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变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61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态变电箱,包括底部支撑组件,底部支撑组件顶端设置安装有外部防护组件,底部支撑组件顶端位于外部防护组件内部设置安装有左右对称设置的移动组件,底部支撑组件包括底部支撑板、螺纹杆,底部支撑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侧向支撑板,侧向支撑板前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前壁开设有转动孔,底部支撑板顶端位于侧向支撑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移动组件,在电工需要维护设备时可转动转动柄通过传动带动外部防护组件向上移动,实现一定的纵向空间拉伸,增加变电箱内部空间,给与维护更好的工作环境,在封闭时,可通过调节移动组件,将外部防护组件降至底端节省生产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态变电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电箱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变电箱。
技术介绍
箱式变电站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即将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继土建变电站之后崛起的一种崭新的变电站。预装式变电站被广泛用于工厂企业,它替代了原有的土建配电房,配电站,成为新型的成套变配电装置。因为在工厂内,所以大部分的变电箱体积较小,电工在维护时工作空间压抑,在内长期维护维修可能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但是体积太大会占用更多生产空间。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动态变电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动态变电箱,通过设置有移动组件,在电工需要维护设备时可转动转动柄通过传动带动外部防护组件向上移动,实现一定的纵向空间拉伸,增加变电箱内部空间,给与维护更好的工作环境,在封闭时,可通过调节移动组件,将外部防护组件降至底端节省生产空间。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动态变电箱,包括底部支撑组件,底部支撑组件顶端设置安装有外部防护组件,底部支撑组件顶端位于外部防护组件内部设置安装有左右对称设置的移动组件;所述底部支撑组件包括底部支撑板、螺纹杆,底部支撑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侧向支撑板,侧向支撑板前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前壁开设有转动孔,底部支撑板顶端位于侧向支撑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凹槽顶端固定连接有耳座,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螺纹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柄,转动杆插入转动孔与侧向支撑板转动连接,转动柄穿过耳座与耳座转动连接;所述外部防护组件包括顶棚、固定连接在顶棚底端的侧护板、后护板,侧护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顶端开设有导向孔,导向柱穿过导向孔与导向块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座、带动块、导套、固定块、滚轮、横向固定杆,移动座顶端开设有贯通的竖直通槽,移动座内侧面开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带动孔,移动座底端开设有限位槽,移动座前后面开设有贯通竖直通槽的导向滑孔,移动座前面固定连接有凸板,凸板前面位于导向滑孔下方开设有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带动块顶端开设有固定孔,带动块后面与侧护板内侧面固定连接,带动块底端固定连接有倾斜板,倾斜板底端倾斜面开设有与滚轮相对应的倾斜槽,导套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插入固定孔与带动块固定连接,固定块顶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柱,减震柱插入导套与导套滑动连接,固定块底端与侧向支撑板顶端固定连接,固定块顶端位于减震柱一侧固定连接有立块,立块顶端开设有与滚轮相对应的水平槽,立块侧面开设有贯通的横向孔,减震柱周侧活动套设有第一弹簧,滚轮两侧端面对称固定连接有滚轴,滚轴通过带动孔与移动座转动连接,横向固定杆穿过横向孔与立块固定连接,横向固定杆通过导向滑孔与移动座滑动连接,固定块两侧开设有T型滑槽,固定块两侧对称设置安装有限位组件。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T型滑槽相配合的T型滑块、对称设置的限位柱、滑杆,T型滑块横板顶端开设有贯通的限位导孔,限位柱固定连接在固定块底端,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第一插杆,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柱相对应的第二插杆,滑杆穿过限位导孔与T型滑块滑动连接,滑杆周侧活动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顶端与第一插杆接触连接,第二弹簧底端与T型滑块接触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倾斜板插入竖直通槽与移动座滑动连接,立块插入竖直通槽与移动座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顶端与导套底端接触连接,第一弹簧底端与固定块顶端接触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动态变电箱,通过设置有移动组件,在电工需要维护设备时可转动转动柄通过传动带动外部防护组件向上移动,实现一定的纵向空间拉伸,增加变电箱内部空间,给与维护更好的工作环境,在封闭时,可通过调节移动组件,将外部防护组件降至底端节省生产空间。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中:1、底部支撑组件;11、底部支撑板;12、侧向支撑板;121、凹槽;1211、转动孔;13、导向柱;14、耳座;15、螺纹杆;151、转动杆;152、转动柄;2、外部防护组件;21、顶棚;22、侧护板;23、后护板;24、导向块;241、导向孔;3、移动组件;31、移动座;311、竖直通槽;312、带动孔;313、限位槽;314、导向滑孔;315、凸板;316、螺纹孔;32、带动块;321、固定孔;33、倾斜板;331、倾斜槽;34、导套;341、固定柱;35、固定块;351、减震柱;352、T型滑槽;36、立块;361、水平槽;362、横向孔;37、第一弹簧;38、滚轮;381、滚轴;39、横向固定杆;4、限位组件;41、T型滑块;411、限位导孔;42、限位柱;43、滑杆;431、第一插杆;432、第二插杆;44、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动态变电箱,包括底部支撑组件1,底部支撑组件1顶端设置安装有外部防护组件2,底部支撑组件1顶端位于外部防护组件2内部设置安装有左右对称设置的移动组件3。