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车载硬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37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车载硬盘,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配合的盖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硬盘;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电连接于所述硬盘的接口端;以及包裹于所述硬盘边角的减振胶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减振胶条包裹于硬盘外侧,且在减振胶条外侧间隔设置有第一/第二楔形结构,且采用第一/第二/第三减振泡棉对硬盘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实现了车载硬盘的减振功能,保证车载硬盘在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下,依然能稳定地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车载硬盘
本技术涉及车载硬盘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减振车载硬盘。
技术介绍
机械硬盘因容量大,读写速度快,价格适中,因此被作为首选的存储介质广泛使用于监控系统中。但机械硬盘作为高精密存储介质在读写过程容易受外界振动影响,特别在车载装置中,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载硬盘面对外界复杂的振动情况,如何保证车载机械硬盘的读写不受外界的影响尤显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车载硬盘。本技术要解决的是如何保证车载硬盘的读写不受外界的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如下:一种减振车载硬盘,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配合的盖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硬盘;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电连接于所述硬盘的接口端;以及包裹于所述硬盘边角的减振胶条。作为进一步改进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底面和所述减振胶条之间的第一减振泡棉。作为进一步改进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和所述减振胶条之间的第二减振泡棉。作为进一步改进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硬盘上表面的第三减振泡棉,其抵接于所述盖体。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减振胶条的边侧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楔形结构。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减振胶条靠近所述盖体一侧设置有第二楔形结构。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壳体上对称设置有导轨,所述盖体设置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动板。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通孔。作为进一步改进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限位件,其包括:连接板,其固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底面;对称垂直于所述连接板两侧的限位板,其抵接于所述第一楔形结构。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盖体上间隔设置有透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减振胶条包裹于硬盘外侧,且在减振胶条外侧间隔设置有第一/第二楔形结构,且采用第一/第二/第三减振泡棉对硬盘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实现了车载硬盘的减振功能,保证车载硬盘在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下,依然能稳定地进行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体与壳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部分结构第一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部分结构第二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部分结构第三示意图。图中:1.壳体11.导轨12.通孔2.盖体21.滑动板22.螺纹孔23.透气孔3.硬盘4.接口端5.减振胶条51.第一楔形结构52.第二楔形结构6.第一减振泡棉7.第二减振泡棉8.第三减振泡棉9.限位件91.连接板92.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一种减振车载硬盘,包括:壳体1;与所述壳体1配合的盖体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硬盘3;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且电连接于所述硬盘3的接口端4;以及包裹于所述硬盘3边角的减振胶条5。本技术采用减振胶条5包裹于硬盘3外侧,且在减振胶条5外侧间隔设置有第一楔形结构51/第二楔形结构52,且采用第一减振泡棉6/第二减振泡棉7/第三减振泡棉8对硬盘3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实现了车载硬盘的减振功能,保证车载硬盘在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下,依然能稳定地进行工作。参照图3至图6所示,一种减振车载硬盘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底面和所述减振胶条5之间的第一减振泡棉6;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和所述减振胶条5之间的第二减振泡棉7;连接于所述硬盘3上表面的第三减振泡棉8,其抵接于所述盖体2。其中,第一减振泡棉6/第二减振泡棉7/第三减振泡棉8分别与相对应的壳体内表面和盖体内表面接触且处于被压缩状态,使得硬盘3被悬空在壳体内部。第一减振泡棉6/第二减振泡棉7/第三减振泡棉8的设置,当车载硬盘的外部环境发生一定程度的晃动时,硬盘3由于惯性在壳体1和盖体2内部进行移位,第一减振泡棉6/第二减振泡棉7/第三减振泡棉8与相对应壳体1或者盖体2的接触、挤压,防止硬盘3与壳体和盖体磕碰,起到了对硬盘3的全方位保护。参照图4至图6所示,所述减振胶条5的边侧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楔形结构51。所述减振胶条5靠近所述盖体2一侧设置有第二楔形结构52。所述第一楔形结构51/第二楔形结构52的尖端皆远离所述硬盘3一侧,使得当车载硬盘的外部环境发生一定程度的晃动时,硬盘3由于惯性在壳体1和盖体2内部进行移位,实现第一楔形结构51/第二楔形结构52与壳体1或盖体2接触时是有线到面进行接触,随着第一楔形结构51/第二楔形结构52的被压缩形变,硬盘3受到的弹力逐渐增大与惯性力抵消。参照图3所示,所述壳体1上对称设置有导轨11,所述盖体2设置有与所述导轨11配合的滑动板21。通过所述导轨11和滑动板21的设置,使得盖体2可以与壳体1进行拖动。参照图2所示,所述盖体2上设置有螺纹孔22,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22配合的通孔12。螺栓穿过所述通孔12与所述螺纹孔22配合,将盖体2和壳体1连接在一起。参照图5至图6所示,一种减振车载硬盘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限位件9,其包括:连接板91,其固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底面;对称垂直于所述连接板91两侧的限位板92,其抵接于所述第一楔形结构51。限位件9的设置使得硬盘3靠近接口端4一侧进行位移时,所述限位件9用于与第一楔形结构51和减振胶条5主体进行接触,实现了对硬盘3移动的限位作用。参照图1所示,所述盖体2上间隔设置有透气孔23,使得硬盘3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透气孔23进行释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振车载硬盘的工作原理为:当车载硬盘3的外部环境进行晃动或者震动时,硬盘3由于惯性会与壳体1或者盖体2进行位移;由于第一减振泡棉6/第二减振泡棉7/第三减振泡棉8的位置设置,会优先对减振泡棉进行进一步压缩,减振泡棉被压缩产生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车载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与所述壳体配合的盖体;/n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硬盘;/n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电连接于所述硬盘的接口端;以及/n包裹于所述硬盘边角的减振胶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车载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与所述壳体配合的盖体;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硬盘;
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电连接于所述硬盘的接口端;以及
包裹于所述硬盘边角的减振胶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车载硬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底面和所述减振胶条之间的第一减振泡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车载硬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和所述减振胶条之间的第二减振泡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车载硬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硬盘上表面的第三减振泡棉,其抵接于所述盖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车载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胶条的边侧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楔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裕章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蓝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