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车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61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大电流车载充电器,用于大电流充电输入,包括壳体、充电组件和电极组件,壳体包括安装壳和底盖,底盖安装在安装壳上组装成充电器,充电组件包括充电主板,所述充电主板安装在安装壳内,电极组件包括电极件和包胶连接件,电极件安装在底盖内并连接外接电源,通过包胶连接件连接充电主板,包胶连接件将电极件输入的电流传输给充电主板,充电主板将电流传输给外接充电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电流车载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车载充电器。
技术介绍
大电流车载充电器是为了方便车主用车载车充电源随时随地为数码产品充电的配件,一般具有过载保护,确保能安全使用。大电流车载充电器在车用的同时,也能家用,实现车充、直充、USB充三合一多功能用途。现有的大电流车载充电器的充电电流因为电路的限制,导致其充电的电流很小,这样就会导致充电器的充电器的充电效率低下,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不能快速充电,因此有必要提供一款能够加大电流输入的充电器,从而实现快速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加大电流输入并快速充电的大电流车载充电器。一种大电流车载充电器,用于大电流充电,包括壳体、充电组件和电极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主板,所述充电主板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件和包胶连接件,所述电极件安装在壳体一端并连接外接电源,通过所述包胶连接件电性连接充电主板,所述包胶连接件具有承载1A以上大电流的电线。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安装壳和底盖,所述底盖安装在安装壳上组装成充电器,所述安装壳设置有前盖,所述前盖连接充电组件用于外接充电设备。进一步地,所述底盖设置有盖体和安装通孔,所述底盖的盖体通过螺纹连接在安装壳上,所述安装通孔用于露出电极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还包括卡扣板,所述充电主板包括PCBA板,所述PCBA板通过卡扣板固定安装在安装壳内。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组件还包括电流转换器,所述电流转换器安装在PCBA板上并对接前盖,从而通过所述电流转换器将电流转换为充电电流对外接设备进行充电。进一步地,所述电极件包括正极嘴和弹簧件,所述正极嘴穿过安装通孔安装在底盖内连接外接电源。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件套装在正极嘴靠内末端,通过所述弹簧件将电极件弹性安装在底盖内,实现所述充电组件的弹性安装。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嘴中间具有凸圈,所述底盖内与螺纹连接处设置有一个内盖,所述内盖具有贯穿孔让正极嘴穿过,所述弹簧件一端抵接于凸圈内侧,所述弹簧件另一端抵接于贯穿孔边缘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包胶连接件为可伸缩件或弹性件或柔性件,所述包胶连接件包括具有硅胶外包层的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所述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直径在0.6mm-1.2mm,通过所述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的电流在1A-15A,通过改变所述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的直径增大电流输入。进一步地,所述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一端安装在充电主板上,所述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另一端连接正极嘴,通过所述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将电流从电机嘴传输给充电主板。本技术将所述充电组件安装在安装壳内,所述电极组件安装在底盖内,再将所述底盖安装在安装壳上组装成大电流车载充电器,通过将所述大电流车载充电器插入车内的电源接口,所述电极件接收电源接口的电流,所述包胶连接件安装在充电主板上并连接电极件,通过所述包胶连接件将电流传输给充电主板,所述充电主板将电流传输给外接充电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大电流车载充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大电流车载充电器的正视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大电流车载充电器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去除安装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去除安装壳和底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显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电流车载充电器100,用于大电流充电输入,包括壳体10、充电组件和电极组件30,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主板21,所述充电主板21安装在壳体10内,所述电极组件30包括电极件31和包胶连接件32,所述电极件31安装在壳体10一端并连接外接电源,通过所述包胶连接件32连接充电主板21,所述包胶连接件32具有承载1A以上大电流的电线。具体地,所述壳体10包括安装壳11和底盖12,所述底盖12安装在壳体10上组装成充电器100,所述安装壳11设置有前盖111和弹性扣112,所述前盖111可拆卸地装于安装壳11上,所述前盖111连接充电组件20用于外接充电设备,所述弹性扣112用于弹性安装安装壳11。具体地,所述底盖12设置有盖体121和安装通孔122。具体地,所述底盖12的盖体121通过螺纹连接在安装壳11上,所述安装通孔122用于露出电极组件30。具体地,所述充电主板21包括PCBA板21。具体地,所述安装壳11还包括卡扣板113,所述PCBA板21上设置有卡扣槽211,所述PCBA板21通过卡扣槽211固定在卡扣板113上,从而将所述PCBA板21固定安装在安装壳11内。具体地,所述充电组件20还包括电流转换器22,所述前盖111对应电流转换器22设置有电源接口1111,所述电流转换器22安装在PCBA板21上并对接电源接口1111,从而通过所述电流转换器22将电流转换为充电电流对外接设备进行充电。具体地,所述电极件31包括正极嘴311和弹簧件312,所述正极嘴311穿过安装通孔122安装在底盖12内连接外接电源。具体地,所述弹簧件312套装在正极嘴311靠内末端,通过所述弹簧件312将电极件31弹性安装在底盖12内,实现所述充电组件20的弹性安装。具体地,正极嘴311中间具有凸圈3111,底盖12内还螺纹连接有一个内盖123,所述内盖123具有贯穿孔1231让正极嘴311穿过,所述弹簧件312一端抵接于凸圈3111内侧,另一端抵接于贯穿孔1231边缘位置。具体地,所述包胶连接件32为可伸缩件或弹性件或柔性件,所述包胶连接件32包括具有硅胶外包层的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所述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直径在0.6mm-1.2mm,通过所述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的电流在1A-15A,通过改变所述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的直径增大电流输入。具体地,所述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所述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321一端安装在充电主板上,所述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321另一端连接正极嘴311,通过所述大电流缆线或大直径电线将电流从电机嘴311传输给充电主板21。本技术将所述充电组件20安装在安装壳11内,所述电极组件30安装在底盖30内,再将所述底盖12安装在安装壳11上组装成大电流车载充电器100,通过将所述大电流车载充电器100插入车内的电源接口,所述电极件31接收电源接口的电流,所述包胶连接件32安装在充电主板21上并连接电极件31,通过所述包胶连接件32将电流传输给充电主板21,所述充电主板21将电流传输给外接充电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技术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技术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电流车载充电器,用于大电流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充电组件和电极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主板,所述充电主板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件和包胶连接件,所述电极件安装在壳体一端并连接外接电源,通过所述包胶连接件电性连接充电主板,所述包胶连接件具有承载1A以上大电流的电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车载充电器,用于大电流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充电组件和电极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主板,所述充电主板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件和包胶连接件,所述电极件安装在壳体一端并连接外接电源,通过所述包胶连接件电性连接充电主板,所述包胶连接件具有承载1A以上大电流的电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安装壳和底盖,所述底盖安装在安装壳上组装成充电器,所述安装壳设置有前盖,所述前盖连接充电组件用于外接充电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电流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设置有盖体和安装通孔,所述底盖的盖体通过螺纹连接在安装壳上,所述安装通孔用于露出电极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电流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还包括卡扣板,所述充电主板包括PCBA板,所述PCBA板通过卡扣板固定安装在安装壳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电流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还包括电流转换器,所述电流转换器安装在PCBA板上并对接前盖,从而通过所述电流转换器将电流转换为充电电流对外接设备进行充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振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首诺信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