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451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涉及电池生产的技术领域。折耳系统用于折弯电芯的极耳,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压平机构和压折机构安装于工作台;第一折弯机构用于将极耳向电芯的本体外折弯,以使极耳和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二折弯机构用于将第一折弯机构折弯后的极耳朝向本体侧面折弯,以形成第二弯折部,及位于第二弯折部两侧的折叠段和外伸段,折叠段位于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压平机构用于将外伸段压平,以使外伸段沿垂直于本体轴线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本体上;压折机构用于将折叠段压向本体,以使折叠段贴合于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消除极耳翘边的方法效率低、依赖人工、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生产的
,尤其涉及一种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
技术介绍
电池是一种能够产生电能的装置,如目前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的蓄电池,是一种能够二次使用的电池,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中的锂离子电池正是蓄电池中的一种。在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蓄电池一般包括本体和从本体不同的位置引出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由于从不同的位置引出使得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蓄电池为了方便入壳封装,需要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弯折。极耳折弯后的形状会影响后续加工,进而导致最终的产品质量,而其中常常会因为极耳被折弯后,极耳回弹形成超过电芯本体的翘边,在后工序进行加工时,不便于封装,会刺破原材料,导致产品质量低下。现有的方法是采用人工进行回弯,以消除极耳高于电芯本体的翘边,但此种方法存在效率低、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消除极耳翘边的方法效率低、依赖人工、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一种折耳系统,所述折耳系统用于折弯电芯的极耳,所述折耳系统包括工作台、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压平机构和压折机构,所述第一折弯机构、所述第二折弯机构、所述压平机构和所述压折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所述第一折弯机构用于将所述极耳向所述电芯的本体外折弯,以使所述极耳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折弯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折弯机构折弯后的所述极耳朝向所述本体侧面折弯,以形成第二弯折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两侧的折叠段和外伸段,所述折叠段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所述压平机构用于将所述外伸段压平,以使所述外伸段沿垂直于所述本体轴线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压折机构用于将所述折叠段压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折叠段贴合于所述本体。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弯机构包括驱动模组和折弯夹,所述驱动模组与所述折弯夹连接,以驱动所述折弯夹沿与所述轴线方向呈夹角的方向靠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极耳被折弯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折叠段和所述外伸段。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平机构包括压块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压块连接,以驱动所述压块压平所述外伸段;所述压平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压块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以使所述压块能够分别压在所述本体和所述外伸段上。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耳系统还包括旋转台和夹具,所述旋转台转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所述夹具安装于所述旋转台,所述夹具用于夹持所述本体;通过所述旋转台的转动以能够将所述夹具及所述夹具夹持的所述本体传送至所述第二折弯机构、所述压平机构和所述压折机构。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台将所述压平机构处理后的所述电芯传送至所述压折机构;所述压折机构包括压折件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压折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压折件沿垂直所述本体方向移动,将所述折叠段压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折叠段贴合于所述本体。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耳系统还包括热压机构,所述热压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所述热压机构用于对所述电芯热压,经所述热压机构热压后的电芯由所述旋转台传送至所述第二折弯机构。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耳系统还包括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电芯的短路检测组件,所述短路检测组件与所述压折机构分别设于所述旋转台两侧。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耳系统还包括夹持机构和传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本体,以供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向所述本体外折弯所述极耳,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夹持组件翻转至所述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被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加工后的所述本体由所述夹持组件传送至所述夹具。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转动元件、吸附件和移动元件,所述转动元件与所述吸附件连接,以能够驱动所述吸附件转动,所述移动元件与所述转动元件和所述吸附件连接,以能够驱动所述转动元件和所述吸附件移动,使所述吸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夹持机构,及靠近或远离所述旋转台,所述吸附件能够吸附所述本体。