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叶一心茶叶自动炒制设备及炒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513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叶一心茶叶自动炒制设备,包括杀青机构、初次揉捻机构和二次炒制机构;杀青机构包括滚筒,滚筒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初次揉捻机构包括初次揉捻室和保护筒,保护筒的上端与出料口连通,下端与初次揉捻室相连,保护筒内设置有倾斜的传送带,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有多块理料板;初次揉捻室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传送带的下端通向支撑板,支撑板上方设置有多个揉捻辊,揉捻辊的轴向平行于传送带的传输方向且揉捻辊连接有驱动机构;支撑板的端部设置有排料孔,所述二次炒制机构设置于排料孔的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梳理茶叶的长度方向,对茶叶进行有序的初步揉捻,可有效减少茶渣,提升茶叶的优品率,改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叶一心茶叶自动炒制设备及炒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炒茶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两叶一心茶叶自动炒制设备及炒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茶叶的批量化炒制都是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现有的炒茶设备多种多样,如申请号为201911151529.2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920778577.3的技术等。这些设备虽然可以实现批量化、自动化炒茶,但对于如图1所示的两叶一心茶叶来说,炒茶初期茶叶中的水分含量比较高,茶梗100韧性较差,如果直接对这种茶叶进行无规则的揉捻,很可能导致茶梗断裂以及叶片200破碎,从而产生不少的低品质茶渣,降低优品率,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叶一心茶叶自动炒制设备及炒制方法,可有效防止炒茶初期茶梗断裂,减少细碎的茶渣,提高优品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两叶一心茶叶自动炒制设备,包括杀青机构、初次揉捻机构和二次炒制机构;所述杀青机构包括两端封口的滚筒,所述滚筒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滚筒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滚筒内部设置有螺旋传输机构,滚筒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夹套,所述滚筒与保温夹套之间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初次揉捻机构包括初次揉捻室和倾斜设置的保护筒,所述保护筒的上端通过竖直的连接筒与出料口连通,保护筒的下端与初次揉捻室相连,所述保护筒内设置有倾斜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有多块相互平行且均匀设置的理料板,所述出料口到传送带的竖直距离大于或等于50cm,相邻两理料板之间设置有宽度为1至1.5cm的理料槽,理料板下表面到传送带之间的距离为1至5mm;所述初次揉捻室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传送带的下端通向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方设置有多个揉捻辊,所述揉捻辊的轴向平行于传送带的传输方向且揉捻辊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板的端部设置有排料孔,所述二次炒制机构设置于排料孔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排料孔内设置有吹风管,所述吹风管的出风口朝上,且吹风管连接有气泵,所述初次揉捻室的顶部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滚筒设置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排湿口,所述排风口和排湿口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与气泵相连,且输气管上设置有除湿设备。进一步地,所述二次炒制机构包括炒锅,所述炒锅内部设置有自由的炒制球,炒锅的边缘设置有至少3个均匀设置的连接板,每个连接板铰接连接有一竖直的液压缸。进一步地,所述炒制球包括球芯和第一弹性套,所述第一弹性套包覆球芯,且第一弹性套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倾斜设置,排料孔位于支撑板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的倾斜角度为20°至40°。进一步地,所述揉捻辊包括辊体以及包覆在辊体外壁的第二弹性套,所述第二弹性套外壁设置有多个条形的凸台,所述凸台的长度方向与揉捻辊的长度方向一致。采用上述两叶一心茶叶自动炒制设备的炒制方法,将两叶一心茶叶放入进料口,加热腔内的热源对茶叶进行加热,同时螺旋传输机构驱动茶叶移动至出料口;茶叶从出料口排出并落在传送带上,由于茶梗的密度和重量大于叶片的密度和重量,在下落的过程中茶梗朝下,控制传送带倾斜朝下移动,茶梗与传送带接触时,传送带对茶梗端部施加倾斜向下的作用力,使得茶梗倒在传送带上,且茶梗的长度方向与传送带的传输方向一致;少部分茶叶与理料板碰撞,然后落入理料槽内,由于理料槽的宽度小于茶叶的长度,使得茶叶的长度方向与理料槽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将茶叶输送到支撑板后,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揉捻辊转动,对茶叶进行初次揉捻并带动茶叶沿着支撑板移动,经过多次揉捻后,茶叶水分进一步降低,再通过排料孔落入二次炒制机构进行二次炒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两叶一心茶叶的茶梗密度和重量大于叶片的特点,通过自然下落的方式使得茶梗朝下,茶尖朝上,从而自动对茶叶的长度方向进行梳理,配合理料板,可以使得所有茶叶的长度方向都与传送带的传输方向一致,再控制揉捻辊的安装方向,使得揉捻辊的轴向与茶叶的长度方向一致,这样在揉捻茶叶时可防止茶梗弯曲而断裂,从而减少了细碎茶渣的数量,经过杀青和初次揉捻后,茶叶中的水分降低,茶梗的韧性增强,不容易断裂,因此可通过二次炒制机构进行无规则的揉捻,直到炒制完成。