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57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连接器,其中,插头组件内设置有引导滑腔和线缆插口,且引导滑腔包括连通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第一滑道和第二滑动形成预设夹角;第一滑道的远离第二滑道的一端密封连接有密封塞,第一滑道靠近第二滑道的一端设置有与线缆插口相对的过道口;插座组件包括线缆插芯以及密封套,线缆插芯的一端部铰接有密封头,密封套密封设置在线缆插芯和密封头外侧;密封头与密封塞抵接,且密封套的端部与第一滑道的侧壁端部抵接而使得所述密封套朝向所述线缆插芯的另一端部移动,以使密封塞和密封头经由第一滑道进入第二滑道,且线缆插芯穿过过道口与线缆插口插接。如此水下连接器可以在水下实现连接,且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海下开采设备、潜水艇、海洋勘探等项目中,各种水下仪器设备均需要供电并进行相关的数据传输等。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水密连接器来实现水下各种仪器设备之间的电气信号连接。水密连接器包括两个接头,在其中一个仪器设备上连接有第一接头,在另一个设备上连接有第二接头,通过使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而使两个设备实现电气连接。但是,由于水下水压大,常用的水密连接器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单独放置在水下时无法密封,只有连接后才能实现密封。通常只能先在水面上进行连接,连接好之后再投放到水下,然而水下需要连接的仪器设备往往很多,在水面上完成所有仪器设备的连接后再投放到水下工作难度大、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密连接器只能在水面上进行连接后再投放到水下工作难度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连接器,其包括: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所述插头组件内设置有引导滑腔和线缆插口,且所述引导滑腔包括连通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形成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滑道的远离所述第二滑道的一端密封连接有密封塞,所述第一滑道靠近所述第二滑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线缆插口相对的过道口;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线缆插芯以及密封套,所述线缆插芯的一端部铰接有密封头,所述密封套密封设置在所述线缆插芯和所述密封头外侧;所述密封头与所述密封塞抵接,且所述密封套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滑道的侧壁端部抵接而使得所述密封套朝向所述线缆插芯的另一端部移动,以使所述密封塞和所述密封头经由所述第一滑道进入所述第二滑道,且所述线缆插芯穿过所述过道口与所述线缆插口插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水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密封头的端部和所述密封塞的端部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抵接凹槽,所述密封头的端部和所述密封塞的端部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与所述抵接凹槽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水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有所述密封头,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线缆插芯的外侧面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水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外壳以及位于所述插头外壳内部的第一导向件、导向规以及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导向规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导向件内设置有所述第二滑道;所述密封塞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导向规的一端,所述导向规上设置有所述过道口。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水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第一油囊和第二油囊,所述第一油囊包覆在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导向规以及部分所述第二导向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油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连接,所述第一油囊和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导向规、部分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形成第一充油区,所述第一油囊和所述插头外壳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油囊套设在另外部分所述第二导向件的外侧,且所述第二油囊与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一空腔形成第二充油区;所述第二油囊和所述插头外壳之间形成第一压力腔,且所述第一压力腔所对的插头外壳设置有第一开口;当所述插头组件置于流体中时,所述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第一压力腔挤压所述第二油囊,以使所述第二油囊通过所述第二充油区挤压所述第一油囊,并使所述第一油囊朝向所述第一充油区变形而平衡压力。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水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密封连接在所述插头外壳外部的插头外套,且所述插头外套与所述插头外壳之间具有连接空间;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插座外壳以及密封连接在所述插座外壳端部的导向壳,所述线缆插芯与所述插座外壳密封连接,且所述线缆插芯、部分所述密封套以及所述密封头位于所述导向壳内;在所述线缆插芯与所述线缆插口插接时,所述导向壳插设在所述连接空间内。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水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沿所述插座外壳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外侧均与所述插座外壳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内侧与所述密封套远离所述密封头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内侧与所述线缆插芯远离所述密封头的一端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水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线缆插芯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密封套和所述线缆插芯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件抵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水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所述线缆阀芯远离所述密封套的一端,所述连接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连接套的外侧套设有第三油囊,所述第三油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套的两端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三油囊和所述连接套之间形成第三充油区;所述第三油囊的外侧套设有第四油囊,所述第四油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四油囊与所述第三油囊之间形成第四充油区,所述第四油囊和所述插座外壳之间形成第二压力腔,所述第二压力腔相对的所述插座外壳之间形成第二开口;当所述插座组件置于流体中时,所述流体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第二压力腔挤压所述第四油囊,以使所述第四油囊所述第四充油区挤压所述第三油囊,并使所述第三油囊朝向所述第三充油区变形而平衡压力。