一种折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电芯本体伸出的极耳向所述本体外折弯,使所述极耳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部;将折弯后的所述极耳朝向所述本体折弯,以形成第二弯折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两侧的折叠段和外伸段,所述折叠段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将所述外伸段压平,使所述外伸段沿垂直于所述本体轴线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本体上;将所述折叠段压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折叠段贴合于所述本体。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折耳系统,包括工作台、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压平机构和压折机构,通过第一折弯机构将极耳向本体外折弯,再通过第二折弯机构将第一折弯机构折弯后的极耳向本体侧面折弯,形成折叠段和外伸段,再通过压平机构将外伸段压平,及压折机构将折叠段压向本体,使外伸段垂直于本体侧面,及折叠段贴合于本体,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成品电芯。通过上述方式,保证了外伸段向本体中心轴的投影位于本体上,且折叠段能够贴合在本体上,从而能够得到为L或Z字形形状的极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消除极耳翘边的方法效率低、依赖人工、且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和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旋转台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热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折弯机构及压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压折机构和短路检测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电芯上的极耳结构变化示意图。其中:1、夹持机构;11、夹持组件;12、转动组件;2、传送机构;21、吸附件;22、转动元件;23、移动元件;3、第一折弯机构;31、折弯件;32、驱动件;4、转台机构;41、旋转台;42、安装槽;43、转动电机;5、热压机构;51、上热压件;52、下热压件;53、第一热压气缸;54、第二热压气缸;6、第二折弯机构;61、线性模组;62、驱动模组;63、折弯夹;7、压平机构;71、压块;72、第一驱动组件;73、第二驱动组件;8、压折机构;81、第三驱动组件;82、压折件;9、夹具;100、电芯;101、本体;102、正极极耳;103、负极极耳;104、外伸段;105、折叠段;106、第一弯折部;107、第二弯折部;200、检测机构;201、检测驱动元件;202、短路检测件;203、电芯检测组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耳系统用于折弯电芯的极耳,所述折耳系统包括工作台、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压平机构和压折机构,所述第一折弯机构、所述第二折弯机构、所述压平机构和所述压折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n所述第一折弯机构用于将所述极耳向所述电芯的本体外折弯,以使所述极耳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部;/n所述第二折弯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折弯机构折弯后的所述极耳朝向所述本体侧面折弯,以形成第二弯折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两侧的折叠段和外伸段,所述折叠段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n所述压平机构用于将所述外伸段压平,以使所述外伸段沿垂直于所述本体轴线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本体上;/n所述压折机构用于将所述折叠段压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折叠段贴合于所述本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耳系统用于折弯电芯的极耳,所述折耳系统包括工作台、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压平机构和压折机构,所述第一折弯机构、所述第二折弯机构、所述压平机构和所述压折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
所述第一折弯机构用于将所述极耳向所述电芯的本体外折弯,以使所述极耳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部;
所述第二折弯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折弯机构折弯后的所述极耳朝向所述本体侧面折弯,以形成第二弯折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两侧的折叠段和外伸段,所述折叠段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
所述压平机构用于将所述外伸段压平,以使所述外伸段沿垂直于所述本体轴线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本体上;
所述压折机构用于将所述折叠段压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折叠段贴合于所述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机构包括驱动模组和折弯夹,所述驱动模组与所述折弯夹连接,以驱动所述折弯夹沿与所述轴线方向呈夹角的方向靠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极耳被折弯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折叠段和所述外伸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机构包括压块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压块连接,以驱动所述压块压平所述外伸段;所述压平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压块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以使所述压块能够分别压在所述本体和所述外伸段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耳系统还包括旋转台和夹具,所述旋转台转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所述夹具安装于所述旋转台,所述夹具用于夹持所述本体;通过所述旋转台的转动以能够将所述夹具及所述夹具夹持的所述本体传送至所述第二折弯机构、所述压平机构和所述压折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台将所述压平机构处理后的所述电芯传送至所述压折机构;所述压折机构包括压折件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桂仁古树民王军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诚捷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