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华玉专利>正文

压缩-吸收式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002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压缩‑吸收式热泵,属于压缩‑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吸收器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发生器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发生器和喷管连通蒸发器,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经冷剂液泵连通蒸发器,蒸发器经双能压缩机连通吸收器,发生器有高温热介质管路连通外部,吸收器和冷凝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连通外部,第二发生器和蒸发器有低温热介质管路连通外部,第二冷凝器有冷却介质管路连通外部,形成压缩‑吸收式热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吸收式热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缩-吸收式热泵

技术介绍
:冷、热和动力等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现实中,人们经常需要利用高温热能来实现制冷、供热或转化为动力,也需要利用动力来进行制冷或利用动力并结合低温热能进行供热,或利用热能和机械能进行制冷。在实现上述目的之过程中,将面临多方面的考虑或条件限制,包括能源的类型、品位和数量,用户需求的类型、品位和数量,环境温度,工作介质的类型,设备的流程、结构和制造成本等等。以机械压缩-吸收式热泵技术为代表的热能(温差)与机械能热利用技术,利用高温热负荷并投入适当机械能来实现供热或制冷,一般单机负荷较大;其中,冷凝液降压过程不仅涉及到本身压差能的回收,同时也关联到低温热负荷的获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冷剂液潜热的要求——这使得冷凝液压差能的回收问题越来越成为机械压缩-吸收式热泵
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本专利技术中,采取喷管与双能压缩机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实现冷凝液压差能回收,一举多得——技术简单,回收效率高,降低外部机械能投入,提高低温热负荷获取量,降低冷剂介质潜热影响,提升系统性能指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喷管与双能压缩机相结合,实现冷凝液压差能有效利用的压缩-吸收式热泵,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分项阐述如下:1.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喷管、双能压缩机、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双能压缩机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蒸发器还分别有低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压缩-吸收式热泵。2.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喷管、双能压缩机、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双能压缩机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蒸发器还分别有低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压缩-吸收式热泵。3.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喷管、双能压缩机、冷剂液泵、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双能压缩机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蒸发器还分别有低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压缩-吸收式热泵。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压缩-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压缩-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图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压缩-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图中,1-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4-吸收器,5-冷凝器,6-第二冷凝器,7-蒸发器,8-喷管,9-双能压缩机,10-冷剂液泵,11-溶液泵,12-第二溶液泵,13-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第二吸收器。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图1所示的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1)结构上,它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喷管、双能压缩机、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1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4与吸收器4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8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7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双能压缩机9与吸收器4连通,发生器1还有高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低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2)流程上,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溶液泵11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发生器1,高温热介质流经发生器1、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二发生器2,低温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进入第三发生器3、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吸收器4、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喷管、双能压缩机、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1)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4)与吸收器(4)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8)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7)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双能压缩机(9)与吸收器(4)连通,发生器(1)还有高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低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压缩-吸收式热泵。/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2 CN 20201017957111.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喷管、双能压缩机、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1)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4)与吸收器(4)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8)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7)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双能压缩机(9)与吸收器(4)连通,发生器(1)还有高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低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压缩-吸收式热泵。


2.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喷管、双能压缩机、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器所组成;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4)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瑞李华玉
申请(专利权)人:李华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