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30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包括软岩隧道,所述软岩隧道的下端设置有防水隔板,所述软岩隧道和防水隔板之间的位置填充有混凝土粘结层,所述防水隔板内侧面上活动设置有双层拱形钢板,所述双层拱形钢板为若干组拼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设计双层拱形钢板,承重作用力大,支护效果明显,并且耐用,若干组双层拱形钢板为拼接式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还可以重复利用;设计一组大千金顶配合两组小千金顶,使得上方的钢板受力均匀,进一步提高支护效果,千金顶的承压效果相比于柱体也灵活可靠,并且支柱的连接也是活动的,便于拆卸,适用不同工作状况,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软岩隧道亦称松软岩层,不仅是指围岩岩体松软,而且指围岩不稳定或极不稳定,软岩是一种特殊的岩类,是在特定环境下具有显著塑性变形的复杂岩石力学介质,从岩石固有的特性来说,它具有软的形态,而从工程应用的观点来看,它又是“弱”的,进入软岩状态的隧道,其强度特性、泥质含量、结构面特点及其塑性变形力学特点差异很大,在软岩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岩体的天然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引起隧道周围岩体的卸荷回弹和应力重分布,当这种回弹应力和重分布应力超过围岩强度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将造成岩体的失稳破坏,并且如果再加上遭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容易造成软岩隧道坍塌,这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包括软岩隧道,所述软岩隧道的下端设置有防水隔板,所述软岩隧道和防水隔板之间的位置填充有混凝土粘结层,所述防水隔板内侧面上活动设置有双层拱形钢板,所述双层拱形钢板为若干组拼接,所述双层拱形钢板的一侧开设有拼装槽,所述双层拱形钢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和拼装槽相适配的连接凸起,所述软岩隧道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利用底座固定设置有大千斤顶,所述大千斤顶的顶出杆上焊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端面连接有主支柱并且所述主支柱向上延伸至双层拱形钢板处,所述连接座的两侧面连接有侧支柱并且所述侧支柱倾斜向上延伸至双层拱形钢板处,所述双层拱形钢板的下表面均开设有供主支柱、侧支柱插入的柱槽,所述双层拱形钢板的两边侧处对称设置有两组小千斤顶。优选的,所述防水隔板设置为和软岩隧道内侧完全贴合,所述双层拱形钢板设置为防水隔板的内侧大部分贴合。优选的,所述双层拱形钢板共有若干组,通过拼装槽和连接凸起的连接作用依次相结合。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作用于主支柱、侧支柱的柱槽。优选的,所述双层拱形钢板的内部分为空腔和实心部,所述柱槽所在位置为实心部。优选的,所述若干组双层拱形钢板的底部大千斤顶数量至少为两组,小千斤顶数量至少为四组并分布于首尾的双层拱形钢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设计双层拱形钢板,承重作用力大,支护效果明显,并且耐用,若干组双层拱形钢板为拼接式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还可以重复利用;设计一组大千金顶配合两组小千金顶,使得上方的钢板受力均匀,进一步提高支护效果,千金顶的承压效果相比于柱体也灵活可靠,并且支柱的连接也是活动的,便于拆卸;整个支护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便于隧道开挖,安全可靠,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本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双层拱形钢板的连接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软岩隧道;2、防水隔板;3、混凝土粘结层;4、双层拱形钢板;5、拼装槽;6、连接凸起;7、大千斤顶;8、底座;9、连接座;10、主支柱;11、侧支柱;12、柱槽;13、小千斤顶;14、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一种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包括软岩隧道1,软岩隧道1的下端设置有防水隔板2,软岩隧道1和防水隔板2之间的位置填充有混凝土粘结层3,防水隔板2内侧面上活动设置有双层拱形钢板4,双层拱形钢板4为若干组拼接,双层拱形钢板4的一侧开设有拼装槽5,双层拱形钢板4的另一侧设置有和拼装槽5相适配的连接凸起6,软岩隧道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利用底座8固定设置有大千斤顶7,大千斤顶7的顶出杆上焊接有连接座9,连接座9的上端面连接有主支柱10并且主支柱10向上延伸至双层拱形钢板4处,连接座9的两侧面连接有侧支柱11并且侧支柱11倾斜向上延伸至双层拱形钢板4处,双层拱形钢板4的下表面均开设有供主支柱10、侧支柱11插入的柱槽12,双层拱形钢板4的两边侧处对称设置有两组小千斤顶13,小千斤顶13上也设置有顶出杆;防水隔板2设置为和软岩隧道1内侧完全贴合,双层拱形钢板4设置为防水隔板2的内侧大部分贴合;双层拱形钢板4共有若干组,通过拼装槽5和连接凸起6的连接作用依次相结合;连接座9上设置有作用于主支柱10、侧支柱11的柱槽12;双层拱形钢板4的内部分为空腔14和实心部,空腔14可以减少钢板的自重,柱槽12所在位置为实心部;若干组双层拱形钢板4的底部大千斤顶7数量至少为两组,小千斤顶13数量至少为四组并分布于首尾的双层拱形钢板4上,根据隧道实际的需求设计千斤顶的数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包括软岩隧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岩隧道(1)的下端设置有防水隔板(2),所述软岩隧道(1)和防水隔板(2)之间的位置填充有混凝土粘结层(3),所述防水隔板(2)内侧面上活动设置有双层拱形钢板(4),所述双层拱形钢板(4)为若干组拼接,所述双层拱形钢板(4)的一侧开设有拼装槽(5),所述双层拱形钢板(4)的另一侧设置有和拼装槽(5)相适配的连接凸起(6),所述软岩隧道(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利用底座(8)固定设置有大千斤顶(7),所述大千斤顶(7)的顶出杆上焊接有连接座(9),所述连接座(9)的上端面连接有主支柱(10)并且所述主支柱(10)向上延伸至双层拱形钢板(4)处,所述连接座(9)的两侧面连接有侧支柱(11)并且所述侧支柱(11)倾斜向上延伸至双层拱形钢板(4)处,所述双层拱形钢板(4)的下表面均开设有供主支柱(10)、侧支柱(11)插入的柱槽(12),所述双层拱形钢板(4)的两边侧处对称设置有两组小千斤顶(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支护结构,包括软岩隧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岩隧道(1)的下端设置有防水隔板(2),所述软岩隧道(1)和防水隔板(2)之间的位置填充有混凝土粘结层(3),所述防水隔板(2)内侧面上活动设置有双层拱形钢板(4),所述双层拱形钢板(4)为若干组拼接,所述双层拱形钢板(4)的一侧开设有拼装槽(5),所述双层拱形钢板(4)的另一侧设置有和拼装槽(5)相适配的连接凸起(6),所述软岩隧道(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利用底座(8)固定设置有大千斤顶(7),所述大千斤顶(7)的顶出杆上焊接有连接座(9),所述连接座(9)的上端面连接有主支柱(10)并且所述主支柱(10)向上延伸至双层拱形钢板(4)处,所述连接座(9)的两侧面连接有侧支柱(11)并且所述侧支柱(11)倾斜向上延伸至双层拱形钢板(4)处,所述双层拱形钢板(4)的下表面均开设有供主支柱(10)、侧支柱(11)插入的柱槽(12),所述双层拱形钢板(4)的两边侧处对称设置有两组小千斤顶(13)。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宏伍徐文俊孙学权董海军仲利平魏良斌韦冬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路达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