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84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实插机构,包括第一部件装设于压床的上板。一转接卡贯穿第一部件及上板,并固定于第一部件,通过转接卡与第一部件间固定结构的尺寸裕度,使转接卡得以调整其位置,以适于插入一主机板的第一插槽型连接器。第二插槽型连接器配置于转接卡的一端适于一介面卡插入。一第二部件,位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以一弹簧连接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具有一长槽,以容纳转接卡,用以导引转接卡插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插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来做主机板动态测试的实插机构。随着个人电脑硬件的日益普及,电脑主机板在市面上的竞争十分激烈,对主机板质量的要求也日益严格,除了静态测试外,动态测试也为主机板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一环。静态测试主要针对主机板的各接点是否连接正常的测试,动态测试是将周边元件,比如中央处理单元(CPU)、DRAM、显示介面、声卡介面或是网络介面等与主机板连接,测试其与主机板其他元件的操作是否正常。对于主机板上介面卡插槽的测试,比如ISA、PCI、AGP插槽的动态测试一般采用实插式,即将介面卡直接插入主机板上的插槽,然而其因磨耗及损伤的成本过高,故目前均采用间接式,即通过一成本较低的转接卡来实现。请参照附图说明图1,其为现有实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现有主机板的测试机台主要建构于一压床,压床中上板13用来装设实插机构;下板19是用来摆设受测的主机板。如图所示,主机板11置于下板19,其具有第一插槽型连接器12。实插机构10主要包括一转接卡16,以两L型角钢14各由两螺丝15固定在上板13上,用来插入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12。第二插槽型连接器17,固定于转接卡16顶端的一侧,测试用的介面卡18,插入此第二插槽型连接器17。上板13具有一长槽40使转接卡16能贯穿。当压床的上板13往下压时,转接卡16即插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12中,进行测试。但是,现有实插机构10的转接卡16通过螺丝15固定死在上板13上,由于主机板的生产过程中,插槽型连接器的位置难免有些误差,故当该转接卡1 6随着压床往下压而将该转接卡16插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12时,往往因无法精确对准,结果不是该转接卡16就是该第一插槽12因撞击而受损伤。因此,转接卡16和第一插槽12常须拆卸更换,不但耗费器材及工时,也会影响测试效率且增加成本。此外也可能因为转接卡16并非对准第一插槽型连接器12而插入,导致转接卡16与第一插槽型连接器12接触不良,而造成测试结果有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插机构,其可弹性调整转接卡的定位,以便在准确插入插槽中,减少器材的损耗并提高主机板测试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实插机构,应用于一主机板的动态测试,该主机板至少包括一第一插槽型连接器配置其上,且该实插机构装设于一压床,该压床至少具有一上板,适于装设该实插机构,一下板,适于放置该主机板,该实插机构包括一第一部件,固定在该上板上,该部件设有一第一长槽,其中该上板也具有一第二长槽,对应该第一长槽,以形成贯穿该部件及该上板的一长形空间;一转接卡,固定于该第一部件,且纳于该长形空间中,该转接卡的一端位于该上板及该下板之间,用来插入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其另一端具有一第二插槽型连接器,适于连接一介面卡;以及一第二部件,位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连接该第一部件,该第二部件具有一第三长槽,对应该第一长槽与该第二长槽,以容纳该转接卡,用以导引该转接卡插入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现有实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插机构20的主视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插机构20的侧视图;图2c为本专利技术实插机构20的俯视图;图2d为本专利技术实插机构20的Ⅰ-Ⅰ剖视图;图2e为本专利技术转接卡26下端的放大示意图。请参照图2a、图2b、图2c、图2d和2e,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插机构2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该实插机构20的主视图;图2b为其侧视图;图2c为其俯视图;图2d为其Ⅰ-Ⅰ剖视图,图2e为该转接卡26下端的放大示意图。主机板的测试机台主要建构于一压床,压床中上板23用来装设实插机构20;下板50是用来摆设受测的主机板21。如图所示,主机板21置于下板50之上,其具有第一插槽型连接器22,比如是ISA、PCI或是AGP插槽。