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开红专利>正文

一种预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263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设工程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埋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埋装置,包括套管、定位杆和定位件;所述套管的外径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套管的两端分为外径较小的小头端和外径较大的大头端,所述定位杆的一端由套管的小头端或大头端穿设在套管内,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向套管外延伸设置;所述定位件套设在定位杆上,所述定位件位于套管外;所述定位杆与套管之间及所述定位件与定位杆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重复利用,同时施工成本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设工程施工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埋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市政及桥梁类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时装设预埋装置,以满足不同砌筑结构间的搭接等需求。现有技术中的预埋装置通常包括螺杆、螺母和套管,在装设过程中,先将套管固定在混凝土墙(梁)的侧模内,然后向侧模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为墙(梁)后,拆除侧模后将螺杆穿设在套管内,最后将螺母安装在螺杆上,使螺杆和螺母拧紧后受力,由此完成预埋装置的安装。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预埋装置无法重新利用,如公开号为CN210658720U的中国专利为例,由于其套管设置为圆柱型,在混凝土凝固后,难以取出套管,或者取出过程中极易发生拉杆断裂的风险,造成套管无法重复利用。为避免圆柱型套管难以取出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圆柱型套管外套设穿墙套管,然后再将穿墙套管与柱型杆一同穿设于混凝土墙(梁)的侧模内,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凝固、使得穿墙套管固定在混凝土内,最后再通过锤子锤击圆柱型套管的端部,以将拉杆整体由混凝土内锤出,然而,由此设置,造成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多个穿墙套管,施工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套管无法重复利用,施工成本较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埋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埋装置,包括套管、定位杆和定位件;所述套管的外径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套管的两端分为外径较小的小头端和外径较大的大头端,所述定位杆的一端由套管的小头端或大头端穿设在套管内,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向套管外延伸设置;所述定位件套设在定位杆上,所述定位件位于套管外;所述定位杆与套管之间及所述定位件与定位杆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定位杆为螺杆,所述定位杆与套管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预埋装置还包括结构螺母,所述结构螺母穿设在套管内,所述结构螺母的外壁与套管的内壁连接,所述定位杆与结构螺母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杆由套管的小头端穿设在套管内。进一步地,所述预埋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套管的大头端。进一步地,所述预埋装置还包括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穿设在套管内,所述定位螺母的一端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螺母的另一端朝向套管的小头端延伸设置,所述定位杆位于套管内的端部与定位螺母螺纹连接。可选地,所述预埋装置还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套设在定位杆上,所述防护板的任一端面与套管的小头端贴合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靠近套管的一端面连接有定位管,所述定位管套设在定位杆上,所述定位管卡设在定位杆与套管之间。可选地,所述定位件为螺母。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小头端的外径为23-25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可重复利用,同时施工成本较小。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装配方式如下:先将套管卡设在混凝土墙(梁)的两个侧模之间,然后将定位杆穿设在套管内,并利用铁钉或铁丝等连接装置将套管的两端与两侧模分别固定连接;随后,向两个侧模之间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侧模,并通过定位件将外部连接件固定在混凝土表面;在需要拆除预埋装置时,只需取出定位杆,然后利用锤子敲击套管的小头端,以将套管整体由混凝土内敲出,在此过程中,由于套管的外径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套管受敲击一端的截面积小于另一端的截面积,因而只需敲击少数次即可使套管的外壁脱离混凝土,操作过程方便快捷,由此实现预埋装置的重复利用,另外,由于无需使用穿墙套管,可有效节约施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预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结构在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结构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套管;2-定位杆;3-定位件;4-结构螺母;5-盖板;6-定位螺母;7-防护板;8-定位管;101-混凝土;102-侧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虽然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专利技术,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应当理解,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术语“和/或”,其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术语“/和”,其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应当理解,在本文中若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连接”、“相连”或“耦合”时,它可以与另一个单元直相连接或耦合,或中间单元可以存在。相対地,在本文中若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直接相连”或“直接耦合”时,表示不存在中间单元。另外,应当以类似方式来解释用于描述单元之间的关系的其他单词(例如,“在……之间”对“直接在……之间”,“相邻”对“直接相邻”等等)。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不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实施例。若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若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在本文中被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应当理解,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例如可以在框图中示出系统,以避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使得示例不清楚。在其他实例中,可以不以不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埋装置,如图1至3所示,包括套管1、定位杆2和定位件3;本实施例中,套管1的纵截面为圆形,套管1的外径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即套管1设置为锥形,套管1的两端分为外径较小的小头端和外径较大的大头端,定位杆2的一端由套管1的小头端或大头端穿设在套管1内,定位杆2的另一端向套管1外延伸设置;定位件3套设在定位杆2上,定位件3位于套管1外;定位杆2与套管1之间及定位件3与定位杆2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1)、定位杆(2)和定位件(3);所述套管(1)的外径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套管(1)的两端分为外径较小的小头端和外径较大的大头端,所述定位杆(2)的一端由套管(1)的小头端或大头端穿设在套管(1)内,所述定位杆(2)的另一端向套管(1)外延伸设置;所述定位件(3)套设在定位杆(2)上,所述定位件(3)位于套管(1)外;所述定位杆(2)与套管(1)之间及所述定位件(3)与定位杆(2)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1)、定位杆(2)和定位件(3);所述套管(1)的外径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套管(1)的两端分为外径较小的小头端和外径较大的大头端,所述定位杆(2)的一端由套管(1)的小头端或大头端穿设在套管(1)内,所述定位杆(2)的另一端向套管(1)外延伸设置;所述定位件(3)套设在定位杆(2)上,所述定位件(3)位于套管(1)外;所述定位杆(2)与套管(1)之间及所述定位件(3)与定位杆(2)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2)为螺杆,所述定位杆(2)与套管(1)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装置还包括结构螺母(4),所述结构螺母(4)穿设在套管(1)内,所述结构螺母(4)的外壁与套管(1)的内壁连接,所述定位杆(2)与结构螺母(4)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2)由套管(1)的小头端穿设在套管(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开红
申请(专利权)人:彭开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