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性碱中毒的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334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性碱中毒的器具,包括容器体、伸缩管、供氧管和人工气道接头,容器体的内部为调节腔;伸缩管和供氧管分别设置于容器体的两端,人工气道接头设置于容器体的下方,伸缩管的末端设置有通气调节阀门;供氧接头与可调节流量的供氧装置相连接;人工气道接头用于与病人的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相连接,病人呼出的气体暂存在调节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器具,通过调节氧流量使血氧饱和度达到合适水平,然后通过调节伸缩管长度和通气调节阀门使病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在容器体中的调节腔内暂存,从而使病人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继而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实现对气管插管病人呼吸性碱中毒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性碱中毒的器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性碱中毒的器具。
技术介绍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由于肺通气过度使血液中的碳酸(H2CO3)原发性减少,导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以及pH值升高(大于7.45)。呼吸性碱中毒病人有头晕、感觉异常、胸闷、胸痛、恐惧,手足和面部麻木,甚至四肢抽搐的表现,并且PaCO2下降可导致脑血管收缩,存在脑缺血的风险。目前,临床上对于呼吸性碱中毒的治疗,除对因治疗、镇痛镇静甚至肌松治疗外,缺乏其他简单易行的对症治疗方法,临床上通常采用一个密封的塑料袋或纸袋将病人的口鼻部或人工气道出口罩住,以营造出一个接近密闭的空间,使病人呼出的二氧化碳(CO2)全部收集在密封的空间中,通过增加病人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而提升病人肺泡中的二氧化碳分压,最终达到提高病人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目的,以缓解和消除病人的呼吸性碱中毒症状。然而,该方法因塑料袋或纸袋支撑能力差、密闭性差等因素,对二氧化碳的管控效果不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性碱中毒的器具,包括容器体(1)、伸缩管(2)、供氧管(4)和人工气道接头(3),容器体的内部为容纳气管插管病人或气切套管病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调节腔(5);其特征在于:伸缩管和供氧管分别设置于容器体的两端,人工气道接头设置于容器体的下方,伸缩管的长度可调,伸缩管的内部为连通调节腔与外界的通气道(6),伸缩管的末端设置有对通气道与外界连通的开口大小进行调节的通气调节阀门(7);所述供氧管的一端与容器体内部的调节腔(5)相通,另一端设置有供氧接头(9),供氧接头与可调节流量的供氧装置相连接;人工气道接头用于与病人的气管插管(10)或气切套管相连接,以实现调节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性碱中毒的器具,包括容器体(1)、伸缩管(2)、供氧管(4)和人工气道接头(3),容器体的内部为容纳气管插管病人或气切套管病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调节腔(5);其特征在于:伸缩管和供氧管分别设置于容器体的两端,人工气道接头设置于容器体的下方,伸缩管的长度可调,伸缩管的内部为连通调节腔与外界的通气道(6),伸缩管的末端设置有对通气道与外界连通的开口大小进行调节的通气调节阀门(7);所述供氧管的一端与容器体内部的调节腔(5)相通,另一端设置有供氧接头(9),供氧接头与可调节流量的供氧装置相连接;人工气道接头用于与病人的气管插管(10)或气切套管相连接,以实现调节腔(5)与气管插管的连通;病人呼出的气体暂存在调节腔(5)中,经再次以及多次呼入后使得病人呼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以治疗气管插管病人的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性碱中毒的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气道接头(3)上设置有与其相通的旁流型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接口(14),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接口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立黄齐兵宋岩王华卿韩萍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