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梳理茶叶的长度方向,对茶叶进行有序的初步揉捻,可有效减少茶渣,提升茶叶的优品率,改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两叶一心茶叶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2中B-B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炒制球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滚筒;2—机架;3—进料口;4—出料口;5—保温夹套;6—加热腔;7—保护筒;8—初次揉捻室;9—连接筒;10—传送带;11—理料板;12—理料槽;13—支撑板;14—揉捻辊;15—驱动机构;16—排料孔;17—吹风管;18—气泵;19—输气管;20—除湿设备;21—炒锅;22—炒制球;221—球芯;222—第一弹性套;23—连接板;24—液压缸;100—茶梗;200—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两叶一心茶叶包括茶梗100和两个叶片200,在炒制初期,茶梗中的含水量还比较高,如果揉捻时茶梗100受到垂直于茶梗100的力,茶梗100会弯曲,如果作用力较大,则会导致茶梗100断裂,同时叶片200也比较破碎,从而产生许多细碎茶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两叶一心茶叶自动炒制设备,如图2至图5所示,包括杀青机构、初次揉捻机构和二次炒制机构。杀青机构用于对茶叶进行杀青,降低茶叶中的水分,具体地,所述杀青机构包括两端封口的滚筒1,所述滚筒1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机架2上,且滚筒1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3,用于加入茶叶,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4,用于排出茶叶。所述滚筒1内部设置有螺旋传输机构,用于推动茶叶移动,滚筒1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夹套5,起到保温的作用,降低热损耗,所述滚筒1与保温夹套5之间设置有加热腔6。加热腔6内设置有热源,热源可以是现有的电加热设备,也可以是高温烟气或者蒸汽等。杀青时,加热腔6内的热源将滚筒1预热,然后将茶叶通过进料口3放入滚筒1,利用螺旋传输机构推动茶叶移动,同时不断地对茶叶进行搅拌,使得茶叶均匀受热,直到茶叶运动至出料口4。初次揉捻机构用于对两叶一心茶叶进行初步的揉捻,使得茶叶的水分进一步降低,同时叶片200开始卷曲,具体地,所述初次揉捻机构包括初次揉捻室8和倾斜设置的保护筒7,所述保护筒7的上端通过竖直的连接筒9与出料口4连通,保护筒7和连接筒9内腔的断面呈矩形,保护筒7的下端与初次揉捻室8相连,所述保护筒7内设置有倾斜的传送带10,传送带10与保护筒7的轴向平行,保护筒7和传送带10的倾斜角度为20°至40°。所述传送带10的上方设置有多块相互平行且均匀设置的理料板11,所述出料口4到传送带10的竖直距离大于或等于50cm,相邻两理料板11之间设置有宽度为1至1.5cm的理料槽12,理料板11下表面到传送带10之间的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两叶一心茶叶自动炒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杀青机构、初次揉捻机构和二次炒制机构;所述杀青机构包括两端封口的滚筒(1),所述滚筒(1)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机架(2)上,且滚筒(1)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3),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4),所述滚筒(1)内部设置有螺旋传输机构,滚筒(1)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夹套(5),所述滚筒(1)与保温夹套(5)之间设置有加热腔(6);所述初次揉捻机构包括初次揉捻室(8)和倾斜设置的保护筒(7),所述保护筒(7)的上端通过竖直的连接筒(9)与出料口(4)连通,保护筒(7)的下端与初次揉捻室(8)相连,所述保护筒(7)内设置有倾斜的传送带(10),所述传送带(10)的上方设置有多块相互平行且均匀设置的理料板(11),所述出料口(4)到传送带(10)的竖直距离大于或等于50cm,相邻两理料板(11)之间设置有宽度为1至1.5cm的理料槽(12),理料板(11)下表面到传送带(10)之间的距离为1至5mm;所述初次揉捻室(8)内设置有支撑板(13),所述传送带(10)的下端通向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上方设置有多个揉捻辊(14),所述揉捻辊(14)的轴向平行于传送带(10)的传输方向且揉捻辊(14)连接有驱动机构(15);所述支撑板(13)的端部设置有排料孔(16),所述二次炒制机构设置于排料孔(16)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两叶一心茶叶自动炒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杀青机构、初次揉捻机构和二次炒制机构;所述杀青机构包括两端封口的滚筒(1),所述滚筒(1)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机架(2)上,且滚筒(1)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3),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4),所述滚筒(1)内部设置有螺旋传输机构,滚筒(1)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夹套(5),所述滚筒(1)与保温夹套(5)之间设置有加热腔(6);所述初次揉捻机构包括初次揉捻室(8)和倾斜设置的保护筒(7),所述保护筒(7)的上端通过竖直的连接筒(9)与出料口(4)连通,保护筒(7)的下端与初次揉捻室(8)相连,所述保护筒(7)内设置有倾斜的传送带(10),所述传送带(10)的上方设置有多块相互平行且均匀设置的理料板(11),所述出料口(4)到传送带(10)的竖直距离大于或等于50cm,相邻两理料板(11)之间设置有宽度为1至1.5cm的理料槽(12),理料板(11)下表面到传送带(10)之间的距离为1至5mm;所述初次揉捻室(8)内设置有支撑板(13),所述传送带(10)的下端通向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上方设置有多个揉捻辊(14),所述揉捻辊(14)的轴向平行于传送带(10)的传输方向且揉捻辊(14)连接有驱动机构(15);所述支撑板(13)的端部设置有排料孔(16),所述二次炒制机构设置于排料孔(16)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叶一心茶叶自动炒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孔(16)内设置有吹风管(17),所述吹风管(17)的出风口朝上,且吹风管(17)连接有气泵(18),所述初次揉捻室(8)的顶部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滚筒(1)设置进料口(3)的一端设置有排湿口,所述排风口和排湿口连接有输气管(19),所述输气管(19)与气泵(18)相连,且输气管(19)上设置有除湿设备(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叶一心茶叶自动炒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炒制机构包括炒锅(21),所述炒锅(21)内部设置有自由的炒制球(22),炒锅(21)的边缘铰接有至少3个均匀设置的连接板(23),每个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烨
申请(专利权)人:曲靖促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