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服务设备和网络服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482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9
本公开提出一种网络服务设备和网络服务方法,涉及数据通信领域。本公开利用内存数据库同步存储备份控制面数据,同时使用浮动IP地址技术,当控制面和转发面任一平面失效,能够实施热切换保持平面功能,从而减少网络服务停工时间,保持网络服务的高可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络服务设备和网络服务方法
本公开涉及数据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控制面和转发面分离架构下的网络服务设备和网络服务方法。
技术介绍
网络服务设备需要实现高可用性(HighAvailability),以便减少网络服务停工时间,保持网络服务的高可用性。基于控制面和转发面分离架构的网络服务设备,被分为转发面与控制面,由于与传统一体化设备的架构不同,原来的高可用方法难以继续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利用内存数据库同步存储备份控制面数据,同时使用浮动IP地址技术,当控制面和转发面任一平面失效,能够实施热切换保持平面功能,从而减少网络服务停工时间,保持网络服务的高可用性。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网络服务设备,包括:设有第一内存数据库的第一控制面装置、设有第二内存数据库的第二控制面装置、第一转发面装置、以及第二转发面装置;其中,第一内存数据库与第二内存数据库被配置为同步备份对方的控制面数据;并且,第一控制面装置和第二控制面装置配置了共同的第一浮动IP地址,第一转发面装置和第二转发面装置配置了共同的第二浮动IP地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面装置和第二控制面装置中的其中一个装置是主控制面装置时,其中的另一个装置是备控制面装置,备控制面装置的内存数据库被配置为同步备份主控制面装置的内存数据库中的控制面数据;第一转发面装置和第二转发面装置中的其中一个装置是主转发面装置时,其中的另一个装置是备转发面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面装置与转发面装置之间设置有信息传输通道,信息传输通道被配置为利用第一浮动IP地址和第二浮动IP地址进行通信;其中,控制面装置为第一控制面装置或第二控制面装置,转发面装置为第一转发面装置或第二转发面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面装置被配置为利用第一浮动IP地址与除自身之外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转发面装置被配置为利用第二浮动IP地址与除自身之外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控制面装置为第一控制面装置或第二控制面装置,转发面装置为第一转发面装置或第二转发面装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网络服务设备的网络服务方法,包括:当前作为主控制面装置的第一控制面装置故障时,第二控制面装置切换为主控制面装置,第二控制面装置将控制面数据下发到第二浮动IP地址对应的主转发面装置,并写入第二内存数据库,主转发面装置为第一转发面装置或第二转发面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控制面装置恢复后,作为备控制面装置通过第一内存数据库对第二控制面装置中的控制面数据进行备份;第一控制面装置将所述控制面数据下发到备转发面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当前作为主转发面装置的第一转发面装置故障时,第二转发面装置切换为主转发面装置;第二转发面装置通过第二浮动IP地址接收主控制面装置下发的控制面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转发面装置恢复后,作为备转发面装置接收备控制面装置下发的控制面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数据包括上线用户的策略。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网络服务设备的网络服务方法,包括:当前作为主转发面装置的第一转发面装置故障时,第二转发面装置切换为主转发面装置;第二转发面装置通过第二浮动IP地址接收主控制面装置下发的控制面数据,主控制面装置为第一控制面装置或第二控制面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发面装置恢复后,作为备转发面装置接收备控制面装置下发的控制面数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个实施例的网络服务方法的步骤。附图说明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根据下面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公开的网络部署架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在控制面装置故障时的网络服务方法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在转发面装置故障时的网络服务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图1为本公开的网络部署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网络中,设有第一控制面装置11、第二控制面装置12、第一转发面装置13、以及第二转发面装置14,这些装置11-14合起来称为网络服务设备。