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471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包括:本地端和远程端,其中,所述本地端包括本地主机、振动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冲击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冲击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均与本地主机连接且固定于押运车辆上,分别用于监测押运车辆的振动量、倾斜角度、冲击力和加速度,所述远程端包括与本地主机通信连接的远程监控终端,所述远程监控终端用于通过本地主机接收振动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冲击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结构合理,可实现对车辆振动量、倾斜角度、冲击力和加速度信息的实时监控,提高了对押运车辆状态的把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智能监控
,特别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押运车辆,行进过程中的状态信息尤为重要,现在的押运车辆通常是由押运人员来人工上报车辆异常情况,但是,如果车辆在行进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司机危险驾驶等异常情况,车上人员如在事故中客观条件下未能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息,那么,远程的相关人员就无法第一时间获知异常情况,进而无法实现对异常情况的紧急处理。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以及时了解押运车辆的状态信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以解决无法在押运车辆行进的过程中对车辆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包括:本地端和远程端,其中,所述本地端包括本地主机、振动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冲击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冲击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均与本地主机连接且固定于押运车辆上,分别用于监测押运车辆的振动量、倾斜角度、冲击力和加速度,所述远程端包括与本地主机通信连接的远程监控终端,所述远程监控终端用于通过本地主机接收振动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冲击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优选,所述本地端还包括与本地主机连接的摄像头,用于监控押运车辆内部环境信息。进一步优选,所述远程端还包括与所述远程监控终端连接的报警器,用于根据远程监控终端的指示向外界发出报警信号。<br>进一步优选,所述远程监控终端内置GSM通信模块,用于向手机端发送报警信息。进一步优选,所述远程端还包括与所述远程监控终端连接的存储器,用于存储振动量、倾斜角度、冲击力和加速度的预设阈值。进一步优选,所述远程端还包括与所述远程监控终端连接的输入单元,用于更新存储器中存储的预设阈值。进一步优选,所述本地端还包括与本地主机连接的语音通信设备。进一步优选,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还包括与本地主机连接的GPS模块,用于对押运车辆进行定位。进一步优选,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还包括与本地主机连接的云端存储器。进一步优选,所述远程监控终端为PC端或移动终端。本技术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通过固定于押运车辆上的振动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冲击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监测押运车辆的振动量、倾斜角度、冲击力和加速度信息并上传至远程监控终端,远程监控终端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实现对押运车辆的状态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可避免在极端情况下车辆内人员不能够及时上报异常信息,进而导致远程监控端无法第一时间获得异常信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结构合理,可实现对车辆振动量、倾斜角度、冲击力和加速度信息的实时监控,提高了对押运车辆状态的把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包括:本地端和远程端,其中,所述本地端包括本地主机1、振动传感器2、倾角传感器3、冲击力传感器4和加速度传感器5,所述振动传感器2、倾角传感器3、冲击力传感器4和加速度传感器5均与本地主机1连接且固定于押运车辆上,分别用于监测押运车辆的振动量、倾斜角度、冲击力和加速度,所述远程端包括与本地主机1通信连接的远程监控终端6,所述远程监控终端6用于通过本地主机1接收振动传感器2、倾角传感器3、冲击力传感器4、加速度传感器5采集到的信息,其中,所述远程监控终端可以为PC端或移动终端。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通过固定于押运车辆上的振动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冲击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监测押运车辆的振动量、倾斜角度、冲击力和加速度信息并上传至远程监控终端,远程监控终端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实现对押运车辆的状态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可避免在极端情况下车辆内人员不能够及时上报异常信息,进而导致远程监控端无法第一时间获得异常信息的问题。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本地端还包括与本地主机1连接的摄像头(图中未示出),用于监控押运车辆内部环境信息,其中,摄像头可以主动上传图像,也可以在远程监控终端发出上传指示后再通过本地主机上传。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远程端还包括与所述远程监控终端6连接的报警器7,用于根据远程监控终端的指示向外界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远端的工作人员及时做出响应,其中,所述报警器7可以为指示灯或蜂鸣器,另外,本地端也可以设置报警器,用于向随车的押运人员发出提示。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远程监控终端6内置GSM通信模块,用于向手机端发送报警信息,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所述远程监控终端可以主动向绑定的手机端发送报警信息,如:发短息或打电话。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远程端还包括与所述远程监控终端6连接的存储器8,用于存储振动量、倾斜角度、冲击力和加速度的预设阈值,当所述远程监控终端接收到振动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冲击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时,对应与存储器中存储的振动量、倾斜角度、冲击力和加速度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接收值超出预设阈值时,向外界发出报警信号,远端人员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做出响应,如:通过该系统联系随车的押运人员,让随车的押运人员进行本地处理,若随车人员无响应,远端可通过摄像头查看现场情况,并根据情况做出进一步处理。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远程端还包括与所述远程监控终端6连接的输入单元9,用于更新存储器8中存储的预设阈值。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本地端还包括与本地主机1连接的语音通信设备,用于与远程监控终端进行对话,例如:上报信息和接收信息等。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还包括与本地主机1连接的GPS模块10,用于对押运车辆进行定位,其中,所述定位信息也通过本地主机发送至远程监控终端,用于远程监控人员对车辆的位置进行监控。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还包括与本地主机1连接的云端存储器(图中未示出),以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存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撰写的,着重强调各个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见。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用于对押运车辆进行监控,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地端和远程端,其中,所述本地端包括本地主机(1)、振动传感器(2)、倾角传感器(3)、冲击力传感器(4)和加速度传感器(5),所述振动传感器(2)、倾角传感器(3)、冲击力传感器(4)和加速度传感器(5)均与本地主机(1)连接且固定于押运车辆上,分别用于监测押运车辆的振动量、倾斜角度、冲击力和加速度,所述远程端包括与本地主机(1)通信连接的远程监控终端(6),所述远程监控终端(6)用于通过本地主机(1)接收振动传感器(2)、倾角传感器(3)、冲击力传感器(4)、加速度传感器(5)采集到的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用于对押运车辆进行监控,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地端和远程端,其中,所述本地端包括本地主机(1)、振动传感器(2)、倾角传感器(3)、冲击力传感器(4)和加速度传感器(5),所述振动传感器(2)、倾角传感器(3)、冲击力传感器(4)和加速度传感器(5)均与本地主机(1)连接且固定于押运车辆上,分别用于监测押运车辆的振动量、倾斜角度、冲击力和加速度,所述远程端包括与本地主机(1)通信连接的远程监控终端(6),所述远程监控终端(6)用于通过本地主机(1)接收振动传感器(2)、倾角传感器(3)、冲击力传感器(4)、加速度传感器(5)采集到的信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端还包括与本地主机(1)连接的摄像头,用于监控押运车辆内部环境信息。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端还包括与所述远程监控终端(6)连接的报警器(7),用于根据远程监控终端的指示向外界发出报警信号。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押运监控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胤刚白景松宋健伟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天眼智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