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60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属于供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柜体、制冷区和回收区,低热安装区内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管道,高热安装区内设有第二安装板和支撑板,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管道,两个支撑板内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有冷却管道,两个支撑板和第二安装板围绕高发热器件设置;柜体内设有出气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将低发热器件和高发热器件隔离安装,并且通过第一管道对低发热器件进行降温处理,通过第二管道和冷却管道对高发热器件进行降温处理,并且第二管道和冷却管道围绕高发热器件设置,冷却效果更好,并且使用汇聚器将废热回收,可以更加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
本专利技术属于供电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
技术介绍
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是配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核心组成单元之一,使用量巨大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用于各类配电站的线路监控和保护,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所使用的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内部器件发热严重而影响其线路监控和保护的功能,严重时会导致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失效。现有的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对内部器件的冷却操作效果较差,且所产生的废热无法再利用而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对内部器件的冷却操作效果较差,且所产生的废热无法再利用而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包括柜体和设于所述柜体两侧且与所述柜体连通的制冷区和回收区;所述柜体设有低热安装区和高热安装区,用于安装配电线路器件;所述低热安装区内设有用于安装低发热器件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冷区和所述回收区密封连接;所述高热安装区内设有第二安装板和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下方的支撑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管道;两个所述支撑板内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的冷却管道,两个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围绕高发热器件设置;所述柜体内设有与所述回收区连通的出气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冷却管道均与所述出气管道连通,所述回收区的底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出气管道连通的汇聚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侧均通过密封圈与所述柜体的两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气孔,所述第二管道包括多个横向管和多个与各所述横向管呈十字交叉设置的竖向管,各所述横向管与对应的所述进气孔连通,各所述横向管与各所述竖向管连通,各所述竖向管与所述冷却管道连通。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各所述竖向管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所述冷却管道连通的倾斜管,所述倾斜管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回收区的一侧倾斜;所述横向管靠近所述制冷区的一端与所述冷却管道靠近所述制冷区的一端连通。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冷却管道包括第一连接管和呈往复迂回设置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回收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横向管连接,所述倾斜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板包括板材本体和与所述板材本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板,所述板材本体的一侧设有安装缺口,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安装缺口内,所述第二连接管设于所述板材本体上,所述第一连接管设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柜体的背面设有与所述连接板相对应的窗口。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出气管道包括第一传递管和和与所述第一传递管上端连通的第二传递管,所述第一传递管和所述第二传递管分别设于所述柜体内和所述回收区内;所述第一管道、所述冷却管道均与所述第一传递管连接;所述第二传递管的下端用于汇聚器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低热安装区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柜体的上下两侧,所述高热安装区位于两个所述低热安装区之间;所述第一传递管的下端穿过所述柜体与所述汇聚器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汇聚器包括安装块体,所述安装块体为中空结构,且上端面和一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传递管的下端和所述第一传递管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连接;所述安装块体上的上端面还设有与所述中空结构连通的第一透气孔。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传递管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柜体靠近所述制冷区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多个所述第二透气孔分别与所述低热安装区和所述高热安装区对应;所述制冷区内设有多个用于向多个所述第二透气孔吹气的吹风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使用时将高发热器件安装于第二安装板上,将低发热器件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上,柜体内各器件工作过程中启动制冷区将冷介质分别进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第一管道内的冷介质与低发热器件之间产生热交换,实现对低发热器件进行降温;而冷介质在进入第二管道的同时也进入了冷却管道内形成围绕高发热器件的三面低温区,进而快速地降低高发热器件的温度,冷却管道、第二管道以及第一管道中的介质吸收热量后进入出气管道并排放至回收区内的汇聚器中,并由汇聚器将热量进行集中利用;通过这种方式将低发热器件和高发热器件隔离安装,并且通过第一管道对低发热器件进行降温处理,通过第二管道和冷却管道对高发热器件进行降温处理,并且第二管道和冷却管道围绕高发热器件设置,冷却效果更好,并且使用汇聚器将废热回收,可以更加高效利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热安装区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的后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柜体;110、低热安装区;111、第一安装板;112、第一管道;113、第二透气孔;120、高热安装区;121、第二安装板;122、第二管道;123、支撑板;124、容纳槽;125、冷却管道;126、出气管道;127、第一传递管;128、第二传递管;130、密封圈;140、横向管;150、竖向管;160、倾斜管;170、第一连接管;171、第二连接管;180、第二安装孔;190、板材本体;191、连接板;192、安装缺口;193、窗口;200、制冷区;210、负压机;300、回收区;310、吹风机;400、汇聚器;410、安装块体;420、第一安装孔;430、第一透气孔;440、中空结构;500、低发热器件;600、高发热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和设于所述柜体两侧且与所述柜体连通的制冷区和回收区;所述柜体设有低热安装区和高热安装区,用于安装配电线路器件;所述低热安装区内设有用于安装低发热器件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冷区和所述回收区密封连接;所述高热安装区内设有第二安装板和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下方的支撑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管道;两个所述支撑板内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的冷却管道,两个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围绕高发热器件设置;所述柜体内设有与所述回收区连通的出气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冷却管道均与所述出气管道连通,所述回收区的底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出气管道连通的汇聚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和设于所述柜体两侧且与所述柜体连通的制冷区和回收区;所述柜体设有低热安装区和高热安装区,用于安装配电线路器件;所述低热安装区内设有用于安装低发热器件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冷区和所述回收区密封连接;所述高热安装区内设有第二安装板和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下方的支撑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管道;两个所述支撑板内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的冷却管道,两个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围绕高发热器件设置;所述柜体内设有与所述回收区连通的出气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冷却管道均与所述出气管道连通,所述回收区的底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出气管道连通的汇聚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侧均通过密封圈与所述柜体的两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气孔,所述第二管道包括多个横向管和多个与各所述横向管呈十字交叉设置的竖向管,各所述横向管与对应的所述进气孔连通,各所述横向管与各所述竖向管连通,各所述竖向管与所述冷却管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竖向管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所述冷却管道连通的倾斜管,所述倾斜管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回收区的一侧倾斜;所述横向管靠近所述制冷区的一端与所述冷却管道靠近所述制冷区的一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配电线路自动化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包括第一连接管和呈往复迂回设置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回收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横向管连接,所述倾斜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静然贾伯岩马天祥沈宏亮姬艳鹏段昕李丹任睿邬立梅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