此外,网络中还设有交换机,如接入(Access)交换机15、上行链路(Uplink)交换机16等。控制面装置(如第一控制面装置11、第二控制面装置12)中可设置VxLANGW(VirtualeXtensibleLocalAreaNetworkGateway,虚拟扩展局域网网关)111,121、RPC(RemoteProcedureCall,远程过程调用)112,122、内存数据库DB113,123等。为了描述方便,第一控制面装置11的内存数据库113也称第一内存数据库,第二控制面装置12的内存数据库123也称第二内存数据库。转发面装置(如第一转发面装置13、第二转发面装置14)中可设置VxLANGW131,141、网络接口控制器(NetworkInterfaceController,NIC)代理(Agent)132,142、以及监控功能(Monitor)133,143等。控制面装置中的VxLANGW111,121与转发面装置中的VxLANGW131,141之间形成VxLAN通道,即数据通道,控制面装置中的RPC112,122与转发面装置中的NICAgent132,142形成RPC通道,即策略下发通道。RPC通道还可以替换为NETCONF(网络配置,一种网络协议)通道。控制面装置与转发面装置之间设置的信息传输通道(VxLAN通道、RPC/NETCONF通道),利用浮动IP技术进行通信。具体来说,信息传输通道被配置为利用第一浮动IP地址和第二浮动IP地址进行通信。浮动IP技术,是指在做双机的时候,设定的一个浮动IP地址,通过访问这个浮动IP地址可以访问到后台的其中一个机器,具体是哪台机器,由一定的规则确定,具体到本案,会访问到主装置。也就是说,浮动IP是随资源一起走的,数据资源在哪台机器上,就会访问到那台机器。控制面装置(第一控制面装置或第二控制面装置)被配置为利用第一浮动IP地址与除自身之外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第一浮动IP地址指向主控制面装置。转发面装置(第一转发面装置或第二转发面装置)被配置为利用第二浮动IP地址与除自身之外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第二浮动IP地址指向主转发面装置。此外,图1中还示出了主机(Host)、虚拟机(VirtualMachine,VM)、物理功能(PhysicalFunction,PF)、虚拟功能(VirtualFunction,VF)等。其中,第一控制面装置11、第二控制面装置1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络服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设有第一内存数据库的第一控制面装置、设有第二内存数据库的第二控制面装置、第一转发面装置、以及第二转发面装置;/n其中,第一内存数据库与第二内存数据库被配置为同步备份对方的控制面数据;并且,第一控制面装置和第二控制面装置配置了共同的第一浮动IP地址,第一转发面装置和第二转发面装置配置了共同的第二浮动IP地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服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有第一内存数据库的第一控制面装置、设有第二内存数据库的第二控制面装置、第一转发面装置、以及第二转发面装置;
其中,第一内存数据库与第二内存数据库被配置为同步备份对方的控制面数据;并且,第一控制面装置和第二控制面装置配置了共同的第一浮动IP地址,第一转发面装置和第二转发面装置配置了共同的第二浮动IP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控制面装置和第二控制面装置中的其中一个装置是主控制面装置时,其中的另一个装置是备控制面装置,备控制面装置的内存数据库被配置为同步备份主控制面装置的内存数据库中的控制面数据;
第一转发面装置和第二转发面装置中的其中一个装置是主转发面装置时,其中的另一个装置是备转发面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控制面装置与转发面装置之间设置有信息传输通道,信息传输通道被配置为利用第一浮动IP地址和第二浮动IP地址进行通信;
其中,控制面装置为第一控制面装置或第二控制面装置,转发面装置为第一转发面装置或第二转发面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控制面装置被配置为利用第一浮动IP地址与除自身之外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转发面装置被配置为利用第二浮动IP地址与除自身之外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控制面装置为第一控制面装置或第二控制面装置,转发面装置为第一转发面装置或第二转发面装置。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服务设备的网络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前作为主控制面装置的第一控制面装置故障时,第二控制面装置切换为主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志威欧亮杨宇成武文刘汉江鄢欢郭亮罗雨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