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岑艺懂专利>正文

一种RNA病毒消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319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RNA病毒消杀结构,包括第一吸附等离子器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第一吸附等离子器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的正负电压不同,第一吸附等离子器上设置有第一电离丝和第一吸附板组件,第一电离丝位于第一吸附等离子器的进气端,第二等离子器上设置有第二电离丝和第二吸附板组件,第二电离丝位于第二吸附等离子器的进气端,第一吸附板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的正负电压不同以吸附不同电荷的RNA病毒后放电杀死RNA、DNA病毒,通过形成第一电离丝和第二电离丝使得经过第一吸附等离子器和第二等离子器的RNA病毒和DNA病毒分别带上电荷,带电荷的病毒、细菌经过第一吸附板组件和第二吸附板组件后,被吸附和高压电杀死,整个过程高效、消杀全面、且安全卫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NA病毒消杀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RNA病毒消杀结构。
技术介绍
市场现有的空气杀菌技术一般采用传统的紫外灯,也有采用效率比较高的高压静电吸附电击杀菌技术,但对于较为微小及传播力更强的病毒就有点处理能力不足,因为病毒和细菌有质的区别,细菌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组成,传统的紫外灯照射一小时就可杀死细菌,但条件是细菌是固定在物体表面而且是长时间停留在能让紫外灯直接照射的地方,这个也是紫外灯最大的缺陷,而高压静电吸附就能迅速的杀死细菌,它采用的原理就是将依附在尘粒上的细菌通过高压电离丝时带上正电荷,然后通过吸附板时吸附放电把尘粒电击碳化从而杀死细菌,但对于病毒来说,高压静电吸附存在一定的缺点,因为病毒比细菌更细小,而且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组成,而核酸又分DNA或RNA,而两者也有(+)(-)单链的区别,而现有的高压静电吸附杀菌都采用正电压,难以对RNA和DNA病毒的正链病毒进行消杀,存在遗漏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RNA病毒消杀结构,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消杀正链和负链的RNA和DNA病毒。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RNA病毒消杀结构,包括第一吸附等离子器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的正负电压不同,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上设置有第一电离丝和第一吸附板组件,所述第一电离丝位于第一吸附等离子器的进气端,所述第二等离子器上设置有第二电离丝和第二吸附板组件,第二电离丝位于第二吸附等离子器的进气端,所述第一吸附板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的正负电压不同以吸附不同电荷的RNA病毒后放电杀死RNA、DNA病毒,通过形成第一电离丝和第二电离丝使得经过第一吸附等离子器和第二等离子器的RNA病毒和DNA病毒分别带上电荷,带电荷的病毒、细菌经过第一吸附板组件后,由于第一吸附板组件带有负电位可以吸附经过的带正电荷的DNA、RNA病毒以及细菌等,并通过高压放电杀死被吸附的DNA、RNA病毒以及细菌;同样的带电荷的病毒、细菌经过第二吸附板组件后,带负电荷的DNA、RNA病毒以及细菌被正电位的第二吸附板组件吸附后通过高压放电杀死,整个过程高效、消杀全面、且安全卫生,由于空气形成气溶胶并容易带正电荷,第一吸附板组件设置为负电位可以快速与空气中的带正电荷的细菌、病毒进行消杀,提高消杀效率,设置合理。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板组件包括多个接地铝板和多个负低压铝板,接地铝板和负低压铝板交替设置以形成带负电位的第一吸附板组件,DNA、RNA病毒以及细菌被吸附的同时第一吸附板组件放电杀死DNA、RNA病毒以及细菌。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铝板和负低压铝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多个接地铝板和负低压铝板交替间隔设置以形成多个吸附面以提高吸附面积,提高消杀效率。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上设置有第一左固定架和第一右固定架,所述接地铝板和负低压铝板贯穿叠置安装在第一左固定架和第一右固定架之间。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左固定架和第一右固定架分别与接地铝板和负低压铝板绝缘。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铝板与地线接触片碰触,所述负低压铝板与负低压接触片连通。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离丝安装在第一电离丝拉挂弹片上。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电离丝拉挂弹片通过负高压固定架与负高压接触片连通以便于电离。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的电压极性相反且结构相同。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上下绝缘叠置以避免串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形成第一电离丝和第二电离丝使得经过第一吸附等离子器和第二等离子器的RNA病毒和DNA病毒分别带上电荷,带电荷的病毒、细菌经过第一吸附板组件后,由于第一吸附板组件带有负电位可以吸附经过的带正电荷的DNA、RNA病毒以及细菌等,并通过高压放电杀死被吸附的DNA、RNA病毒以及细菌;同样的带电荷的病毒、细菌经过第二吸附板组件后,带负电荷的DNA、RNA病毒以及细菌被正电位的第二吸附板组件吸附后通过高压放电杀死,整个过程高效、消杀全面、且安全卫生。附图说明图1为RNA病毒消杀结构示意图。