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变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57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5
本申请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其技术方案是,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开关门以及第二开关门的门锁结构;变电站本体外设置有摄像头,摄像头连接有中心平台;变电站本体外设置有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中心平台连接。便于中心平台获取到红外传感器采集的人体信号信息,一旦有人进入到红外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便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由于在变电站本体外设置了摄像头,所以便于中心平台从摄像头获取到变电站本体外的图像信息,有助于中心平台处的工作人员判断变电站本体外的人是否为巡视人员,便于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便于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安全防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变电站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
技术介绍
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近年来,电网在不断吸纳工业化、信息化成果,各类新技术、新材料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变革提供了技术基础,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科研创新的必由之路。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到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能够实现无人值守模式。随着无人值守模式的推广,伴随而来的是对智能变电站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然而,相关的智能变电站防护功能不全面,使得安全防护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安全防护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变电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变电站,包括变电站本体以及与变电站本体相铰接的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所述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开关门以及第二开关门的门锁结构;所述变电站本体外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连接有中心平台;所述变电站本体外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中心平台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中心平台获取到红外传感器采集的人体信号信息,一旦有人进入到红外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便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由于在变电站本体外设置了摄像头,所以便于中心平台从摄像头获取到变电站本体外的图像信息,有助于中心平台处的工作人员判断变电站本体外的人是否为巡视人员,便于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便于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安全防护性能。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门的内壁上且靠近第二开关门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板,所述第二开关门与定位板相贴合;所述变电站本体的内底壁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二开关门上设置有固定杆以及用于驱动固定杆伸入定位孔的气缸,所述气缸与控制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通过门锁结构牢牢固定住,且第二开关门与定位板相贴合,仅有当第二开关门打开后,才能打开第一开关门,从而进一步便于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安全防护性能;另一方面,若变电站本体外的人不是巡视人员时,中心平台便于向控制器发送信号,使控制器控制气缸启动,从而使得定位杆在气缸的驱动作用下伸入定位孔内,将第二开关门以及第二开关门牢牢固定住,有效减少不法分子的偷电行为以及减少人意外触电事故的发生,进而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安全防护性能。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关门的内壁上设置有光线传感器,所述光线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中心平台连接有报警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线传感器便于实时检测变电站本体内的光照强度,并将其检测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变电站本体的开闭状态,进一步便于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能。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关门靠近第一开关门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第一开关门上设置有与定位槽相对应的连接槽,所述门锁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槽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穿出连接槽伸入定位槽内,所述固定块穿出连接槽的一端呈三角型设置;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第一开关门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固定块在连接槽内移动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固定住时,首先关闭第一开关门,然后关闭第二开关门,在关闭第二开关门的过程中,固定块在第二开关门的挤压作用下向连接槽内移动,当第二开关门与定位板相贴合时,固定块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回复初始位置并伸入定位槽内,便于将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固定住,有效减少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打开的概率。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门上设置有与连接槽相连通的让位槽,所述驱动件包括滑移设置在让位槽内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固定块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通过固定块固定住后,当需要打开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时,使得连接块在让位槽内移动,当固定块脱离定位槽后,即可将第二开关门打开。可选的,所述连接块穿出让位槽的一端设置有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块的设置,在不影响固定块移动的同时,便于对让位槽起到遮挡的作用,有效减少外界杂物通过让位槽进入连接槽内而影响固定块移动的概率。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关门靠近第一开关门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门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关门上的固定杆以及用于驱动固定杆伸入固定槽的传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通过固定块固定住后,通过传动组件将固定杆伸入固定槽内,对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起到双重防护的作用,从而便于进一步将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牢牢固定住,进而便于减少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打开的概率。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关门内的主动齿轮以及与主动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靠近第二开关门的一端连接有驱动块,多个所述固定杆均设置在驱动块远离齿条的一端,多个所述固定杆远离驱动块的一端穿出第一开关门伸入对应的固定槽内;所述第一开关门上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主动齿轮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固定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时,转动转动杆,主动齿轮转动,由于主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条在主动齿轮的带动作用下移动,并带动固定杆伸入固定槽内,从而将第一开关门与第二开关门牢牢固定住。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的设置,有助于中心平台处的工作人员判断变电站本体外的人是否为巡视人员,便于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便于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安全防护性能;2.通过定位杆以及气缸的设置,当变电站本体外的人不是巡视人员时,定位杆在气缸的驱动作用下伸入定位孔内,从而将第二开关门以及第二开关门牢牢固定住,有效减少不法分子的偷电行为以及减少人意外触电事故的发生,进而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安全防护性能;3.通过光线传感器的设置,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变电站本体的开闭状态,进一步便于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变电站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变电站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变电站本体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变电站本体的控制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变电站本体;2、第一开关门;3、第二开关门;4、定位板;5、门锁结构;6、定位槽;7、连接槽;8、固定块;9、弹簧;10、让位槽;11、连接块;12、挡块;13、固定槽;14、固定杆;15、主动齿轮;16、齿条;17、驱动块;18、转动杆;19、摄像头;20、中心平台;21、红外传感器;22、定位孔;23、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变电站本体(1)以及与变电站本体(1)相铰接的第一开关门(2)与第二开关门(3),所述第一开关门(2)与第二开关门(3)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开关门(2)以及第二开关门(3)的门锁结构(5);/n所述变电站本体(1)外设置有摄像头(19),所述摄像头(19)连接有中心平台(20);所述变电站本体(1)外设置有红外传感器(21),所述红外传感器(21)与控制器(27)连接,所述控制器(27)与中心平台(2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变电站本体(1)以及与变电站本体(1)相铰接的第一开关门(2)与第二开关门(3),所述第一开关门(2)与第二开关门(3)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开关门(2)以及第二开关门(3)的门锁结构(5);
所述变电站本体(1)外设置有摄像头(19),所述摄像头(19)连接有中心平台(20);所述变电站本体(1)外设置有红外传感器(21),所述红外传感器(21)与控制器(27)连接,所述控制器(27)与中心平台(2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门(2)的内壁上且靠近第二开关门(3)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板(4),所述第二开关门(3)与定位板(4)相贴合;
所述变电站本体(1)的内底壁设置有定位孔(22),所述第二开关门(3)上设置有固定杆(14)以及用于驱动固定杆(14)伸入定位孔(22)的气缸(24),所述气缸(24)与控制器(2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门(3)的内壁上设置有光线传感器(25),所述光线传感器(25)与控制器(27)连接;所述中心平台(20)连接有报警器(2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门(3)靠近第一开关门(2)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6),所述第一开关门(2)上设置有与定位槽(6)相对应的连接槽(7),所述门锁结构(5)包括设置在连接槽(7)的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莉丽文红徐会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亨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