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底管道管外堵漏补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28779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底管道管外堵漏补强装置,应用于海底管道缺陷或漏点管段的水下封堵补强,特别适用于深水海底管道。主要由特型螺栓、右壳体、卡固装置、左壳体、半密封圈、导向套、导向体、中部螺栓、密封条和阳极块组成;右壳体、左壳体通过特型螺栓和中部螺栓组成环绕原始管道的机械结构,半密封圈、密封条形成密封腔室,卡固装置牢固的将装置固定到原始管道上。具有水下易安装、不受水深限制、管道漏点永久性密封与固定、海上作业成本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深水海底管道的水下应急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底管道管外堵漏补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修复装置领域中的一种海底管道管外堵漏补强装置,应用于海底管道缺陷或漏点管段的水下封堵补强,特别适用于深水海底管道。
技术介绍
在役海底油气输送管道,由于腐蚀、外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在管道的某一位置出现缺陷或损伤,甚至泄漏,需对管道该区域缺陷处进行封堵,目前采用的多是水上焊接或在干式维修舱内焊接封堵。中国专利CN102943942A公开了《一种新型海洋管道堵漏装置及堵漏方法》,包括封堵夹套、阀门和引流管道,所述封堵夹套由上部和下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封堵夹套上设置有封堵夹套出口,在封堵夹套出口处设置阀门,引流管道一端接阀门,另一端接入漏油回收点;在封堵夹套内壁与海洋管道壁面贴合处设置有密封圈。其堵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先确定海洋管道漏点的准确位置,然后利用水利冲刷装置将漏点处海洋管道下部的泥沙冲刷开,形成一个能容纳封堵夹套下部的坑槽;步骤二、将预先准备好的与海洋管道直径相适应的封堵夹套下部移入坑槽中,再用加厚螺栓将封堵夹套上部和下部紧固连接在海洋管道外部,确保封堵夹套两端边层的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底管道管外堵漏补强装置,包括成对配置的左壳体(4)和右壳体(2)以及与左壳体(4)和右壳体(2)配合的紧固螺栓组、卡固装置(3)、密封条(9)、半密封圈(5),其特征在于,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4)对合面间的中间位置分别加工有相互对应且相同的半圆柱槽和半锥形槽,自端部开始依次为:与卡固装置(3)配合的阶梯状半园柱槽和半锥形槽、与原始管道(11)配合的半圆柱槽、与半密封圈(5)配合的半圆柱槽、与原始管道(11)配合的半圆柱槽、与原始管道(11)配合的大半圆柱槽,两端所有阶梯状半圆柱槽和锥形槽均对称且为同一中心线;在阶梯状半圆柱槽和锥形槽的外侧、右壳体(2)和左壳体(4)结合面上,分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底管道管外堵漏补强装置,包括成对配置的左壳体(4)和右壳体(2)以及与左壳体(4)和右壳体(2)配合的紧固螺栓组、卡固装置(3)、密封条(9)、半密封圈(5),其特征在于,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4)对合面间的中间位置分别加工有相互对应且相同的半圆柱槽和半锥形槽,自端部开始依次为:与卡固装置(3)配合的阶梯状半园柱槽和半锥形槽、与原始管道(11)配合的半圆柱槽、与半密封圈(5)配合的半圆柱槽、与原始管道(11)配合的半圆柱槽、与原始管道(11)配合的大半圆柱槽,两端所有阶梯状半圆柱槽和锥形槽均对称且为同一中心线;在阶梯状半圆柱槽和锥形槽的外侧、右壳体(2)和左壳体(4)结合面上,分别设置有与密封条(9)相配合的密封槽,右壳体(2)和左壳体(4)上相对应的密封槽深度之和小于密封条(9)的高度,密封槽两端端部分别处在半密封圈(5)所处半圆柱槽的中间位置;在右壳体(2)与左壳体(4)的上部,分别对称设置两个导向套(6),导向套(6)与导向体(7)配合,导向套(6)和导向体(7)均垂直于原始管道(11)中心线;在右壳体(2)与左壳体(4)上相对应的半圆柱槽内对称镶嵌半密封圈(5),半密封圈(5)端部均凸出于右壳体(2)与左壳体(4)的结合面;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4)上的密封槽内分别镶嵌密封条(9),密封条(9)两端端部分别设置与半密封圈(5)相配合的凹陷,均为过盈配合;卡固装置(3)布置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4)的两端,分别与右壳体(2)和左壳体(4)上相对应的端面、半园柱槽和半锥形槽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管道管外堵漏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卡固装置(3)包括导块(3a)、锲块(3b)、弹簧(3c)、端盖(3d)、锁杆(3e)、锁轴(3f)和拨杆(3g);其中,端盖(3d)为半圆结构,与右壳体(2)和左壳体(4)配合并分别固定在其两端,外圆面依次加工成阶梯状大直径半圆柱面、半圆柱面、半锥形面,大直径半圆柱面凸出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4)的外面,半圆柱面与右壳体(2)和左壳体(4)上对应的半圆柱槽配合,半锥形面与右壳体(2)和左壳体(4)上的半锥形槽配合,端盖(3d)内部加工与原始管道(11)间隙配合的半圆柱槽;导块(3a)对称固定在端盖(3d)内端面上,并与锲块(3b)端面配合,弹簧(3c)布置在与端盖(3d)内端面配合的盲槽,并加工有与锁杆(3e)旋转配合的空腔;拨杆(3g)设置在端盖(3d)外端面旋转配合的空腔;锲块(3b)为椎体形状,内槽设置螺牙并与原始管道(11)配合,外表面为椎体形状,与右壳体(2)和左壳体(4)对应的半锥形槽配合,在锲块(3b)尾端设置椎体形尾翼,尾翼的外表面与右壳体(2)和左壳体(4)对应的半锥形槽配合,内表面与端盖(3d)半锥形面配合,端面与端盖(3d)阶梯端面配合,在尾翼上对应于锁杆(3e)处设置供其旋转的弧形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泰张士华傅忠尧王宏安曹宇光曹学文尹慧敏田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