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水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线缆插口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头;所述水下连接器还包括插头尾套,所述插头尾套的一端与所述插头组件密封连接,且所述插头尾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头电连接;所述插头尾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线缆;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线缆插芯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头;所述水下连接器还包括插座尾套,所述插座尾套的一端与所述插座组件密封连接,且所述插座尾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头电连接;所述插座尾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线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连接器,其包括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插头组件内设置有引导滑腔和线缆插口,且引导滑腔包括连通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第一滑道和第二滑动形成预设夹角;第一滑道的远离第二滑道的一端密封连接有密封塞,第一滑道靠近第二滑道的一端设置有与线缆插口相对的过道口;通过设置密封塞来封堵引导滑腔,使得线缆插口未连接时能够实现密封。插座组件包括线缆插芯以及密封套,线缆插芯的一端部铰接有密封头,密封套密封设置在线缆插芯和密封头外侧;通过在线缆插芯的端部设置密封头,并使密封套密封设置在线缆插芯和密封头的外侧,使得线缆插芯未连接时能够密封。密封头与密封塞抵接,且密封套的端部与第一滑道的侧壁端部抵接而使得所述密封套朝向所述线缆插芯的另一端部移动,以使密封塞和密封头经由第一滑道进入第二滑道,且线缆插芯穿过过道口与线缆插口插接,通过使密封套被阻挡在第一滑道外侧而使得线缆插芯凸出于密封套,并使得线缆插芯不受密封头和密封塞的阻挡能够顺利地穿过过道口与线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n所述插头组件内设置有引导滑腔和线缆插口,且所述引导滑腔包括连通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形成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滑道的远离所述第二滑道的一端密封连接有密封塞,所述第一滑道靠近所述第二滑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线缆插口相对的过道口;/n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线缆插芯以及密封套,所述线缆插芯的一端部铰接有密封头,所述密封套密封设置在所述线缆插芯和所述密封头外侧;/n所述密封头与所述密封塞抵接,且所述密封套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滑道的侧壁端部抵接而使得所述密封套朝向所述线缆插芯的另一端部移动,以使所述密封塞和所述密封头经由所述第一滑道进入所述第二滑道,且所述线缆插芯穿过所述过道口与所述线缆插口插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
所述插头组件内设置有引导滑腔和线缆插口,且所述引导滑腔包括连通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形成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滑道的远离所述第二滑道的一端密封连接有密封塞,所述第一滑道靠近所述第二滑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线缆插口相对的过道口;
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线缆插芯以及密封套,所述线缆插芯的一端部铰接有密封头,所述密封套密封设置在所述线缆插芯和所述密封头外侧;
所述密封头与所述密封塞抵接,且所述密封套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滑道的侧壁端部抵接而使得所述密封套朝向所述线缆插芯的另一端部移动,以使所述密封塞和所述密封头经由所述第一滑道进入所述第二滑道,且所述线缆插芯穿过所述过道口与所述线缆插口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头的端部和所述密封塞的端部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抵接凹槽,所述密封头的端部和所述密封塞的端部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与所述抵接凹槽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有所述密封头,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线缆插芯的外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外壳以及位于所述插头外壳内部的第一导向件、导向规以及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导向规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导向件内设置有所述第二滑道;
所述密封塞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导向规的一端,所述导向规上设置有所述过道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第一油囊和第二油囊,所述第一油囊包覆在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导向规以及部分所述第二导向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油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连接,所述第一油囊和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导向规、部分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形成第一充油区,所述第一油囊和所述插头外壳之间形成第一空腔;
所述第二油囊套设在另外部分所述第二导向件的外侧,且所述第二油囊与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一空腔形成第二充油区;所述第二油囊和所述插头外壳之间形成第一压力腔,且所述第一压力腔所对的插头外壳设置有第一开口;
当所述插头组件置于流体中时,所述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第一压力腔挤压所述第二油囊,以使所述第二油囊通过所述第二充油区挤压所述第一油囊,并使所述第一油囊朝向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程刚高春荣郭朝阳谢书鸿李江男袁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