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及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技术

技术编号:2884987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54
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向卷芯卷缠玻璃短切原丝毡、并且能够防止玻璃短切原丝毡的破损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及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包含玻璃短切原丝(S)的带状的玻璃短切原丝毡(M)的卷绕体(R)的形成方法具备使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M)的前端部(M1)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卷芯(72)的外周面(72a)接触卷芯(72)的外周面(72a)并使所述卷芯(72)旋转,由此将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M)呈卷状卷取而形成卷绕体(R)的工序,在所述卷芯(72)的外周面(72a)具有凹凸区域(A),该凹凸区域(A)由通过对该外周面(72a)涂布热熔树脂而形成的呈凸状且具有粘合性的凸部(75)和不具有粘合性的凹部(76)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及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及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将切断的玻璃纤维(以下称作玻璃短切原丝)成形为毡状而成的玻璃短切原丝毡。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通常由割缝装置裁剪成带状之后,卷取于以纸为构造件的卷芯,成为以该卷芯为轴的卷状的最终产品即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在这样的使玻璃短切原丝毡成为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工序中,已知如下方法,即为了向卷芯卷缠玻璃短切原丝毡,不使用将卷芯与玻璃短切原丝毡接合的构件等而向卷芯直接卷入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前端部来进行卷取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这样的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难以向卷芯可靠地卷缠玻璃短切原丝毡,由于在卷缠初期卷芯空转而在玻璃短切原丝毡与卷芯之间产生偏移,其结果是,玻璃短切原丝毡以从卷芯蹿出的状态卷缠,玻璃短切原丝毡破损。这从品质方面、生产效率方面考虑存在大的技术课题。针对这样的课题,在将带状材料卷缠于卷芯的方法中,提出如下方法:使卷芯的全部表面粗面化,并使卷芯与带状材料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规定值以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根据该方法,能够将带状材料向卷芯以某种程度进行卷缠。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499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500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方法中,未解决可靠的卷缠性、带状材料表面的损伤、卷缠姿态、卷缠偏移等课题。另外,通过将带状材料牢固粘接于整个卷芯,能够可靠地卷缠,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发生因牢固的粘接而在抽出带状材料时带状材料的粘接部不从卷芯离开而破损等损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现状的课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向卷芯卷缠玻璃短切原丝毡并且能够防止玻璃短切原丝毡的破损等损伤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及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如以上所述,接着说明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是包含玻璃短切原丝的带状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具备:使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卷芯的外周面接触所述卷芯的外周面并使所述卷芯旋转,由此将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卷取为卷状而形成卷绕体的工序,在所述卷芯的外周面形成凹凸区域,所述凹凸区域的凸部具有粘合性,所述凹部不具有粘合性。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卷芯的外周面设置由具有粘合性的凸部及不具有粘合性的凹部构成的凹凸区域,并使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前端部或者前端部附近粘合于卷芯的凹凸区域的凸部,由此能够可靠地卷取玻璃短切原丝毡,能够高效地生产卷缠姿态良好的卷绕体。当详细叙述时,凹凸区域由具有粘合性的凸部和不具有粘合性的凹部构成,并在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前端部或者前端部附近存在相对于卷芯的凹凸区域粘合的部分和未粘合的部分,因此在从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抽出玻璃短切原丝毡而用尽时,即使拉拽抽出的玻璃短切原丝毡,与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前端部或者前端部附近的整体粘合于卷芯的情况相比,玻璃短切原丝毡也容易从卷芯分离,因此能够防止破损等损伤的发生。另外,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中,所述凸部通过将所述树脂呈线状或点状涂布于所述卷芯的外周面而形成。由此,能够在卷芯的外周面的任意的区域容易地形成由具有粘合性的凸部和不具有粘合性的凹部构成的凹凸区域,并且能够极力减少形成凸部的树脂的使用量。另外,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中,所述树脂是热熔树脂。