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22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的底端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一号立柱与二号立柱相向的侧面上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两凹槽的槽底面之间连接有可折叠的防护网;所述一号立柱顶部安装有向四周喷出水雾的喷淋头以及PM2.5传感器,所述一号立柱内开设有供水腔,所述供水腔一端连接外部供水管,另一端通过水泵连接喷淋头;所述二号立柱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二号立柱内置有与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的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收展自如,占用空间小,移动和固定方便,而且还可自动洒水降尘,保护环境,节能降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
技术介绍
防护栏主要作为分隔、隔开或暂作事故处理时作隔离物使用,可广泛在交通安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以及事故现场等地方使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外围通常都会搭建防护栏,以加强施工安全,防止路人误入施工区,造成伤害。现有技术中的护栏结构一般是一体化的,如果要收起防护栏时,防护栏需要占用较多的空间;且防护栏本身重量比较大,工人搬运时会很麻烦,而且如果不小心碰撞的话,可能砸伤工人;另外现有的防护栏安装时不够稳定,容易被风吹倒。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灰尘的扩散容易影响周边的卫生环境,故施工现场一般采用传统的洒水车进行洒水防尘,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而且洒水车前进时受道路的限制,不能再高空或者道路狭窄的区域施工,非常不方便,如能将洒水降尘与施工防护栏结为一体,将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收展自如,占用空间小,移动和固定方便,而且还可自动洒水降尘,保护环境,节能降耗。为实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所述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的底端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一号立柱与二号立柱相向的侧面上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两凹槽的槽底面之间连接有可折叠的防护网,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相向合并后,防护网折叠并收纳于两个凹槽之间;所述一号立柱顶部安装有向四周喷出水雾的喷淋头以及PM2.5传感器,所述一号立柱内开设有供水腔,所述供水腔一端连接外部供水管,另一端通过水泵连接喷淋头;所述二号立柱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二号立柱内置有与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的蓄电池,该蓄电池为整个防护栏内用电装置供电,节省能耗。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网由尼龙丝编织而成,且防护网的孔眼为菱形结构,牢度高且收展非常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两凹槽的槽底面之间还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有两根,分别设置于防护网的上、下侧,通过设置伸缩杆可防止防护网展开时,一号、二号立柱之间过拉导致防护网撕裂。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伸缩杆为电动伸缩杆,使一号、二号立柱之间可自动合并/分开,无需人工推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与一号立柱相对的所述二号立柱的侧面上另安装有若干电磁铁片,当一号、二号立柱相向合并后,电磁铁通电,二号立柱通过电磁铁将一号立柱吸住,防止移动过程中,一号、二号立柱之间分开,当需要分开时,则电磁铁断电,方便一号、二号立柱之间分开使防护网展开。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的下部外侧分别铰接有连接臂,两连接臂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压块;所述两压块上分别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绑扎固定在压块上,另一端连接有U型勾头;所述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的下部外侧分别固定有与U型勾头对应的勾环,所述勾环设置于连接臂上的上方,当本防护栏需要移动时,将U型勾头连接在勾环上,使得压块离地,方便移动,当本防护栏防置在固定位置上时,将U型勾头取下,使得压块压在地面上,防止防护栏位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双立柱以及连接双立柱之间的防护网的设计,使得本防护栏可任意合并/分开,收展自如,收起后占用空间小,且立柱底端设置万向轮,使得本防护栏无需人工搬运,可方便工人推动滑移,省时省力。(2)代替了传统的洒水车洒水降尘,可根据现场施工环境中的空气灰尘浓度,自动洒水降尘,保护环境,节能降耗,且不受施工场地和天气环境的影响,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防护栏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护栏合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一号立柱1、二号立柱2、万向轮3、凹槽4、防护网5、喷淋头6、PM2.5传感器7、供水腔8、外部供水管9、水泵10、太阳能电池板11、蓄电池12、伸缩杆13、电磁铁片14、连接臂15、压块16、钢丝绳17、U型勾头18、勾环1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立柱1和二号立柱2,一号立柱1和二号立柱2的底端均安装有万向轮3,一号立柱1与二号立柱2相向的侧面上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4,两凹槽4的槽底面之间连接有可折叠的防护网5,一号立柱1和二号立柱2相向合并后,防护网5折叠并收纳于两个凹槽4之间;一号立柱1顶部安装有向四周喷出水雾的喷淋头6以及PM2.5传感器7,一号立柱1内开设有供水腔8,供水腔8一端连接外部供水管9,另一端通过水泵10连接喷淋头6;二号立柱2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11,二号立柱2内置有与太阳能电池板11电连接的蓄电池12,该蓄电池12为整个防护栏内用电装置供电,节省能耗。上述防护网5由尼龙丝编织而成,且防护网5的孔眼为菱形结构,牢度高且收展非常方便。上述两凹槽4的槽底面之间还连接有伸缩杆13,伸缩杆13设有两根,分别设置于防护网5的上、下侧,通过设置伸缩杆13可防止防护网5展开时,一号、二号立柱2之间过拉导致防护网5撕裂。上述伸缩杆13为电动伸缩杆,使一号、二号立柱2之间可自动合并/分开,无需人工推动。上述与一号立柱1相对的二号立柱2的侧面上另安装有若干电磁铁片14,当一号、二号立柱2相向合并后,电磁铁通电,二号立柱2通过电磁铁将一号立柱1吸住,防止移动过程中,一号、二号立柱2之间分开,当需要分开时,则电磁铁断电,方便一号、二号立柱2之间分开使防护网5展开。上述一号立柱1和二号立柱2的下部外侧分别铰接有连接臂15,两连接臂15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压块16;两压块16上分别连接有钢丝绳17,钢丝绳17的一端绑扎固定在压块16上,另一端连接有U型勾头18;一号立柱1和二号立柱2的下部外侧分别固定有与U型勾头18对应的勾环19,勾环19设置于连接臂15上的上方,当本防护栏需要移动时,将U型勾头18连接在勾环19上,使得压块16离地,方便移动,当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的底端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一号立柱与二号立柱相向的侧面上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两凹槽的槽底面之间连接有可折叠的防护网;所述一号立柱顶部安装有向四周喷出水雾的喷淋头以及PM2.5传感器,所述一号立柱内开设有供水腔,所述供水腔一端连接外部供水管,另一端通过水泵连接喷淋头;所述二号立柱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二号立柱内置有与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的蓄电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的底端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一号立柱与二号立柱相向的侧面上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两凹槽的槽底面之间连接有可折叠的防护网;所述一号立柱顶部安装有向四周喷出水雾的喷淋头以及PM2.5传感器,所述一号立柱内开设有供水腔,所述供水腔一端连接外部供水管,另一端通过水泵连接喷淋头;所述二号立柱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二号立柱内置有与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的蓄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由尼龙丝编织而成,且防护网的孔眼为菱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邗江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