实插机构20主要包括固定在上板23上的第一部件(治具)25,一转接卡26,一第二部件(治具)24,一固定于转接卡26顶端一侧的第二插槽型连接器27,以及一介面卡28。其中第一部件25用螺杆35锁紧固定在该上板23上,上板23及第一部件25的两端都各设有一通孔32,且螺杆29上下贯穿上板23及第一部件25两端的各通孔32,第二部件24具有对应于螺杆29的螺孔52,使螺杆29可以固定于其中。其中螺杆29周围又包括设置于第二部件24和该上板23间的各一压缩螺旋弹簧31,第二部件24通过弹簧31与第一部件25或上板23连接,并利用螺杆29锁定于第二部件24的螺孔52中,使得其对于第一部件25可进行相对运动(即上下运动)。然而此相对运动会受限于螺杆29,而不至于左右偏摆,但通过通孔32与螺杆29之间的孔径裕度,使第二部件24可适当调整其位置,以便与第一插槽型连接器22嵌合。转接卡26及第一部件25的两端各设有一螺孔38,且转接卡26以螺丝33固定在该部件25上,并通过螺帽38将其锁紧,上板23、第一部件25及第二部件24均设有一长槽56、54、58,以构成一长形空间,使转接卡26能贯穿通过。又第二部件24的下侧设有一凹槽34其尺寸恰可与第一插槽型连接器22的上端嵌合。该实插机构20架设在一压床(未显示)上,当压床的上板23往下压时,第二部件24下侧的凹槽34先触及第一插槽型连接器22的上端,当压床继续往下压时,该转接卡26将顺势插入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22内。第二部件24下侧的凹槽34其四周具有导角36,呈一向下扩展的斜面,以便于套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22的顶端,且转接卡26两端的螺孔38都设有预留的孔径裕度使调整转接卡26的左右(X方向)、前后(Z方向)、和上下(Y方向)三方向的位置,以便于对准插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22和调整转接卡26的高度。另转接卡26的下端两侧也具有导角44,呈向下厚度渐小的斜面,以便于对准插入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2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弹性调整转接卡定位的实插机构,以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该实插机构包括第一部件装设在压床的上板。一转接卡贯穿第一部件及上板,并固定在第一部件,通过转接卡与第一部件间固定结构的尺寸裕度,使转接卡得以调整其位置,以适于插入一主机板的第一插槽型连接器。第二插槽型连接器配置于转接卡的一端适于一介面卡插入。一第二部件,位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以一弹簧连接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具有一长槽,以容纳转接卡,用以导引转接卡插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该实插机构架设在一压床上,且由于该转接卡、上板及部件上的螺孔都设有预留的孔径裕度,故可弹性调整该转接卡的定位。第二部件的长槽周缘具有一凹槽,当压床往下压时,第二部件下侧的凹槽先触及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的上端,而当压床继续往下压时,该转接卡将顺势准确插入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内,如此可减低实插机构因定位不佳所造成的损伤,而可降低动态测试的不良率,并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其除了具有上述有关转接卡能在左右(X方向)、上下(Y方向)和前后(Z方向)两方向做位置上的弹性调整外,又设有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用来导正转接卡,并且在第二部件下侧的凹槽四周设有导角,以便第二部件易于准确套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的顶端,紧跟着转接卡插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时,其削尖的下端导角又使其易于插入,故其实插操作准确度大为提高,器材的损伤及磨耗大为降低,同时,测试的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插机构,应用于一主机板的动态测试,该主机板至少包括一第一插槽型连接器配置其上,且该实插机构装设于一压床,该压床至少具有一上板,适于装设该实插机构,一下板,适于放置该主机板,该实插机构包括: 一第一部件,固定在该上板上,该部件设有一第一长槽,其中该上板也具有一第二长槽,对应该第一长槽,以形成贯穿该部件及该上板的一长形空间; 一转接卡,固定于该第一部件,且纳于该长形空间中,该转接卡的一端位于该上板及该下板之间,用来插入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其另一端具有一第二插槽型连接器,适于连接一介面卡;以及 一第二部件,位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连接该第一部件,该第二部件具有一第三长槽,对应该第一长槽与该第二长槽,以容纳该转接卡,用以导引该转接卡插入该第一插槽型连接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泯蔡政学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