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295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除油雾装置,用于对车间内被污染的空气进行除油雾,车间内设置有空调机组,除油雾装置包括回风管道机组和设置于车间外的油雾净化机组,回风管道机组包括设置于车间上方的主回风管和第一风机组件,主回风管上开设有回风口,第一风机组件将被污染的空气经过回风口抽入到主回风管内;油雾净化机组的进口与主回风管的出口连通,油雾净化机组的出口与空调机组的进风口连通,被污染的空气经过主回风管进入到油雾净化机组内进行除油雾,然后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排放到车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除油雾装置在保证净化效率的前提下,不会占用工作区域的空间位置,并且使得车间内空气循环净化流动,减少了空调能耗,降低了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油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除油雾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除尘系统技术中,一般是利用吸气管、吸气罩等从源头抽取油雾或传统整体直抽、排气系统。但存在部分油雾散发到整个车间内的问题,采用源头抽取油雾的治理方式,不能治理整个车间内的油雾;其次,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油雾和热气,在热压差产生的热悬浮力的作用下,向机床四周扩散,使车间油雾浓度越来越高。若采用直接对整个机加工车间内的空气进行外排式处理油雾时,若产生油雾的车间内设置有空调,对整个车间内的空气进行置,因此空调需要对大量空气进行温度处理,导致后期运行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除油雾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除油雾只对源头抽取治理以及对车间整体治理外排后期运行费用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除油雾装置,用于对车间内被污染的空气进行除油雾,所述车间内设置有空调机组,所述除油雾装置包括:回风管道机组,所述回风管道机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间上方的主回风管和第一风机组件,所述主回风管上开设有回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将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所述回风口抽入到所述主回风管内;油雾净化机组,所述油雾净化机组设置于所述车间外,所述油雾净化机组的进口与所述主回风管的出口连通,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所述主回风管进入到所述油雾净化机组内进行除油雾,所述油雾净化机组的出口与所述空调机组的进风口连通,以将经过除油雾的空气从所述空调机组的进风口排放到所述车间内。优选地,所述主回风管包括水平管和竖直管,所述水平管的一端封闭设置,所述水平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管的进口连通,所述竖直管的出口与所述油雾净化机组的进口连通。优选地,所述回风口开设于所述主回风管朝向所述车间的工作区的一侧,所述回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回风口沿所述主回风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优选地,所述主回风管的下方还设置有支管,所述支管上设置有回风桶,所述回风桶的一端与所述支管连通,所述回风桶的另一端呈敞口设置,且所述敞口朝向所述车间的工作区开设。优选地,所述支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回风桶的数量和所述支管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所述支管沿所述主回风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优选地,所述主回风管内设置有多个调节风阀,所述调节风阀的数量和所述回风口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布置。优选地,所述空调机组和所述油雾净化机组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将所述空调机组的进风口和所述油雾净化机组的出口连通。优选地,所述除油雾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间外的余热回收新风机组,所述余热回收新风机组的进口与所述油雾净化机组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余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中设置有第一调节阀,且所述第一调节阀位于所述油雾净化机组的出口和所述第三连接管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优选地,所述油雾净化机组包括外箱以及设置于所述外箱内的过滤器、除油器和第二风机组件,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用于将主回风管内的空气抽入到所述外箱内,所述过滤器用于将被污染的空气进行过滤,所述除油器用于对经过所述过滤器过滤后的空气进行除油雾。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机床工作区的上部设置主回风管,在主回风管的管壁上开设回风口,第一风机组件将机床工作区内被污染的空气及时的通过回风口被抽入到主回风管内,并沿主回风管流通至油雾净化机组内;然后油雾净化机组对被污染的空气进行净化,经过净化后的空气从油雾净化机组的出口排出至空调机组的进风口内,然后干净的空气经过空调机组的出风口被送入到车间内,依次循环,从而使得整个车间的空气被不断置换,保证了被污染的空气被不断地收集、净化,实现了对整个车间内油雾的有效控制。本专利技术中的除油雾净化机组装置安装完成后,在保证净化效率的前提下,不会与现场作业情况干涉,占用工作区域的空间位置。并且使得车间内空气循环净化流动,减少了空调能耗,降低了运行成本,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整个车间置换通风,后期运行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除油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除油雾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除油雾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回风管道机组30空调机组11主回风管40第一连接管111水平管41第一调节阀112竖直管50第二连接管12回风口51第二调节阀13支管60余热回收新风机组14回风桶70第三连接管20油雾净化机组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中对“上”、“下”、“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中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除油雾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该除油雾装置用于对车间内被污染的空气进行除油雾,车间内设置有空调机组30,除油雾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油雾装置,用于对车间内被污染的空气进行除油雾,所述车间内设置有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雾装置包括:/n回风管道机组,所述回风管道机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间上方的主回风管和第一风机组件,所述主回风管上开设有回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将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所述回风口抽入到所述主回风管内;/n油雾净化机组,所述油雾净化机组设置于所述车间外,所述油雾净化机组的进口与所述主回风管的出口连通,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所述主回风管进入到所述油雾净化机组内进行除油雾,所述油雾净化机组的出口与所述空调机组的进风口连通,以将经过除油雾的空气从所述空调机组的进风口排放到所述车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油雾装置,用于对车间内被污染的空气进行除油雾,所述车间内设置有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雾装置包括:
回风管道机组,所述回风管道机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间上方的主回风管和第一风机组件,所述主回风管上开设有回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将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所述回风口抽入到所述主回风管内;
油雾净化机组,所述油雾净化机组设置于所述车间外,所述油雾净化机组的进口与所述主回风管的出口连通,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所述主回风管进入到所述油雾净化机组内进行除油雾,所述油雾净化机组的出口与所述空调机组的进风口连通,以将经过除油雾的空气从所述空调机组的进风口排放到所述车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油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风管包括水平管和竖直管,所述水平管的一端封闭设置,所述水平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管的进口连通,所述竖直管的出口与所述油雾净化机组的进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油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开设于所述主回风管朝向所述车间的工作区的一侧,所述回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回风口沿所述主回风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油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风管的下方还设置有支管,所述支管上设置有回风桶,所述回风桶的一端与所述支管连通,所述回风桶的另一端呈敞口设置,且所述敞口朝向所述车间的工作区开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油雾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品徐怡忠
申请(专利权)人:威尔登环保设备长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