图2为RNA病毒消杀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RNA病毒消杀结构剖面拆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参见附图1-3一种RNA病毒消杀结构,包括第一吸附等离子器1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2,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1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2的正负电压不同,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1上设置有第一电离丝11和第一吸附板组件12,所述第一电离丝11位于第一吸附等离子器1的进气端,所述第二等离子器2上设置有第二电离丝和第二吸附板组件,第二电离丝位于第二吸附等离子器的进气端,所述第一吸附板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的正负电压不同以吸附不同电荷的RNA病毒后放电杀死RNA、DNA病毒。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板组件12包括多个接地铝板121和多个负低压铝板122,接地铝板121和负低压铝板122交替设置,所述接地铝板121和负低压铝板122之间设置有间隙,多个接地铝板121和负低压铝板122通过固定螺套123实现交替间隔设置以形成多个吸附面,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1上设置有第一左固定架13和第一右固定架14,所述接地铝板121和负低压铝板122贯穿叠置安装在第一左固定架13和第一右固定架14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固定架13和第一右固定架14分别与接地铝板121和负低压铝板122绝缘以便于第一吸附等离子器1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2叠加。进一步地,所述接地铝板121与地线接触片15碰触,所述负低压铝板122与负低压接触片16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离丝11安装在第一电离丝拉挂弹片18上,该第一电离丝拉挂弹片18上设置有多个相隔向上伸出的三角挂部,该挂部向外折弯形成。进一步地,第一电离丝拉挂弹片18通过负高压固定架181与负高压接触片17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1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2的电压极性相反且结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上下绝缘叠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吸附板组件包括多个接地铝板和多个正低压铝板,接地铝板和正低压铝板交替设置,所述接地铝板和正低压铝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多个接地铝板和正低压铝板交替间隔设置以形成多个吸附面,第二吸附等离子器与第一等离子器结构相同,电压极性相反,在这不作图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附等离子器上设置有第二左固定架和第二右固定架,所述接地铝板和正低压铝板贯穿叠置安装在第二左固定架和第二右固定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左固定架和第二右固定架分别与接地铝板和正低压铝板绝缘。进一步地,所述接地铝板与地线接触片碰触,所述正低压铝板与正低压接触片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离丝安装在第二电离丝拉挂弹片上。进一步地,第二电离丝拉挂弹片通过正高压固定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RNA病毒消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附等离子器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的正负电压不同,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上设置有第一电离丝和第一吸附板组件,所述第一电离丝位于第一吸附等离子器的进气端,所述第二等离子器上设置有第二电离丝和第二吸附板组件,第二电离丝位于第二吸附等离子器的进气端,所述第一吸附板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的正负电压不同以吸附不同电荷的RNA病毒后放电杀死RNA、DNA病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NA病毒消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附等离子器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和第二吸附等离子器的正负电压不同,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上设置有第一电离丝和第一吸附板组件,所述第一电离丝位于第一吸附等离子器的进气端,所述第二等离子器上设置有第二电离丝和第二吸附板组件,第二电离丝位于第二吸附等离子器的进气端,所述第一吸附板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的正负电压不同以吸附不同电荷的RNA病毒后放电杀死RNA、DNA病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NA病毒消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板组件包括多个接地铝板和多个负低压铝板,接地铝板和负低压铝板交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NA病毒消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铝板和负低压铝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多个接地铝板和负低压铝板交替间隔设置以形成多个吸附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NA病毒消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等离子器上设置有第一左固定架和第一右固定架,所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艺懂
申请(专利权)人:岑艺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