设有收集腔(4),所述雨水过滤架(1)内部于所述收集腔(4)外侧对称设有输送腔(5),所述收集腔(4)与所述输送腔(5)贯通,所述雨水过滤架(1)内部于两个所述输送腔(5)之间水平设有传送架(6),所述传送架(6)一端延伸至所述输送腔(5)内部,所述传送架(6)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腔(3)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一体化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架(1)内壁于所述过滤腔(3)和所述收集腔(4)之间设有安装腔(13),所述安装腔(13)内部两侧竖直对称设有过滤组件(7),所述过滤组件(7)包括第一支撑辊(8)和第二支撑辊(9),所述第一支撑辊(8)和所述第二支撑辊(9)与所述安装腔(13)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辊(8)和所述第二支撑辊(9)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第一柔性带(10),所述第一柔性带(10)外壁设有若干个第一半支撑套筒(11),所述第一半支撑套筒(11)底部设有若干个过滤孔(12),所述第一柔性带(10)延伸至所述过滤腔(3)内部,位于所述过滤腔(3)内部的所述第一半支撑套筒(11)开口朝上,位于所述安装腔(13)内部的所述第一半支撑套筒(11)开口朝下,所述传送架(6)包括第三支撑辊(14)和第四支撑辊(15),所述第三支撑辊(14)和所述第四支撑辊(15)分别与所述雨水过滤架(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辊(14)和所述第四支撑辊(15)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第二柔性带(16),所述第二柔性带(16)外壁设有空腔(17),所述空腔(17)内壁设有若干个第二半支撑套筒(18),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半支撑套筒(18)开口朝向所述过滤腔(3),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半支撑套筒(18)开口朝向所述输送腔(5),所述第一半支撑套筒(11)与所述第二半支撑套筒(18)交错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半支撑套筒(11)交错设置,所述输送腔(5)内部竖直设有输送架(19),所述输送架(19)包括第五支撑辊(20)和第六支撑辊(21),所述第五支撑辊(20)与所述第六支撑辊(21)均分别与所述输送腔(5)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五支撑辊(20)与所述第六支撑辊(21)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第三柔性带(22),所述第三柔性带(22)外壁设有若干个第一半球形壳(23),靠近所述收集腔(4)一侧的所述第一半球形壳(23)开口倾斜朝下,远离所述收集腔(4)一侧的所述第一半球形壳(23)开口倾斜朝上,所述第一半球形壳(2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元波匡珊珊亓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西海岸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