如图3所示,底部支撑组件1包括底部支撑板11、螺纹杆15,底部支撑板11顶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侧向支撑板12,侧向支撑板12前面开设有凹槽121,凹槽121前壁开设有转动孔1211,底部支撑板11顶端位于侧向支撑板12外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13,凹槽121顶端固定连接有耳座14,螺纹杆15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51,螺纹杆1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柄152,转动杆151插入转动孔1211与侧向支撑板12转动连接,转动柄152穿过耳座14与耳座14转动连接。如图4所示,外部防护组件2包括顶棚21、固定连接在顶棚21底端的侧护板22、后护板23,侧护板22外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块24,导向块24顶端开设有导向孔241,导向柱13穿过导向孔241与导向块24滑动连接,侧护板22位于导向柱13与侧向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态变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撑组件(1),底部支撑组件(1)顶端设置安装有外部防护组件(2),底部支撑组件(1)顶端位于外部防护组件(2)内部设置安装有左右对称设置的移动组件(3);/n所述底部支撑组件(1)包括底部支撑板(11)、螺纹杆(15),底部支撑板(11)顶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侧向支撑板(12),侧向支撑板(12)前面开设有凹槽(121),凹槽(121)前壁开设有转动孔(1211),底部支撑板(11)顶端位于侧向支撑板(12)外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13),凹槽(121)顶端固定连接有耳座(14),螺纹杆(15)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51),螺纹杆(1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柄(152),转动杆(151)插入转动孔(1211)与侧向支撑板(12)转动连接,转动柄(152)穿过耳座(14)与耳座(14)转动连接;/n所述外部防护组件(2)包括顶棚(21)、固定连接在顶棚(21)底端的侧护板(22)、后护板(23),侧护板(22)外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块(24),导向块(24)顶端开设有导向孔(241),导向柱(13)穿过导向孔(241)与导向块(24)滑动连接;/n所述移动组件(3)包括移动座(31)、带动块(32)、导套(34)、固定块(35)、滚轮(38)、横向固定杆(39),移动座(31)顶端开设有贯通的竖直通槽(311),移动座(31)内侧面开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带动孔(312),移动座(31)底端开设有限位槽(313),移动座(31)前后面开设有贯通竖直通槽(311)的导向滑孔(314),移动座(31)前面固定连接有凸板(315),凸板(315)前面位于导向滑孔(314)下方开设有与螺纹杆(15)螺纹连接的螺纹孔(316),带动块(32)顶端开设有固定孔(321),带动块(32)后面与侧护板(22)内侧面固定连接,带动块(32)底端固定连接有倾斜板(33),倾斜板(33)底端倾斜面开设有与滚轮(38)相对应的倾斜槽(331),导套(34)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341),固定柱(341)插入固定孔(321)与带动块(32)固定连接,固定块(35)顶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柱(351),减震柱(351)插入导套(34)与导套(34)滑动连接,固定块(35)底端与侧向支撑板(12)顶端固定连接,固定块(35)顶端位于减震柱(351)一侧固定连接有立块(36),立块(36)顶端开设有与滚轮(38)相对应的水平槽(361),立块(36)侧面开设有贯通的横向孔(362),减震柱(351)周侧活动套设有第一弹簧(37),滚轮(38)两侧端面对称固定连接有滚轴(381),滚轴(381)通过带动孔(312)与移动座(31)转动连接,横向固定杆(39)穿过横向孔(362)与立块(36)固定连接,横向固定杆(39)通过导向滑孔(314)与移动座(31)滑动连接,固定块(35)两侧开设有T型滑槽(352),固定块(35)两侧对称设置安装有限位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变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撑组件(1),底部支撑组件(1)顶端设置安装有外部防护组件(2),底部支撑组件(1)顶端位于外部防护组件(2)内部设置安装有左右对称设置的移动组件(3);
所述底部支撑组件(1)包括底部支撑板(11)、螺纹杆(15),底部支撑板(11)顶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侧向支撑板(12),侧向支撑板(12)前面开设有凹槽(121),凹槽(121)前壁开设有转动孔(1211),底部支撑板(11)顶端位于侧向支撑板(12)外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13),凹槽(121)顶端固定连接有耳座(14),螺纹杆(15)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51),螺纹杆(1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柄(152),转动杆(151)插入转动孔(1211)与侧向支撑板(12)转动连接,转动柄(152)穿过耳座(14)与耳座(14)转动连接;
所述外部防护组件(2)包括顶棚(21)、固定连接在顶棚(21)底端的侧护板(22)、后护板(23),侧护板(22)外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块(24),导向块(24)顶端开设有导向孔(241),导向柱(13)穿过导向孔(241)与导向块(24)滑动连接;
所述移动组件(3)包括移动座(31)、带动块(32)、导套(34)、固定块(35)、滚轮(38)、横向固定杆(39),移动座(31)顶端开设有贯通的竖直通槽(311),移动座(31)内侧面开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带动孔(312),移动座(31)底端开设有限位槽(313),移动座(31)前后面开设有贯通竖直通槽(311)的导向滑孔(314),移动座(31)前面固定连接有凸板(315),凸板(315)前面位于导向滑孔(314)下方开设有与螺纹杆(15)螺纹连接的螺纹孔(316),带动块(32)顶端开设有固定孔(321),带动块(32)后面与侧护板(22)内侧面固定连接,带动块(32)底端固定连接有倾斜板(33),倾斜板(33)底端倾斜面开设有与滚轮(38)相对应的倾斜槽(331),导套(34)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341),固定柱(3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