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善视疲劳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8529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视疲劳的中药组合物,原料药包括杭白菊、红花;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原料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取原料药,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醇提液,醇提液除乙醇后上样于大孔吸附树脂柱,再用NaCl溶液除杂,然后用乙醇洗脱,洗脱液干燥即得原料药提取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剂为泡腾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取原料药提取物5‑25份、稀释剂5‑25份、泡腾崩解剂50‑70份,原料药提取物、稀释剂混合均匀,分成两份,一份与柠檬酸混匀,制成酸颗粒,另一份与用PEG‑6000包裹的碳酸氢钠混匀,制成碱颗粒,酸颗粒和碱颗粒混匀整粒得到泡腾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中药组合物作为改善视疲劳药物的应用,改善视疲劳疗效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改善视疲劳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改善视疲劳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视疲劳是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属于身心医学范畴;是一组表现为用眼后出现视觉障碍、眼部不适及全身症状以至不能正常进行视作业的症候群,在临床上又常称为眼疲劳综合征。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和精神等各方面压力的增加,长期对着电脑工作、生活,视疲劳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视疲劳患者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视疲劳不仅会严重干扰患者的视觉和生活质量,还会进一步引发老年性黄斑变性、白内障、失明等眼部疾病。因此,积极开展和加强对该病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视疲劳的病因主要包括屈光不正、双眼物象不等、双眼异向运动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兴奋、调节辐辏异常、干眼症及视觉显示终端VDT的影响等。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矫正屈光不正、矫正眼位、眼外肌训练、耳穴贴压、手术方法、化学药物和中医中药治疗、改变生活和工作习惯等。使用手术治疗、棱镜矫正,疗效较为肯定,但使用面窄,不能满足视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改善视疲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按质量份数计,包括:杭白菊16-24份、红花8-1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改善视疲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按质量份数计,包括:杭白菊16-24份、红花8-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视疲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按质量份数计,包括:杭白菊19-21份、红花9.5-10.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视疲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剂包括泡腾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视疲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腾颗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原料药提取物5-25份、稀释剂5-25份、泡腾崩解剂50-70份;
所述稀释剂包括:糊精、乳糖、D-甘露糖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泡腾崩解剂包括:柠檬酸、用PEG-6000包裹的碳酸氢钠;所述用PEG-6000包裹的碳酸氢钠中,PEG-6000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0.5-1)∶1;所述柠檬酸、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1.0-1.7)∶1;
所述原料药提取物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A1:按质量份数计,取杭白菊16-24份、红花8-12份,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醇提液,醇提液除乙醇得无醇提取液;
A2:取大孔吸附树脂装柱,接着取无醇提取液上样于大孔吸附树脂柱,再用NaCl溶液对大孔吸附树脂柱除杂,然后用乙醇洗脱得到洗脱液,洗脱液干燥即得原料药提取物;所述大孔吸附树脂包括H1020、LS206、HPD600、LSA-10中的至少一种。


5.一种用于改善视疲劳的原料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质量份数计,取杭白菊16-24份、红花8-12份,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醇提液,醇提液除乙醇得无醇提取液;
S2:取大孔吸附树脂装柱,接着取无醇提取液上样于大孔吸附树脂柱,再用NaCl溶液对大孔吸附树脂柱除杂,然后用乙醇洗脱得到洗脱液,洗脱液干燥即得原料药提取物;所述大孔吸附树脂包括H1020、LS206、HPD600、LSA-10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视疲劳的原料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质量份数计,取杭白菊19-21份、红花9.5-10.5份,用10-25倍质量的20%-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4次,每次提取时间0.5h-2h,合并醇提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上清液即为无醇提取液;
S2:取大孔吸附树脂,按照径高比1∶(3-7)湿法装柱,接着取0.5BV-2BV的无醇提取液以流速1BV/h-3BV/h上样于大孔吸附树脂柱,再用0.72BV-1.26BV浓度为0.05mol/L-0.2mol/L的NaCl溶液以流速1BV/h-3BV/h对大孔吸附树脂柱除杂,然后用1.8BV-2.7BV浓度为40%-80%的乙醇以流速1B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素香石森林任敏霞郑碧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