由此,热熔树脂涂布后成为常温而固化,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凸部。另外,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中,涂敷所述热熔树脂并进行了重叠的试验基材的以JISP8147(2010年)的倾斜法为依据而测定出的滑动倾斜角为40度以上。即,在滑动倾斜角为40度以上的情况下,在玻璃短切原丝毡与卷芯的外周面接触时,能够容易地搭挂到凸部上。另外,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中,所述卷芯的外周面具有非粘合面,该非粘合面与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之间的由JISK7125(1999年)规定的动摩擦系数为0.15~0.35。即,在动摩擦系数为0.15~0.35的情况下,能够使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前端部与卷芯的外周面接触而稳定地卷取。因此,能够抑制在玻璃短切原丝毡产生褶皱。另外,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中,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单位面积重量为60g/m2~150g/m2。由此,能够将玻璃短切原丝毡向卷芯稳定地卷取。具体而言,在单位面积重量小于60g/m2的情况下,玻璃短切原丝毡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小,并且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刚性降低,容易产生褶皱,因此难以向卷芯稳定地卷取。另一方面,当单位面积重量为150g/m2以上时,毡的刚性提高,因此玻璃短切原丝毡M难以追随卷芯72的旋转而卷入,卷缠偏移增加。另外,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中,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卷取时的卷缠速度为40m/分钟~100m/分钟。由此,能够将玻璃短切原丝毡向卷芯稳定地卷取。具体而言,当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缠速度小于40m/分钟时,在进行大量生产方面制造效率不提高,并不经济。另一方面,当卷缠速度超过100m/分钟时,有时玻璃短切原丝毡即使接触卷芯的外周面也不追随卷芯的旋转而卷入。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具有卷芯、以及卷绕于所述卷芯的卷状的玻璃短切原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芯的外周面形成有凹凸区域,所述凹凸区域的凸部具有粘合性,所述凹部不具有粘合性。根据这样的结构,凹凸区域由具有粘合性的凸部和不具有粘合性的凹部构成,在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前端部或者前端部附近存在相对于卷芯的凹凸区域粘合的部分和未粘合的部分,因此在从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抽出玻璃短切原丝毡而用尽时,即使拉拽抽出的玻璃短切原丝毡,与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前端部或者前端部附近的整体粘合于卷芯的情况相比,玻璃短切原丝毡也容易从卷芯分离,因此能够防止破损等损伤的发生。另外,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中,所述凸部是形成为线状或点状的树脂。由此,能够容易、且极力减少形成凸部的树脂的使用量而一体地设置由具有粘合性的凸部和不具有粘合性的凹部构成的凹凸区域。专利技术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效果,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通过在卷芯的外周面设置具有粘合性的凹凸区域,能够将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前端部或者前端部附近粘合于卷芯的凹凸区域,可靠地卷取玻璃短切原丝毡,能够高效地生产卷缠姿态良好的卷绕体。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凹凸区域由具有粘合性的凸部和不具有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其是包含玻璃短切原丝的带状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n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具备:使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卷芯的外周面接触所述卷芯的外周面并使所述卷芯旋转,由此将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卷取为卷状而形成卷绕体的工序,/n在所述卷芯的外周面形成凹凸区域,所述凹凸区域的凸部具有粘合性,所述凹部不具有粘合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0 JP 2018-2388231.一种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其是包含玻璃短切原丝的带状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具备:使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卷芯的外周面接触所述卷芯的外周面并使所述卷芯旋转,由此将所述玻璃短切原丝毡卷取为卷状而形成卷绕体的工序,
在所述卷芯的外周面形成凹凸区域,所述凹凸区域的凸部具有粘合性,所述凹部不具有粘合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通过将所述树脂呈线状或点状涂布于所述卷芯的外周面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是热熔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短切原丝毡的卷绕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涂敷所述热熔树脂并进行了重叠的试验基材的以JISP8147(2010年)的倾斜法为依据而测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次郎国友晃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