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182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该摄像镜头包括沿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摄像镜头可以在不增加透镜片数而直接保持小型且轻量的同时,还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能够很好的捕捉被摄物体的细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摄像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道路交通安全和汽车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环视摄像头、ADAS(AdvancedDrivingAssistant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无人驾驶市场的兴起,车载镜头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中。与此同时,人们对车载镜头的成像质量、画面的舒适度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视摄像头,通过将多个大广角镜头于车身的合理分布,将汽车顶部各个方向的鸟瞰画面拼接到一起,使驾驶员看清汽车四周的图像,能有效避免倒车碾压、刮蹭保险杠和轮毂等事故的发生,同时环视摄像头还能识别停车通道标识、路缘和附近车辆,大大保证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现有技术中为了获得较大的视场角,摄像镜头往往采用多个相互独立的透镜配合组装而成,这使得摄像镜头的尺寸较大,难于满足摄像镜头的轻薄化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本技术的摄像镜头可以在不增加透镜片数而直接保持小型且轻量的同时,还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能够很好的捕捉被摄物体的细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所述摄像镜头包括沿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r>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本技术中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均具有负屈折力,可抓住大角度射进摄像镜头的光线,扩大摄像镜头的视场角范围。由于光线由具有较强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射入第三透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边缘光线射入成像面时易产生较大的场曲,而本技术中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有利于校正边缘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度。与此同时,通过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和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消除像差、校正光线经前面透镜组的折转而产生的像散现象,最后,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可聚焦入射光束,有利于将摄像镜头采集的图像信息有效的传递至成像面。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摄像镜头通过设置具有负负正正负正屈折力的六个透镜,有利于修正摄像镜头像差,消除像散,提升摄像镜头成像解析度,并能够在扩大摄像镜头的视场角范围、实现系统小型化、保证系统高像素方面取得平衡。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为胶合透镜,所述胶合透镜的胶合面凸向所述摄像镜头的像侧。通过该胶合透镜的设置,能够将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两个元件的累加公差设置成一个整合元件的公差,可减小偏心敏感度,降低摄像镜头的组装敏感度,解决透镜工艺制作及摄像镜头的组装问题,提升摄像镜头的良品率。同时,通过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的像差校正,有利于提升成像解析度。此外,胶合透镜的设置也有利于缩短摄像镜头的总长,便于实现摄像镜头的小型化设计。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任一透镜的像侧面或物侧面设置红外滤光膜;或,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片。该红外滤光膜或者红外滤光片便于对红外光线进行过滤处理,使得射入成像面的光线为可见光。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镜头满足条件式:5<(R5-R6)/(R5+R6)<10.5,其中,R5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当摄像镜头满足条件式5<(R5-R6)/(R5+R6)<10.5时,通过满足该条件式的下限,容易减小周边视角的主光线射入成像面的角度。通过满足该条件式的上限,容易抑制像散的产生,降低鬼影产生的风险,提升摄像镜头解像能力。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镜头满足条件式:-3.2<f4*f5/f<-2.2,其中,f4是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5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当摄像镜头满足条件式-3.2<f4*f5/f<-2.2时,有利于降低光线经透镜组折转后的射出摄像镜头的角度,进而减小了光线射入摄像镜头像侧的感光元件的入射角度,提升感光元件的感光性能,进而能够提高摄像镜头的高品质成像画面。f4*f5/f的比值超过条件式上限时,则不易于抑制因成像区域周边部的光束造成的高阶像差的发生;f4*f5/f的比值超过条件式的下限,则不利于抑制消色差,得到高分辨性能。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镜头满足条件式:1.5(mm/10-5/℃)<(CT5-CT4)/(α5-α4)<3.6(mm/10-5/℃),其中,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α4为所述第四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α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摄像镜头满足条件式1.5(mm/10-5/℃)<(CT5-CT4)/(α5-α4)<3.6(mm/10-5/℃)时,能够避免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热膨胀差异过大而产生脱胶、开裂,有利于提高摄像镜头的温度敏感度,保证摄像镜头在高低温环境下,均能表现优良的成像质量、较高的解像力。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镜头满足条件式:15.4<sags4/sags3<31.4,其中,sags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孔径处至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点平行于光轴的距离,sags4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通光孔径处至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点平行于光轴的距离。摄像镜头满足条件式15.4<sags4/sags3<31.4时,能够校正摄像镜头的边缘像差,抑制像散的产生,控制第二透镜的形状,避免第二透镜表面过于弯曲,不利于镜片的加工工艺;sags4/sags3的比值超过条件式时,不利于进行摄像镜头像差的校正。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镜头满足条件式:-5.5<f1/f<-4.8,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摄像镜头满足条件式-5.5<f1/f<-4.7时,可抓住大角度射进摄像镜头的光线,扩大摄像镜头的视场角范围、低敏感度以及小型化的特征。如果f1/f的比值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则会使得第一透镜屈折力过强,则成像面成像会因第一透镜的变化而敏感,从而产生较大的像差;如果f1/f的比值超过关系式的下限,则会使得第一透镜屈折力不足,不利于大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包括沿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其中,/n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n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n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n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n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n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包括沿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为胶合透镜,所述胶合透镜的胶合面凸向所述摄像镜头的像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任一透镜的像侧面或物侧面设置红外滤光膜;或,
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满足条件式:5<(R5-R6)/(R5+R6)<10.5,其中,R5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满足条件式:-3.2<f4*f5/f<-2.2,其中,f4是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5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满足条件式:1.5(mm/10-5/℃)<(CT5-CT4)/(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宇明蔡雄宇兰宾利赵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