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除裸眼井段钻井液污染的解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269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除裸眼井段钻井液污染的解堵方法,首先配制纤维素解堵液,改变地层液体的酸碱度,利用纤维素降解剂和过氧化物对钻井液中的纤维素进行降解,然后利用重晶石解堵液,去除钻井液中的硫酸钡等固体颗粒,达到恢复地层渗透率的目的;并进行压裂施工,充填开启的天然裂缝;用活性水顶替井筒内的携砂液进入地层,完成解堵过程。加入纤维素降解剂和过氧化物,使钻井液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降解,之后加入重晶石解堵剂,去除钻井液中的硫酸钡等固体颗粒,实现对地层渗透率的恢复。该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去除钻井液中纤维素和固体颗粒对地层的伤害,成功解决了裸眼井段钻井液对地层的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除裸眼井段钻井液污染的解堵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除裸眼井段钻井液污染的方法。
技术介绍
长庆油田以安塞、靖安为代表的特低渗透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优势水驱方向逐步形成,水淹井增多,常规措施挖潜剩余油难度大。为充分挖潜剩余油、开展低产井及长停井治理,在剩余油量化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老井侧钻挖潜剩余油、恢复水淹井产能的思路。长庆油田低压、低渗,油井投产前均需改造才有产能,完井方式必须满足储层改造技术需要,因此均采用射孔完井方式。然而对于侧钻分支井来说,由于各分支井斜度大,且各分支井段长度较短,无法下入套管,只能采用裸眼完井方式,大量钻井液残留在地层中。钻井液中含有的大量无机、有机和高分子化合物不可避免的会对地层造成污染,引起渗透率下降,因此急需针对低渗透油藏裸眼完井后解除钻井液污染的方法,减少钻井液对储层的伤害,恢复储层渗透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除裸眼井段钻井液污染的方法,该方法先改变地层液体酸碱度,加入纤维素生物酶和过氧化物,对钻井液中纤维素进行降解,然后加入重晶石解堵液,通过加入不同组分的解堵剂,清除钻井液中的泥浆滤饼,解除钻井液对地层的污染,恢复地层渗透率。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解除裸眼井段钻井液污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制纤维素解堵液:按照质量比将10~14%盐酸加入到85~88%水中得到盐酸溶液,分别将0.08~0.10%纤维素降解剂和0.1~0.3%工业过氧化氢加入到所述盐酸溶液中,混合搅拌,得到纤维素解堵液;S2,纤维素解堵液注入:将配制好的纤维素解堵液,以小排量挤注到被钻井液伤害的地层中,解堵液泵注结束后,改用活性水将井筒内的解堵液清扫入地层后,关井反应6-8小时;S3,重晶石解堵液准备:配制浓度为250L/m3的重晶石解堵液;S4,重晶石解堵液注入:将配制好的重晶石解堵液,以小排量挤注到步骤S2处理过的地层中,解堵液泵注结束后,改用活性水将井筒内的解堵液清扫入地层后,关井反应6-8小时;S5,压裂施工:地层处理完毕后,通过大排量泵注以开启主向裂缝;采用胍胶交联液用排量大排量携带支撑剂,充填开启的天然裂缝;S6,以大排量的施工排量用活性水顶替井筒内的携砂液进入地层,完成解堵过程。对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还有进一步优选的方案:进一步,将液体体系调整pH值至2-3;再分别将纤维素降解剂、工业过氧化氢加入到盐酸溶液中。进一步,所述盐酸为31%的工业盐酸。进一步,所述纤维素降解剂为滁州生物酶厂生产的HL-308型生物酶。进一步,所述过氧化氢为采用27.5%的工业用过氧化氢。进一步,所述重晶石解堵液是按照质量比将重晶石解堵剂与水按照1:3的比例混合后高速搅拌5-8min制备而成。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纤维素解堵液注入方法,以0.3-0.5m3/min排量泵入,然后以0.3-0.5m3/min排量泵入活性水,将井筒内的纤维素解堵液顶替入地层。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重晶石解堵液注入方法,以0.3-0.5m3/min排量泵入,然后以0.3-0.5m3/min排量泵入活性水,将井筒内的纤维素解堵液顶替入地层。进一步,所述步骤S5中,采用胍胶交联液按照240-620g/cm3的砂浓度,以排量2.0~3.0m3/min携带20-40目石英砂。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纤维素生物酶和过氧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对羧甲基纤维素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使钻井液中的羧甲基纤维素结构中的β-1,4-糖苷键降解为水溶性小分子糖类。能在30~60min内基本完成对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降解。2)在关井反应数小时之后加入重晶石解堵剂,通过重晶石解堵液对硫酸钡的溶蚀,去除钻井液中的硫酸钡等固体颗粒,实现对地层渗透率的恢复,溶蚀率能够达到64%以上。3)该井被伤害的地层渗透率得到恢复,投产后日均产油1t左右,含水稳定在29~40%。