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诊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5209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诊断装置,包括透明管,所述透明管的顶部安装有封盖,且透明管的内部底端连接有固定架,所述透明管的外壁套设有橡胶刮管,所述橡胶刮管的顶部开设有集液槽,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两端均安装有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中间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二连接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板、活动套、导向杆、齿轮和齿条的配合,可使固定板平稳的升降,从而能够控制摄像头稳定移动,进而避免了摄像头发生晃动,大大提高了拍摄图像的稳定性和清晰度,使用效果极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诊断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诊断装置。
技术介绍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对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治疗效果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来获得,而是医疗器械产品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医疗设备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临床上在对患者消化道进行诊断时,通常将带有摄像装置的管道进入人体的肠胃内,利用摄像头可直观的对消化道的情况进行观察,从而便于医疗诊断,但现有的诊断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较多的缺陷,例如,现有装置通过利用气缸使摄像头在管道内来回运动,从而能够更好的拍摄和录像,但难以保证摄像头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导致摄像头晃动程度较大,最终影响拍摄图像的稳定性和清晰度,另外,摄像头不便拆装,维护较为困难,且下降过度容易与管道碰撞,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诊断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管(3),所述透明管(3)的顶部安装有封盖(1),且透明管(3)的内部底端连接有固定架(12),所述透明管(3)的外壁套设有橡胶刮管(4),所述橡胶刮管(4)的顶部开设有集液槽(5),所述固定架(12)的顶部两端均安装有气缸(13),两个所述气缸(13)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底部中间安装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底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板(7)的底部安装有第二连接板(11),所述第二连接板(11)的底部固定有摄像头(9),所述固定板(14)的两端均安装有活动套(18),两个所述活动套(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管(3),所述透明管(3)的顶部安装有封盖(1),且透明管(3)的内部底端连接有固定架(12),所述透明管(3)的外壁套设有橡胶刮管(4),所述橡胶刮管(4)的顶部开设有集液槽(5),所述固定架(12)的顶部两端均安装有气缸(13),两个所述气缸(13)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底部中间安装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底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板(7)的底部安装有第二连接板(11),所述第二连接板(11)的底部固定有摄像头(9),所述固定板(14)的两端均安装有活动套(18),两个所述活动套(18)的内部均贯穿有导向杆(16),所述导向杆(16)的底端与固定架(12)相连接,两个所述活动套(18)的侧壁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齿轮(15),所述透明管(3)的内壁两侧均固定有与齿轮(15)相啮合的齿条(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7)的底部开设有卡槽(22),所述第二连接板(11)的顶部固定有与卡槽(22)相匹配的卡块(20),且第二连接板(11)的顶部两端靠近卡块(20)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9),所述第一连接板(7)的底部两端均安装有与限位槽(19)相匹配的限位块(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临床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3)的顶端安装有与封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