4)该专利技术方法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去除钻井液中纤维素和固体颗粒对地层的伤害,成功解决了裸眼井段钻井液对地层的污染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钻井液解堵过程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处理完裸眼井段钻井液伤害后的压裂施工曲线;图3为实施例2处理完裸眼井段钻井液伤害后的压裂施工曲线;图4为实施例3处理完裸眼井段钻井液伤害后的压裂施工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解除裸眼井段钻井液污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制纤维素解堵液:按照质量比取10~14%盐酸溶液加入85~90%水中得到盐酸溶液,将液体体系pH值调整至2-3;分别将纤维素降解剂0.08~0.10%、工业过氧化氢0.1~0.3%加入到盐酸溶液中,混合搅拌,得到纤维素解堵液。其中,盐酸为31%的工业盐酸;纤维素降解剂为滁州生物酶厂生产的HL-308型生物酶;工业过氧化氢为采用27.5%的工业用过氧化氢。S2,纤维素解堵液注入:将配制好的纤维素解堵液,以0.3-0.5m3/min排量挤泵入到被钻井液伤害的地层中,然后以0.3-0.5m3/min排量泵入活性水,将井筒内的纤维素解堵液顶替入地层,见图1所示。解堵液泵注结束后,改用活性水将井筒内的解堵液清扫入地层后,关井反应6-8min。S3,重晶石解堵液准备:按照质量比将重晶石解堵剂与水按照1:3的比例混合后高速搅拌5-8min,即得浓度为250L/m3的重晶石解堵液。S4,重晶石解堵液注入:将配制好的重晶石解堵液,以0.3-0.5m3/min排量挤泵入到步骤S2处理过的地层中,然后以0.3-0.5m3/min排量泵入活性水,将井筒内的纤维素解堵液顶替入地层;解堵液泵注结束后,改用活性水将井筒内的解堵液清扫入地层后,关井反应6-8min。S5,压裂施工:地层处理完毕后,通过大排量泵注以开启主向裂缝;压裂液泵注过程中,采用胍胶交联液按照240-620g/cm3的砂浓度,以排量2.0~3.0m3/min携带20-40目石英砂,充填开启的天然裂缝。S6,以2.0~3.0m3/min大排量的施工排量用活性水顶替井筒内的携砂液进入地层,完成解堵过程。下面以LC45-26井为例说明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进行实施的效果。实施例1为了解决多分支侧钻井裸眼完井后的钻井液对地层的伤害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和图2所示的解除钻井液对地层伤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31%的工业盐酸,按照质量比取12%盐酸加入87.72%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除裸眼井段钻井液污染的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配制纤维素解堵液:按照质量比将10~14%盐酸加入到85~88%水中得到盐酸溶液,分别将0.08~0.10%纤维素降解剂和0.1~0.3%工业过氧化氢加入到所述盐酸溶液中,混合搅拌,得到纤维素解堵液;/nS2,纤维素解堵液注入:将配制好的纤维素解堵液,以小排量挤注到被钻井液伤害的地层中,解堵液泵注结束后,改用活性水将井筒内的解堵液清扫入地层后,关井反应6-8小时;/nS3,重晶石解堵液准备:配制浓度为250L/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除裸眼井段钻井液污染的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纤维素解堵液:按照质量比将10~14%盐酸加入到85~88%水中得到盐酸溶液,分别将0.08~0.10%纤维素降解剂和0.1~0.3%工业过氧化氢加入到所述盐酸溶液中,混合搅拌,得到纤维素解堵液;
S2,纤维素解堵液注入:将配制好的纤维素解堵液,以小排量挤注到被钻井液伤害的地层中,解堵液泵注结束后,改用活性水将井筒内的解堵液清扫入地层后,关井反应6-8小时;
S3,重晶石解堵液准备:配制浓度为250L/m3的重晶石解堵液;
S4,重晶石解堵液注入:将配制好的重晶石解堵液,以小排量挤注到步骤S2处理过的地层中,解堵液泵注结束后,改用活性水将井筒内的解堵液清扫入地层后,关井反应6-8小时;
S5,压裂施工:地层处理完毕后,通过大排量泵注以开启主向裂缝;采用胍胶交联液用排量大排量携带支撑剂,充填开启的天然裂缝;
S6,以大排量的施工排量用活性水顶替井筒内的携砂液进入地层,完成解堵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除裸眼井段钻井液污染的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液体体系调整pH值至2-3;再分别将纤维素降解剂、工业过氧化氢加入到盐酸溶液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除裸眼井段钻井液污染的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为31%的工业盐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除裸眼井段钻井液污染的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降解剂为滁州生物酶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博卜向前李建山齐银常笃何衡杨立安段鹏辉李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